写下前面
Hi 大家好,我是Emily,周末快乐呀~
2019年11月,我学习了盖洛普全球优势教练的认证课程,并顺利通过考试,获得了官方授证教练资质。在拿到认证后的三年半时间里,通过线上线下方式,我为包括个体、亲密关系、亲子关系及三人及以上团队在内的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咨询需求的人群,提供了超过500份的盖洛普才干主题报告教练解读及咨询服务,累计教练时长近1000小时。
伙伴们或被朋友推荐,或从公众号、小红书、简书、视频号及网络搜索等不同媒体渠道找到我,加了微信说要咨询。我想说,非常开心和伙伴们能够有缘相遇,更感谢大家的认可和信任。
大家带着不同的问题前来,总结来看,大致可分为如下几类:
1、希望借助优势报告了解自身优势和弱点
2、希望借助优势报告探索职业发展,帮助有效决策
3、希望借助优势报告优化自身的人际关系、亲密关系
4、希望借助优势报告深化团队中个体的自我认知,加速融合
5、借助优势报告预测关键岗位业绩产出,助力用人决策
······
当然,也有不少家长朋友们询问,希望借助盖洛普优势报告帮助探索孩子们的优势。在这里,也是向大家做个普及,盖洛普官方有为青少年提供专门的优势测评。如果您的孩子年龄不超过17周岁,建议可以采用青少年版本,如有必要,还需家长协助完成整个施测流程。
在听闻了这么多伙伴们的成长故事和困惑,结合盖洛普才干主题报告,我越来越深刻地看到人与人之间的共性和巨大差异,也看到了不同的才干组合在个体身上发挥着的作用和影响。
在此,就我的一些发现和总结,和大家简单分享。
01 自我接纳,内心自洽
有不少伙伴拿到自己的优势报告后找我解读时,说感觉自己排在前面的某些才干主题「没有用」,这些才干主题比如“和谐”、“体谅”、“信仰”、“适应”、“关联”等。熟悉优势报告的伙伴们能看到,这些才干主题多数集中在「关系建立」维度。
追问一句「没有用体现在哪些方面呢」,一致反馈说「总感觉不如执行力的才干能成事儿,不如战略思维的才干能思考,不如影响力才干有风度」等。
总之,不想做自己,不能自我接纳。
拿我自己的故事给大家举例吧。
在接触盖洛普优势报告前,我最早接触到的一个性格测评工具是MBTI(迈尔斯·布里格斯性格类型指数),通过网络测评结果,得知我属于ISTJ(内倾实感理性判断)性格类型,中文名称叫做「检查者」。若按照气质类型划分,归属于SJ传统主义者一类。
而且据统计,这个性格类型也是最能够代表绝大多数中国人的一种性格类型,特征如「勤勤恳恳」、「认真负责」、「踏实靠谱」、「兢兢业业」,有一种「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甘当绿叶不作红花」的奉献精神。
看到结果,联想到自己,点点头,在内心对自己说「嗯,大概没准或许应该是有些道理的」。但转念一想,怎么听着这个风格有点那么不聪明伶俐,不高瞻远瞩,不幽默风趣,不大将风范啊。
不行,我不要做这个「笨笨的」性格类型。我要改变。
翻看其他的性格类型后,一下被隔壁INTJ(内倾直觉理性判断)性格类型的描述所吸引,再看中文名称「专家型」「策划者」,瞬间羡慕了。
于是,一段时间,特别希望自己能够转变为INTJ性格类型——把自己一直以来习惯性的「细节流程,务实踏实」的风格,转变为「宏观战略,想法前瞻」。
喏,这听起来多么高大上!
为了看看自己性格类型改变的概率有多大,我发动了全家人做了一遍MBTI测试,测评结果无一齐刷刷的聚集到了SJ类型阵营,看到结果,禁不住感叹,「真是不是一类人,不进一家门」。
带着一种放不下的执念,我又把市面上能买到的关于MBTI的书籍近乎都看了一个遍,比如《天资差异》、《天生不同》、再比如《请理解我》,甚至读到了荣格老爷子讲MBIT理论的源起著作《心理类型》,理论上统一的观点是“一个人的性格类型是天生的,很难被改变”。
理论讲是这样的,那真的就是这样的吗?
2020年,我跟随善平老师学习了MBTI的官方人才施测师认证课程,在课程中,我内心里一直以来的那个「不能接纳自己」的心结,终于被解开了。
记得那天,善平老师就性格类型的二维划分,打了个比喻,说:
一个人的性格偏好是天生的,测出来是什么类型,基本上不会发生特别大的改变。一个人天然偏好的类型,就如同一个人“在家坐坐”,舒适自然;而那些非偏好的部分,它就如同一个人“出去走走”。当一个人“出去走走”时,也可以做到舒适怡然,就代表着这个人性格发展的相对均衡,也会趋于成为一个相对成熟的个体。
老师的生动解释,让我明白了「测评结果只是被试的静态反映,而人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我们可以基于报告,留意和发展那些我们非偏好的部分,让自身日趋完善。
因此,放下了内心的执念和不接纳,往后的时间,为了发展我的直觉偏好:
1、找互补。我刻意留意身边那些「NF」和「NT」类型的伙伴们,不定期找他们见面聊聊,听听他们对于一个事情的看法,从中感受差异。
2、多阅读。阅读了一些关于系统宏观类的书籍,比如《六顶思考帽》、《思考,快与慢》、《系统决策》等,都是非常好的书籍。
3、善用工具。基于过往乙方咨询公司的工作经验,有幸接触到了大量的模型和工具,这些也都能帮助我形成「由点到面,再到系统」的视角及思维方式。
现在的我,基本可以做到在不同场景中可实感,也可直觉,我想这离不开前期大量的刻意练习。
回到盖洛普报告,如同性格类型理论,每个人的才干也是天生的,它如同我们的“出厂设置”,想要改变很难,但才干也是可以被发展。
再回应一些关系建立优势突出的伙伴们,基于盖洛普优势发展理念,它相信说「我们每个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发挥影响力,取得成功」。
此刻,如果你也是关系建立优势突出的伙伴,不妨感受一下,很多时候,真正的影响力恰恰就是建立在那些润物细无声的关系里。
做你自己就好了!
02 不同才干组合的一些发现
早在2018年,那时还没有拿到优势教练认证,凭借自学才干主题,撰写了一篇文章,XXXXXXXX,里面提到了关于盖洛普34才干主题的初步理解。
基于500多份报告的深入解读和案例故事,在不同的才干组合中,我发现了其中的一些共性和规律。
先从执行力维度说起。
成事儿组合:如果你的优势才干中“成就”、“专注”、“责任”、“审慎”这四个才干主题排前,或者绝大多数排在前列,大概率在你当前所在的领域是可以做出一些成绩。同时,这些才干组合使得一个人在明确目标后,立足领域,取得成果,大概率你会是一枚「技术极客」,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按照喜欢的节奏,做喜欢的事情。
内耗四件套组合:与此相反,我也看到了非常多的伙伴报告里的“体谅”、“适应”、“关联”、“和谐”这几个才干主题排在前面。很大程度上,你或多或少会在情绪上相对敏感,感受到不同程度的内耗。如果你已经有了这种感受,不妨带着觉察,让自己的才干不要过度发挥。
责任在前,统率在后:在众多报告中,我还看到这样一类伙伴,他们的责任在前,统率在后。这类伙伴在落地交付,认真负责方面具备天生的优势,但缺乏了一种“我要做我的事儿”的霸气。如果你也是这样的伙伴,那么建议选择在相对规矩的、运营制度和流程相对完善的组织中发展,比如体制内,中大型企业,而且不需要带兵打仗。
排难、责任、思维都在前:有些伙伴是这三个才干主题的组合,在做事时,难免会给人一种过度用力和极度较真的紧张感,因此,不妨适当放轻松一些,调节好你的心态再做事。
审慎才干靠前:尤其要强调这个才干主题排前面的伙伴们,你是不是在很多时候体会到一种“踩着油门前行”的不痛快?面对不确定的人生,建议不要太抓紧确定性。如果可以的话,不妨给自己一些GAP的时间,体验不同的人生方式,增加生命的弹性。
其次,说说影响力象限的几个组合。
竞争、完美都在前:看到竞争和完美两个才干主题都排在前面的伙伴,感受到他们非常认可优势理念,也希望最大化取得结果。但因为想要争第一,所以有时会刻意回避那些自己不会赢的游戏或比赛,内心抗拒「输不起」,说的是你吗?在这里也提醒伙伴们,不要给自己制造太多的“假想敌”,也不要因为赢了一场场战役,最后却失去了整个战争,适时可以收敛一些为好。
完美在前,自信在后:与上一个组合相反,经常看到完美才干在前,自信排在后面的伙伴,在他们身上有一种“老觉得自己还不够好的”乏力感。如果你是这样的才干组合,记得多给自己打打气哦~
沟通、取悦、适应都在后:如果你的这三个才干主题都在后面,性格相对内倾居多,鉴于不想随波逐流,也不想学习一些人情世故,所以,要想发展的好,很大程度要依靠「运气」。在职业选择方面,我愿意称这类伙伴为一类“解决方案专家”,更适合“独行侠”的工作模式,而非团队合作。
在关系建立维度,我想重点强调一下体谅、交往、个别都排在前面的才干组合,你们对于关系的亲密感要求比较高,而且内心有极度靠近他人的需求,有时也会显得边界感没有那么清晰。
相反,如果你的交往在前,适应在后,那么在人际相处上,看起来稍稍有些“高冷”的距离感,因此适当可以跟随人群,尝试接近。
最后,在战略思维象限中,如果有几个才干主题特别突出,比如理念、学习、思维都在前面,相信你会有一种天马行空的发散,每天脑子不停歇,适当的让自己按下暂定键,起身去做点什么吧。
也有不少伙伴的战略才干排后面,可能对于一些事情处理方式不太机灵,不会见招拆招,如果你的战略才干排后面,不妨多看看书,问问其他伙伴,有助于提升在工作中的“长袖善舞”的能力。
当然,34个才干组合中,不管是两两组合,还是三三组合,不同的组合方式差异非常大,在不同伙伴身上也会有不同的展现,后面我也会继续和大家分享。
结束语
今天,我们就基于盖洛普的报告探索到个体的“出厂设置”,每个人的优劣势都具有内在的稳定性,很难改变,但才干都是可以发展的。
看到彼此的“出厂设置”不同,能帮助我们看到自己所能和所不能的边界,做到接纳自我,内心自洽。
我是Emily,一名优势教练和职业规划师。
期待与你链接~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