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习惯把一时闪念写在记事本里面,记下自己的碎碎念,否则,就再也找不到了。这些简短语句,代表着自己线性思维程式,自己对人生的态度。
后天的教养不是把你想要的东西强加给孩子,而在充分了解他的基础上,把他的长处发扬光大(优良个性特点),以抵消或者说消除他的弱项(不良个性特点)。所以,不是所有的都适合他,都能学好,还要看他自身已表现出来和有待发掘的个性和特质。很多方面可以尝试,但不要勉强孩子,否则会挫伤孩子的自信。我们只要让他做最好的自己。而不是各方面都极品优秀的孩子。
看《知否知否》,顾廷烨说明兰;她平时方方面面都表现的无比明白通透,唯独对感情,不开窍……在我看来,哪里是什么不开窍,其实,是清明开悟、玲珑剔透。女人之于情感,最明智的对待,便是,选良人,真心诚意相待,求相互扶持,彼此相暖。但却不会身心依附,永远都是——有你,甚好;无你,我也会好,抑或,更好。活自己,靠自己,而不是其他任何人。
其实每个人由于先天或后天的原因,都有性格的缺陷,所谓心态调整,就是这种缺陷的自我诊断和医治。但有些人不能面对有缺陷的自己,越发的把自己紧紧包裹起来,以完美的理想假象示人,活的很是辛苦,严重的会出精神疾病,只能借他力修复自己。。也有些人承认缺陷,却没有刮骨疗伤的能力,或者,勇气,一直处于自我矛盾,自我怨艾中。
汪曾祺的《人间旧事》很适合假期来读。身心俱闲,坐下来,摊一本书在案上,逐字逐句的品,想象着文字中另一番天地,一种全然不同的人物心态,生活状态,给自己固化的现状劈出一个缝隙,投进一缕灿灿的光,在淡而又淡的日子里长出细碎的小花。
我们总喜欢忽左忽右的行走,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老人,孩子,低收入人群,是社会的弱势群体,保护他们的利益是一个社会进步的体现。可是,过度保护,让社会变得混乱。对于孩子,家长,老师都不敢管,少有差池,便是违法,孩子叫嚣,社会舆论讨伐,自身难保。对于老人身上一切的问题,都归结为是子女的错,赡养,不可以附加任何条件,所以老人可以为所欲为,撒泼打滚。老了,是他们最大的资本,要钱,要关心,要陪伴,要顺从,他们是 这世上最大的债主,利息高昂,借了这债,就背负一生。
所有,你想从对方那儿得到什么,或者,你想让他给你什么,诸如,时间、关心、金钱,你都要首先想着去关照,他的日子,他忙不忙?在忙什么?日子好过不好过?累不累?心里苦不苦?什么时候可以有时间,有精力,他有没有多余的钱?只有当他在各个方面有自保之外多出来的部分,才可能给你。首先自保,这是人性,你不可以灭绝人性来评判对方是非功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