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的余晖给小区花园涂上了一层金黄色的彩妆,三月的暖风迎面拂过,让人分外舒爽和惬意。
花园主干道上人来人往,穿着一身红黄相见园服的儿子不太熟练地踩着他的踏板车穿行其中,我紧跟在后面,以防他不小心撞到那里。几个来回后,儿子停下来说有点累,然后把踏板车扔在一旁,坐在台阶上开始和我讲他幼儿园的琐事。
这时,一个奶奶带着一个大约2岁多的小弟弟经过,看见儿子扔在旁边的踏板车,就向奶奶提出他想玩。奶奶便问我可不可以给孩子玩一会。我没有自作主张说可以,而是转向儿子说:“弟弟想玩你的踏板车,可以给他玩会吗?”儿子回答说不可以。我没有放弃,接着对儿子说:“弟弟没玩过踏板车,你骑得那么好,可不可以教弟弟玩,那样你就成了师傅啦!”儿子不为所动,还是不肯答应。我只好对奶奶说:“抱歉,孩子不愿意。”
面对种种类似的情况,为了避免尴尬,或者出于礼貌,抑或是为孩子不懂分享而着急,有的家长会指责孩子:“你怎么那么自私,都不借人家玩!”有的家长会斥骂孩子“我这么大方,怎么会生出你这么小气的孩子来!”甚或有的家长会抢过孩子的玩具塞给对方……
不可否认,分享对于孩子的成长十分重要。但孩子不愿意分享,也不是他们“自私”或者小气,而是成长过程中一个必经的阶段。如果我们像上述家长那样,只是因为自己觉得“尴尬”或出于礼貌而强迫孩子去“分享”,反而会带来许多负面影响,甚至给孩子一生的阴影。
一是强迫分享会影响孩子的安全感。一个生活在以稳定的方式被爱和满足的环境里的孩子,会形成外部的预见性,具有很强的安全感。反之,经常被家长强迫分享的孩子,他无法预见自己的哪一个拥有物、什么时候会被大人强迫给了别人,分享之后还能不能回来;他经常处在一种失去的担忧之中,从而惴惴不安,导致安全感的严重缺乏,并且心思都用在怎么捍卫、保护自己的所有物之上,而不是用在探索世界、发展自己方面。
二是强迫分享会让孩子无法坚持自我。孩子总被强迫去分享,长此以往,他会压抑自己的感受,事事以他人为先,自己的任何牺牲都是理所当然的;他不敢向人求助、不敢表达自己的需求,因为那让他觉得自己不该有任何的怨言,他要是不满足别人,就是他自私、小气、不懂事!他会活得很累,因为他永远在考虑别人的感受,甚至可能会变得懦弱、无法坚持捍卫自我。
三是强迫分享会影响孩子的自信。如果孩子总在不愿意分享的时候被强迫分享,他会感觉自己的需求是不重要的,别人的需求才是重要的。慢慢的,他会开始接受这个自我暗示,觉得自己不重要,别人才重要。从此他也会变得自卑、不自信。
四是强迫分享会导致孩子更加自私。家长的强迫,会让孩子将分享与不快乐或者失去进行连接,让他形成“分享=不快乐”或者“分享=失去”的观念或意识,从而打心里厌恶分享,即使长大了懂得分享的重要性了,也会抵触分享抵触分享。(公众号:清风心理工作坊)这样的孩子,自己的物权没有得到尊重,也没人教会他尊重别人的物权,他甚至会习惯性去争抢更多资源(好吃的、好玩的),来弥补自己的安全感。
家长应该怎么做?
第一,不要给孩子乱贴标签
在生命之初的几年里,孩子们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他们会理所当然地以为“我喜欢的,就是我的;我拿到的,就是我的;我看到的,也是我的……”随着认知能力的发展和逐渐的社会化,他们才会慢慢有分享的意识。把分享当成一种品质,强迫孩子分享,对于让孩子养成乐于分享的习惯不但没有帮助,很随意地给孩子贴上了“自私”“小气”等不好的标签,让孩子朝着标签的方向发展,反而破坏了孩子的成长,影响了孩子的自我发展。
第二,尊重孩子的物权
尊重孩子的物权,其实就是尊重孩子对自己物品的处置权,尊重他对自己所处的环境和事物的控制能力,这对孩子自主性的形成非常重要。孩子只有在完全的拥有物质并可以自由支配时,才可能去探索物质背后的精神,才可能超越于对物质的占有。而当这些物品的所有权完全属于孩子自己时,交换或者分享才会开始和发展。
一个对社会和人际关系很有安全感的孩子,他信任别人、信任这个社会,他理解自己的需求,尊重自己的需求,也能够理解别人的感受和需求。他有很强的安全感,内心满足而平静,不害怕自己所有物的失去。所以,爱和分享的前提,是拥有安全感。
第三,引导孩子学会分享
引导孩子学会分享,首先从尊重孩子的选择开始。家长要做的事情是:让孩子自然的流露和表达内心真实的感受和需要,去做他真正想做的事,家长在一旁耐心的观察和等待就好。别告诉他应该做什么,先看他自己会怎么做。
引导孩子学会分享,其次要和孩子讨论行为的可能结果并自己做最终的决定。很多时候,当一个孩子的行为发生之后,行为相对人会给孩子以一定的反馈,这个反馈,可能是正向的、鼓励的和积极的,比如说,给了小弟弟一个糖,小弟弟会来亲他一口,这是一种积极的反馈;也有可能是负面的、消极的,他拒绝和别人一起玩玩具,他会看到这个小朋友出现伤心、沮丧的情绪。其实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已经感受到了他的行为带来的反馈和后果,这时家长最好的做法是能心平气和地和孩子讨论这种行为带来的结果。思考后的最终决定还由孩子来做。在保证孩子对自己行为控制权的基础上,又帮助孩子认识到社会对一个人的反应和期待。
引导学会孩子分享,还要家长做好示范,言传身教。家里要有分享的环境,大人们之间的相互分享,孩子在潜移默化中会受到影响。我的家里,有一个角落是属于儿子的,那里堆满了孩子各种各样的物品。没有经过他的同意,我们不能动他这里的物品,我也要求儿子,没有经过我们的同意,不能擅自拿我们的东西。另外,我们也经常把老家带来的一些土特产分享给周围邻居,以自身的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让他也感受到那一份分享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