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最近,《九州海上牧云记》开始热播,我也凑凑热闹去看了看,剧的确是好剧,不过我同时注意到,在一帮实力派演员中还有一个小花旦——徐璐。
暑假的时候看了她的电影《闪光少女》,对她的印象虽然不错,可也没想到能接到这样等级的剧本,好奇之下,就去搜了搜她的微博,想看一看这小姑娘的近况。
不搜不要紧,她的微博底下基本是污言秽语,一万条评论只有寥寥几个帮她说话的人。
发生了什么呢?因为Kimi。
2015年乔任梁和徐璐参加了一档综艺《我们相爱吧》,年轻人嘛,表现的粉红泡泡就多一些,就产生了一些cp粉。但很快随着节目的结束,网上开始爆出乔任梁不喜欢徐璐,不会选择圈内人等等新闻。观众顿时觉得受到了侮辱,由起初的抱怨逐渐失控为辱骂乔任梁。
而当时的乔任梁已饱受抑郁症之苦。最终,或许是舆论压垮了他,让他选择了另一个世界。但让人惊讶的是,死者刚逝,一部分人却很快把矛头对准了他身边的人,起初是陈乔恩,导致她现在做的一切与Kimi有关的事都会让公众知道。
陈乔恩让他们消气后,很快又把矛头指向了徐璐,徐璐与Kimi当时的炒cp都成了徐璐一个人的锅,认为是徐璐亲手把Kimi逼上了绝路。徐璐也开始遭受Kimi曾经受过的辱骂。
这让我非常惊讶但又很能理解。Kimi的去世由网络暴力造成,那么当他逝去,有一部分人不能忍受自己成了刽子手,于是需要找替代品来发泄内心的不安;而又有一部分人深深爱着他,不知道怎么去安抚他逝去的灵魂,所以想帮他做一些事。
但是有没有想过,你们做的事与当初逼死乔任梁的网络暴力没有区别,这事实很残忍对吗?
我看到她下面的评论时我也觉得残忍,一个小姑娘要怎样的勇气才会一直把评论区开着。
“怎么死的不是你。”这句话经常被列为高赞回答。
这让我觉得恐惧。
我想起陈凯歌前几年拍的一部《搜索》,女主角叶蓝秋在获知自己罹患癌症后,神情恍惚地坐上了回程的公交车。
在车上,她拒绝了为车上老大爷让座的要求,同时不耐道:“要坐,可以啊,坐我腿上。”被记者拍下同时上传到网上,并将此新闻恶意放大,从而引起恶意搜索,集体讨伐。
叶蓝秋内心崩溃,借了老板100万消失于人前。
而公众在人肉的过程中,得知她是上市公司董事长秘书,并被当中别有用心的人污蔑为“小三”。
“小三”“富人”更刺激了人们的神经,叶蓝秋在舆论折磨中死去。
是不是很像现实生活中网络暴力的全过程。
发现以为的事实,公众斥责,别有用心的人带节奏,由斥责开始人肉,用尽了流言秽语。
而它是12年拍的电影,如今已经五年快过去了,仍然在上演也将继续上演。
2.
发生在黑暗里的事让我恐惧,而发生在白日下的事也同样让我的恐惧不减丝毫,它打着正义的旗帜,奋勇向前,让身在漩涡的人们无法摆脱。
我在查看了资料后,发现网络暴力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围观者的嘲笑与讽刺,一类是从道德出发,充当正义的使者,用舆论的方式判决当事人。
11月30日,四川泸州市一名19岁的男孩因网恋分手,竟在微博上准备直播自杀,此时有上万名网友围观。期间,他有两次想放弃自杀,大量网友见其情况,瞬间大骂:“你到底还死不死?”、“你必须死!”、“到底死了没有?”、“赶紧死!”……导致年仅19岁的男孩终于走上了死亡之路。
是这些围观者的话,害死了男孩。
而发生在娱乐圈关于网络暴力的案例更是数不胜数。
古力娜扎被众多网友谩骂导致掉大量的头发,最终剪了短发关了评论;
袁姗姗被骂“滚出娱乐圈”第一人;
迪丽热巴被某男明星粉丝谩骂“绿猪”“公交车”;
……
而这段时间在刘鑫案中,网友爆出了她的住址、公司、家人等个人信息,此时,我由起初对刘鑫的愤怒逐渐冷静下来,因为我感觉到了哪里不对,人们正在走向失控。
我们有道德谴责刘鑫的权利,但我们有侵犯他人隐私的权利吗?
中国为什么坚持依法治国,而不是德治,不就是道德的不可控性吗?它没有可判断的标准,意味着它没有可控制的界限,那么就会毫无界限。
当初读《万历十五年》时最深刻的体会就是绝对要法制社会,以道德治理的世界,绝对是最糟糕的世界。
因为人类社会为了生存下去,自然会形成一套有利于社会发展与稳定的规则,其中有制度形成法律,有的则是道德。
法律有框架可依,人们在框架内生活就好,若发现不能与现实接轨的条例再逐渐修改。
但道德不同,道德与人性紧密相关,而你判断人性的正确与错误难之又难。
譬如一对夫妇的儿子被凶手杀死,那么他们是不是就有了也把凶手杀死的权利,但同时,凶手的儿女也有把那对夫妇杀死的权利。更加混乱,对吗?
再者,出于道德的审判没有分寸可言,群体一旦被激怒,一件小事让主角千刀万剐也可以。
而刘鑫案中的泄露隐私,我们觉得它可以被泄露,依据来源于种种网络的证据。
那么,我们下一次,若是也看到了以为的证据时,便认为真相近在咫尺,是不是也可以用“人肉”来发泄自己的愤怒。
你可还记得上半年12岁女孩告教师性侵于他的事,那时,网友也是非常愤怒,最终的结果呢?经调查,纯属污蔑。
证据,一切都要证据。
而隐私,不可侵犯。
因为你永远也不知道,下一次的新闻会不会被扭曲过后,再呈现在你的眼前,让你误以为看到了事实。
而你更不知道,下一次被人肉的会不会就是你,下一个被网络暴力的会不会是你。
我们需要道德谴责,但一定是在有分寸的范围内进行,譬如当事人应该做出怎样的行为才值得被原谅,毫无分寸的逼迫它只会制造更多的尸体。
譬如,每一个被说道“怎么死的不是你?”的人,真的要等他们以死谢罪才开始后悔吗?
此时要提出一个词,舆论批评。
我们拥有对社会新闻、明星等公众人物批评的权利。譬如对待明星,客观批评她的演技不佳,不支持她的电视剧和电影,有实证证明犯法时,批评其行为不端。但不应该加以辱骂,人身攻击,明星虽然是娱乐大众的职业,但不代表他也就有备受无端欺辱的义务。
我们只有越来越分得清其中的界限,才能利用好我们手中的权利。也是为我们自己着想,因为都不确定,我们会不会是下一个叶蓝秋。也不确定,下一次会不会就是我们,亲手充当一名刽子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