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1】作者:陈启文,当代著名作家,著有《河床》《梦城》等20余部作品,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获国家图书奖、老舍散文奖等多个奖项。
【2】袁隆平的英文很好,来源于小时候跟妈妈的互动,
【3】吃饱饭是最基本的生存权,生存权就是最大的人权。
【4】博学中学,他遇到了黄泰先生,黄泰先生是他爸爸的校友,是一个真正的教育家。
【5】黄泰先生的学生当中,涌现出了包括袁隆平在内的十二位院士,一个老师教出了十二位院士。在国家科技最高奖得主中,竟然有三位他的学生,袁隆平、吴征镒、黄纬禄。他的六个子女,全都成为了科学精英,黄门十二院士,一家七位精英,这样一位教育家不说是绝无仅有,也是极为稀少的。
【6】相辉学院,这实际上是为了纪念两个人,一个是复旦大学的缔造者,叫马相伯;还有一个是复旦的老校长,叫李登辉。从他们两个人的名字中各取了一个字,变成相辉学院。私立相辉学院是复旦的血脉,后来改名叫西南农学院。到2005年,改名成西南大学,所以袁隆平算是西南大学的校友。
【7】袁隆平并不太爱学习,学习成绩不是很好。
所以这再次说明什么呢?那就是对学校的成绩,大家不要那么在意,一个人能保持旺盛的好奇心,勇于探索,这可能才是最重要的。
【8】袁隆平被分配到了安江农校,安江农校是一个非常小的农业学校,类似于中专。
安江农校纪念园见证了杂交水稻从无到有的艰难探索的过程,是一个非常值得纪念的地方,把它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9】当饥饿让他无力拉动一把小提琴的时候,他明白了,且从来没有这样明白过,也没有这样切身地体会过,对人类来说,吃饱就是最基本的生存权,生存权就是最大的人权。所以后来有记者采访袁隆平的时候问他:“日本人一直在做杂交水稻的研究,为什么没有成功?”
【10】水稻是雌雄同花,雌雄同花意味着水稻长出来之后,它自己跟自己就交配了。所以这个时候你怎么杂交?很难做杂交。
【11】袁隆平的思路很清晰,他认为,应该去努力寻找雄性的不育株,去找自然界当中天生的、通过变异产生的、雄性不育的苗。所以袁隆平当时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大热天晒着,在稻田里边找雄性不育株。
【12】在洞庭早籼的田里找到了一株袁隆平希望找到的,天生的雄性不育稻株,这就是他第二个神奇发现。这种特有水稻植株有一个鲜明特征,就是雄蕊花药不开裂,导致雄性功能丧失而不育。对于雌雄同花的水稻,既然其雄性功能丧失,那它就是具有单一功能的母稻,也就是可以用来作为杂交的母本。
【13】作为中国第五大发明“杂交水稻”之父,他享誉国内外;中科院天文站将发现的小行星命名为袁隆平星。1995年8月份,袁隆平被评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1年2月19号,袁隆平和著名的数学家吴文俊老先生,两个人一起获得了国家最高科技奖,这是这个奖项首次颁发。
【14】2014年10月10号,科研工作者在田间地头验收Y两优900超级稻的亩产。这一次的平均亩产,达到了1026.7公斤,实现了袁隆平所说地亩产过千公斤的愿望。
【15】2016年10月份,青岛建立了国家级海水稻研究中心,袁老的遗愿就是能够推广他的海水稻。
【16】2021年5月22号,袁老离开了我们,这让我们感到非常难过,也没能够实现我们面对面对谈的愿望。
【17】最后我们引用袁隆平先生的一句话,他说:“我还想再活十年,十年后一系法杂交稻肯定能搞成功,中国人完全有能力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相信他说的话一定会实现,因为除了袁隆平之外,还有大量农业工作者依然奋战在田间地头,奋战在第一线。
【总结】
从1953年的安江农校到1974年杂交水稻南优二号亩产600公斤的大面积推广,历经21年,才取得这样的成就,真是太不容易了。佩服袁老的坚持和坚韧,或者这就是每一个科研工作者的特质,投射到我们每一个平凡的人身上,做事也要有坚持的精神。
【读书总结】评论
读完这本书,带给自己最大的感受:敬佩和感恩。
1、敬佩袁老几十年如一日的潜心研究杂交水稻,下决心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
从1953年的安江农校到1974年杂交水稻南优二号亩产600公斤的大面积推广,历经21年,才取得这样的成就,真是太不容易了。佩服袁老的坚持和坚韧,或者这就是每一个科研工作者的特质,投射到我们每一个平凡的人身上,做事也要有坚持的精神。
2、感恩他的杂交水稻让我们不再饿肚子。
我记得小时候,杂交水稻已经普及,至少那个时候不会出现大面积的饥荒,只要你努力干活,就能够养活自己,这是最基本的人权保障,感恩又感谢。
5月22日,袁老永远的离开了我们,实在是非常的惋惜,每次想到这里,内心都有一股止不住的泪水向外流,可能更多的是感动和感恩。
我记得当天袁老逝世的时候,长沙人民自发的去送袁老一程,真是太让人感动了,全国人民也在线上送袁老一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