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干货阅读都是耍流氓,流氓雷傲带你读书。今天带来的是《这样读书就够了》。强烈推荐所有有自我提升需求的人买一本来当圣经膜拜(对不住了各位,我就是被这本书洗脑了)。如果让我用一句话概括这本书的话就是知行合一,而本书的唯一目的就是教你如何知行合一。
本书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每本书都有的诱骗入坑环节,掰扯理论环节,扒屁了半天终于才来的方法论环节以及使用该方法论时要注意的注意事项环节。推荐阅读顺序1(适合直奔主题)方法论-注意事项-前置理论。推荐阅读顺序2(适合喜欢循序渐进慢慢了解)按顺序阅读。
我们先来聊一聊诱骗入坑部分。
阻拦当代人阅读(自我提升)的主要分为三个方面,第一,没时间,没精力;第二,学不来,学不会,记不住;第三,没兴趣,读不下去。而本书所带来的读书法,RIA读书法不需要花费大块时间,不要求你记住或者背诵任何东西,同时只需要读你想读的东西,就能让一本30块的书读出3万的培训相同的效果。怎么样,是不是读到这里有所心动了呢?如果是的话那么恭喜你,你已经被骗进本书的坑里了。
但是在介绍方法论之前,我们按照惯例来看一看我们需要储备哪些知识。
最开始先讲一下宣扬读书无用论的人是什么一个情况。我头疼,我看了唐诗宋词为什么头还疼?读书没用。我失恋了,我看数理化生,为什么还是挽回不了她?读书无用。有的书是黄金屋,有的书是颜如玉,在黄金屋里找颜如玉,也难怪有的人悲叹,读书无用。
有效学习的五大特征,三种学习者的层次,三种思维体系以及提升学习力的三个维度。
首先有效学习符合以下五个特征:1目标导向:即你是为了解决某个问题或者达到某个目标而学习;2关联经验:能跟你过去的生活相结合的学习才是真的学习,这也是为什么数学学不进去的原因;3强调实践:学了就能用的贼溜的都是假的,有效的学习必须要知行合一;4着眼解决实际问题:不能解决现在正面临的问题,就没有足够的动力去学习,这也是数学为什么学不进去的原因,买菜不用啊;5内在驱动:不想学,谁都逼不了你。只要愿意学,谁都是学霸(这句话是真理但是很多人不信,这句话背后的论证过程太长了就不说了,爱信不信)。而RIA学习法完美符合以上五点,所以RIA学习法是有效学习(笑)
学习者分为三种,第一种为初级学习者:不用说了,就是在座诸位。读书的方法是想办法把书里的东西记住,认为背下来了自己就会了,实践基本来自试错,不停试不停错,不停改,效率低下;第二种是高级学习者:高级学习者会透过问题看本质,并且会将看到的东西和自己的经历相结合,形成一种新的行事风格融入自己体内;最高级的便是学习促进者:促进者是高级者的进阶,在高级者的基础上可以促使别人从低级向高级甚至促进者转变,会帮助别人透过问题看本质,帮助别人讲看到的东西跟自己的经历相结合balabala。高级学习者和学习促进者更关注思考和过程,而非正确结果。
举个例子,女票问我和你妈掉水里了你救谁?初级学习者:怎么办,我该怎么说才能让她不生气,而且这个答案进我妈耳朵里我妈不生气啊;高级学习者:女朋友问这个问题,问题不重要,她想知道的是什么呢?是她和我妈谁对我更重要,那她为什么会问这种问题呢?可能是担心将来会和我妈闹矛盾,要是我不帮她她就孤木难支了,说到底是安全感不足,那么回答让她能重拾安全感就好了。学习促进者:初级学习者此时来问:大师,我该怎么办?促进者:你女朋友问你这个问题是为了确定什么呢?那她为什么会这么问呢?balabala。
三种思维体系分别是成长性思维即遇到问题,犯了错,可以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使自己成长;批判性思维即不对别人的话全盘接受,而是会去追寻这个结论诞生的上下文,其前因后果和适用边界;系统性思维即习惯于梳理信息和经验前因后果和适用边界,对这个世界,发生的某件事有自己的一套理解模式,能立体地认识眼前所发生的事情。
学习力的三个维度分别是反思和追问经验;分析和整理信息;内化和应用知识。而实现这些有一种追问自己的方法,即前因后果,适用边界。
前(前车之鉴):为什么这件事对我重要?是怎么出现这个问题的?
因(相因而生):都有哪些关于原因的假设?怎么验证和排除这些假设?还有没有其他人能帮我思考,给出更多可能性?
后(以观后效):若这个问题解决了,最好的结果是什么?是我所期待的嘛?
果(自食其果):如果我什么都不做,会发生什么?是我可以承担的嘛?
适(适得其反):有没有人不同意我对原因的假设?有没有不符合这个假设的实例?
用(使用条件):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具备哪些条件?这件事可以用其他什么方式来完成?
边(旁敲边鼓):有没有可供借鉴的情况?其他领域/行业/人如何解决类似问题?
界(楚河汉界):无论是不同的意见还是类似的问题,它们和我的思路的真正区别是什么?交界在哪里?
方法论
方法论主要就讲了一件事,即知行合一。
RIA即R(Reading原文)I(Interpretation理解)A(Appropriation行动)R是原文不需要我们做什么功夫,I就是你对原文的理解,A分为A1(过去)A2(现在)A3(A5)(未来)三种,一般做两种基本就足够了。A1就是你过去有什么做的不好或者不够好的经验和书中提到的地方是相符的;A2就是接下来怎么做;A3(A5)就是复盘,在执行一段时间以后在深入反思,校正目标调整行动。
原文胆小,只说使用于致用类书籍,但是只要有心,你能从小说里拆行文方法,拆恋爱经验,能从海报里拆设计,拆色彩,无所不可拆。重新讲一遍RIA就是,当你看到一段(不是一整篇也不是一整本)让你心动的文章(其实可以是任何东西),用你的理解重述这段文章并且提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案,然后回忆一下我以前有没有类似的经验,做的不好或者不够好,然后我接下来应该怎么运用书里的方法做的更好?
最后把所有A2贴到显眼的地方时刻提醒自己。
最后的最后,是作者提出的一些,执行方法论时的注意事项。
干货阅读就是伪学习,学习最重要的就是对照信息加工出上下文(前因后果适用边界),得到书中的精华并不是学习,更何况很多干货并不是书中的精华,而只是晒干者认为的精华罢了。学习如同吃鱼,乐意吃咸鱼干自然无可非议,但是把吃咸鱼干就是吃鱼的精华这点实在无法认同。一个优秀的学习者应该可以拿到一条鱼以后想吃清蒸全鱼就吃清蒸全鱼,想吃剁椒鱼头就吃剁椒鱼头,而不是只能对着咸鱼干无从下手,这也是我一直说我在耍流氓的原因,我更多的是在做个记录罢了,若是能安利周围一些人更好。
现在讲讲I,A1和A2的要求和注意事项。
I的要求有
1诠释:基本用自己的语言,不直接引用原文;
2准确:对原来的相关知识点解读准确;
3清晰:逻辑清晰,文字精炼;
4致用:将原文知识点总结或加工成具体的操作方法或建议步骤。
而I的误区是附会旧知。附会旧知的常用句式为“这有什么新奇的,不就是····嘛。”确实,你要是非说披萨和大饼盖肉是一个东西,我也没办法劝阻你,但是坚持附会旧知这种想法只会让人故步自封,不再前进,无法理解新事物。
A1的要求有
1鲜活:是自己亲身经历的,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认知。
2故事:相关叙事要素基本完整,能够清晰地体现出起因和结果。
3对应:和原文I便签的4个要素对应,使之成为贴切的案例。
4反思:无论是成功或者失败的经验,都能帮助自己更深入地理解这个经验,也加深了对原文信息的认知。
A1的误区在于泛泛而谈,总是讲一些笼统或概括的话糊弄作数,一个好的A1便签应该是精确到某一次事件上。
A2的要求是
1目标:是否规划了目标?目标是否符合SMART原则?
2行动:行动是否可以拉近现状与目标的距离?具体行动步骤如何?行动人是谁?在哪里?何时开始?频率如何?
3关联:是否使用了原文信息或I便签的方法?
4可控:都是自己能做到或者能推动他人做到的嘛?可以量化做的程度嘛?行动显性化吗?
A2的误区在于鸡汤,扯一堆决心啊,悔悟啊,感慨啊。废物,都是没用的东西,只要行动!行动!行动!
后面还有一点关于拆书帮的入伙或者展望之类的东西就不再细说。
好了,我们来个技术总结:要拆书我们需要做三件事,I;A1;A2以及一些注意事项。
I是对原文的理解阐释和行动化,有诠释、准确、清晰和致用四方面,注意不要附会旧知;A1是过去的自己是如何做的,有鲜活、故事、对应和反思四点,注意不要泛泛而谈;A2是自己接下来该如何运用I的知识是A1的类似情况不再发生或做得更好,有目标、行动、关联和可控四点,注意不要鸡汤,不要表决心,不要感慨万千,只要行动!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以上是我浅显的见解。我是雷傲,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