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听了李强老师的讲座,随后关注了他的公众号,疫情期间,他每天坚持发一篇文章,难能可贵的是,每次都的角度都不一样,他总能找到那么多“点”来展开,比如以下这一篇:
我们,为何站在道德“制高点”?
——在抗击“新冠肺炎”中学习语文(46)
1. 生活中,当我们面对“不道德”的言语、行为时,常常会表现出“极高”的道德水平,于是乎,居高临下地指责他人、抨击他人,振臂高呼“提高道德素养”。
在这场“抗击疫情”的战役中,面对社会上林林总总不道德言行时,这类表现尤为显著,尤为突出。
人,为何容易站在道德的“制高点”?
2. 可以显示自己的道德水平。
每个人都希望被他人认可,被群体认可,被社会认可。在“不道德”的言行面前,这种“被认可”的愿望尤其强烈。当你指责“不道德”言行时,你的心里有着一根“道德标杆”,于是自然而然地站在了“标杆”的“制高点”上。
鲁四老爷,听说“祥林嫂被抢”后,站在“制高点”上吐出了半句话:“可恶!然而……”;柳妈,知道祥林嫂竟然“嫁两个男人”后,站在“制高点”劝说祥林嫂去“捐门槛”赎罪。
3. 可以获得心理的满足感。
阿Q在比自己还“弱势”的他人前,就会像狼见羊一样,瞬间站在“制高点”上指责他人,于是他获得了一次又一次的“心理满足”。这既“不幸”又“不争”的人,是文学长廊中的“典型人物”,在他的身上,也隐隐约约有着你、我、他的影子。
站在“道德制高点”与“精神胜利法”有着惊人的相关性、相似性。
4. 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不需要任何资本、任何成本。
因为,谁都可以“站”上这个“制高点”。
你,认同我的分析吗?
疫情期间,常常在想大概作为一个普通人最幸福吧。我们不用像医生一样冒着生命危险冲在第一线;我们不用像战士一样“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我们不用像领导一样随时担心因为自己工作的失误而丢掉乌纱帽;我们不用像明星一样随时想着捐多少钱捐少了是不是会被嫌弃……我们甚至可以自己一分钱都不捐一点力都不出还抱怨决策者的失误,指责明星的“小气”,嘴上同情下一线的医务工作者和战士们……
我们为什么可以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因为我们是围观者,身处利害关系的不是我们,指手画脚的永远都是围观者。置身事外,当然可以想怎么说怎么说,处在事情的漩涡中你再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