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大在南方小县的农村。回想起孩提时代,记忆里面最多的面孔,除了父母亲人,就是左邻右里。
那时候,邻里之间串门,借东西求帮忙是家常便饭。
夏日傍晚,十几户人会聚在靠近中心区域的大树下,纳凉,扯淡,摆龙门阵。
下雨天没有活计时,妇女们会聚在一户人家里,纳千层底做针线活。
每当哪家有大事,特别是红白之事,邻居就是最大的帮手,大家一起帮着操办。
当然,那时的邻里关系也并非永远和平,也会有争吵甚至冲动之下干一架,但是每次冲突之后,三个月内关系又会恢复如初。
钥匙放在邻居家、晚餐聚在邻居家吃、放学家里没人先去邻居那里玩……这是我们那时听过频率极高的话。
……
哪怕是年轻如我这样的,依然能够叫出邻居十几户人家,老人中年人小孩儿的名字。
但是,从大学毕业,步入社会步入城市,“邻居”就愈发成为一个模糊的记忆。
回想起来,从2011年来到北京,因为工作和居住原因搬过四次家,几乎没有和任何邻居,发生过交集。甚至其间有一次,连合租的小伙伴,都叫不全对方的名字。
我们,似乎正在全力奔向一个纯粹的——陌生人社会。
得承认,80后甚至95之前的孩子,大都成长于传统的熟人社会,邻居”曾是一个让人倍感温暖的存在。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里,也不乏“远亲不如近邻”这样让人记忆犹新的词语。
其实,早在2014年,央视就做过一期关于邻里关系的调查,但是结果却让人遗憾。调查数据显示:城市居民当中,八成市民表示和邻居不熟,甚至叫不出对方名字;七成受访者称遇到问题不会求助邻居。
“远亲不如近邻”正变成“老死不相往来”。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相隔两地,而是住在对门,却从不打招呼。年轻一代,尤为如此。
旧时的邻居关系,我们能切身感受到满满的社会温情和人文关怀。而如今,邻居正在从我们生活的圈子和维度中消失。城市人时常提及的孤独感,与邻里关系的淡化,大约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吧。
那么,为什么“邻居”的概念愈发模糊,我们也越来越漠视邻居的存在?
在我们一般的认知里,邻里关系一般都构建在信息共享、苦难同当、彼此知根知底的基础上,邻里间的友好既缘于合作互助的需要,又得益于相互间有着共同的生活及工作交集。譬如我小时候生活的农村,或者几十年前遍布各大城市的大院,他们要么有地缘关系,要么是社会同类。
但是,城市化浪潮中,原有的地缘关系被破坏殆尽,同类性也不复存在。一个小区乃至一个单元的住户,所处行业,工作环境和地点,人情关系,甚至贫富差异相差巨大,人们既不会有同理心,也不会对邻里产生更多的互助需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联系自然淡化。
另外,现代建筑禁卫森严,甚至越高档的住宅越森严,我们很难在生活在小时候那种独门独户又相互靠近的开放式居住环境中。城市快节奏的生活,又让步履匆忙的城市居民,对于房子的概念产生了变化,房子不再是一个邻里交流的媒介,而是成为了一个歇脚,单纯享受天伦之乐的场所。
再有,随着社交媒体的和网络交流方式的多元化,人们在遇到困难后,不会再热衷于像从前那样求助于邻里,而是选择更加快捷、更加有效的现代化方式,这在客观上也就减少了邻里间交往的可能。
所以,我们叫不出邻居的名字,不知道他工作生活的信息,完全不了解对方的偏好。为此,不论是工作生活,都无法与邻居建立起所谓的交集。于是,“远亲不如近邻”变成了“老死不相往来”。
其实,还有一个容易被人忽视的是,个人隐私观念的加强以及相互间的不信任,更是加剧了这种交流距离感,使得“近邻”不再是我们生活中一个重要的支持源。
作为传统熟人社会最重要的部分,邻居的消失,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熟人社会体系的崩溃,而接踵而来的,就是陌生人社会。
我们无疑在快速的走向这个陌生人社会。生活在这个社会体系里面的,个人是单体,而家庭是个小单元。但是不论是个体还是单元,都如同生活在黑暗森林中。
我们工作生活在这个黑暗森林里面,就仿佛是在探险,当发现周遭的异动,首先想到的是危险来临,第一时间的本能反应,是警惕对方是否会给自己带来危险或利益损坏。所以,对于突然出现的陌生人,我们要么是逃避以保持安全距离,要么就是让对方消失以确保自己的生活空间。
温情不在,只剩下警惕和防备。
虽然很不想承认,但是事实就是如此。随着城市化进程和生活节奏的不断提速,虽然在生活工作和社会互动中,我们的确享受了数不尽的便利。但是毗邻而居的欢乐,正被日益高耸的大楼所隔断,互帮互助的邻里关系,也正因缺乏必要的交流而渐成一个时代的特殊记忆。
只要我们依然生活在这个陌生人社会里,我们就会愈发加重人际互动的警惕和防备心理。只要我们依然维持这种人际互动的心理,那么关于邻里关系的温情和回忆,将只会是回忆。消失,不只是邻居,还有围绕邻居衍生出来的社会温情和人文关怀。
“邻居”,极有可能,消失在陌生人社会体系里。这是现代社会的尴尬,更是陌生人社会带来的巨大无奈。
怎么解决?或许社区自治,尽可能在现代社会发展的基础上,更多组织独立社区人们的互动活动,譬如晚会,社区运动会等等,有加强邻里关系的作用,但是是否真有人愿意为此付诸努力,努力之后的效果是否能够达到预期。
我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