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敏感的力量》读后感 1.0

1

这两天看《高度敏感的力量》,比较明显的一个感觉是,里面强调让我们保持自己的高度敏感,而不是一味的为了适应环境而压抑自己。

这让我想起高中班主任高一的时候给我们的“适应”的大旗,在我心里,以前的那个“适应”,确实更偏向于压抑、打击、改变自己去适应环境。或许班主任本来的意思只是处在中立位置,在配合环境和坚守自己之间寻找平衡。但是基于我以前对自己不够重视这一点,我就开始不断地为难自己了。

书里还说到,当自己累的时候,自己能不能察觉到自己的极限点在哪里,当到了那个点,就放自己去休息,或是找一些方法去调节自己的状态。

以前,我是不太了解自己的,准确点说,是不知道自己在各个方面的极限点(临界点),比如我开玩笑到什么程度会生气,我带什么程度会觉得累,我熬夜身体会有哪些反应等等。

你如果经常处于一种容易产生压力的环境中,久而久之就会生病。请你找出容易影响你产生压力的因素,并且尽量避免接触他们。

比如像这句话里提到的“影响我产生压力的因素”,我常常是意识不到的,更别说去找到它们了。

我发现这些,最先是因为跟身边一个很了解她自己的人产生了对比。因为在一些事情上,她会说,我如果怎么怎么样,就会怎么怎么样。

我那时候听到她说这些话,总觉得有些小小的惊讶,但这种惊讶很快被我忽视了,于是也没有去深究惊讶的原因。

现在觉得,是因为自己从来没有这样的意识吧。这可以说是一种对自己的观察,甚至有点像是在记录实验现象。

这种“自己做实验”的观点我在《学习之道》里看到过,那里是针对自己学习效率和专注情况的。但背后是一样地道理。

这样,可以让我们更快更准确地了解到自己的各个方面。

2

读到一些新的观点也算是一个甄别书的好坏的判准吧。

里面对高度敏感者的描述很全面,起码,让我看到了一些可以描述清楚自己的一些方面的观点。也验证了我对自己的一些认识。

比如

·良好的对语言的理解能力

·我们可以做很好的倾听者,拥有准确地直觉,并且凭直觉判断对错。也可以毫不费力地理解逻辑上的联系。

这两点我在辩论队中和队友讨论还有学习的过程中有体会。

现在辩论队里关系最好的那个朋友,我觉得正是因为,我可以耐着性子听他说完,而且常常在他说到一半就能了解他的意思并能帮他表达出来。

跟前任之间让我耿耿于怀的一件事是,有一次他发消息给我将一件事,但是我并不能看懂他的意思,但他坚持认为是我理解有问题,不愿意多解释。

我很无语,后来我还专门找了其他人看了那段他发给我的话,别人看不太懂,于是我去找他反驳。他也去找朋友去看那句话,结果能看懂。最后让我觉得,我竟然因为这么一件小事还专门去找人求证,真是无聊又幼稚,最后也懒得争执。

一方面,我认为我的理解能力没问题,另一方面,本来语言交流就存在表达是否分清楚和理解是否清楚两个方面的问题,有时候只是多解释一下的问题。

现在回想起来,他恐怕在这以后,就在心里留下了我理解能力有点差的印象,于是潜移默化里,我也开始怀疑自己的理解能力了。这不能一概而论是他导致的,因为也有我自身不够相信自己的问题。不过,现在在书里看到这个观点,来肯定了自己之后,我能感觉到,以前那段时间的自己,对”自己理解能力良好“这一点,已经开始动摇了。

另外我在高中的时候,对自己的认识是:容易冲动做决定,大多数时候,对事情的判断都是靠感觉靠直觉。我身边一个我觉得挺厉害的班长,她总是能根据一些事实依据来做出判断。于是自己有些着急,开始否定和不接受自己靠直觉行事这一点。

所以后来一直到大学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有些刻意地不去相信自己的直觉,于是,也加重了自己纠结不果断的性格。

暑假和班主任那次的交谈中,也提到过直觉。他说我以前高中的时候也没这么纠结啊,现在怎么越来越纠结了?我回说:“高中那时候,很多时候都是靠直觉。”

老师很快又说,是不能什么事情都完全靠直觉,但是也不能不要直觉啊!

我好像,总是把很多事情弄到极端。很多时候都是。

清醒的时候肯定知道,要找两极之间的那个平衡点,但是迷糊起来,常常陷在事情里,又开始走向极端。

从老师说完那句话,我才开始将自己的直觉从小黑屋里放出来。大概是关的有些久,留下了一些后遗症,它还有些胆小。现在看到这句对它的肯定,给了它不少勇气。

·对疼痛、炎热和寒冷的感觉更敏感,饥饿、渴和疲惫的感觉会更快地影响身心的舒适感。

·粗糙、紧绷的衣服让我们很有压力。

这一点对应的是生理上、身体上的敏感。

我确实是嫌冷怕热的人,这点常常被我妈嫌弃,也有些难以适应广州强劲的空调。

以前学习的时候觉得想喝水或是饿了,还有穿衣服觉得束缚和扎人,这些也常常被我妈嫌弃事儿多,现在看来,也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并不是我矫情,哈哈这下有理由跟老妈理论了。

3

后面开始讲到高敏感度的人和人交往和这个世界相处时会出现的一些情况:

他人的心情对高度敏感者而言:

对于很多高度敏感人士来说,他人的心情也十分重要。这是由于我们拥有移情能力和细腻的心思。它经常让我们面临这样的任务:我们必须弄清楚我们体会到的究竟是自己的感觉和心情,还是别人的。

以前很少把自己和别人区分着看,只是看到自己情绪容易波动的一面,未曾想过这背后的原因是共情能力和细腻敏感。而上面所说的区分自己的感觉和心情与别人的,这一个概念对我来说还有些朦胧,就好像点到了一个点子上,但是还没点破,我还说不清这对应到我身上究竟对应着些什么,但又觉得有些道理。

里面给了高度敏感人士“加工处理信息”的模式:

每一秒钟有数以百万计的信息涌进我们的各种感官。我们人类只能加工处理其中非常小的一部分。

第一道过滤器可以看作是硬件。我们身体的硬件是提前预设好的,每个人的设置都不一样,即有些人的硬件比较“柔弱”,另一些人的则比较“强韧”。这就是一般敏感和高度敏感者之间的区别。

第二道过滤器是软件,由每个人自己的经历和经验构成,依照每个人特有的“感觉眼镜”进行过滤。

通过两道过滤器的筛选,信息被分配到三个不同的地方。少数信息进入意识中,大多数信息则立刻进入潜意识里,剩余的进入到第三个容器中转站中。至于中转站里的信息,我们的系统会在之后的某个时刻对它进行加工处理。

高度敏感者的中转站很快就会被填满,主要原因有两个:第一,我们感受到的更多;第二,可能是因为我们的系统把更多的信息归类为“重要信息”了。

这对于高度敏感人士来说意味着什么呢?其实很简单:请你意识到有这么一个信息中转站。因为如果中转站满了,我们就无法存放一些重要的信息了,此时我们就会时不时感受到过度的刺激:

刚刚还在尽情享受聚会,下一秒就想要逃回家了; 刚刚还觉得聚会特别棒,突然间就连说一句完整的话的能力都没有了。

出路就是:弄清楚信息中转站被填满时自己的感觉,了解自己发出的警告信号。

突然感到疲惫?你尽管刚吃过东西,还是有饥饿的感觉?注意,这就是你身体受到过度刺激而发出的警报信号!你的信息中转站正面临这样的危险。

我主要对这里“中转站”的感念感兴趣,我在之前的书里读到过“盛放情绪的盒子”这样的概念,跟这里在一定程度上表达的是相同的含义。At the end of a day,就是表示人的承受是有一个限度的。

而我之前,一直没有这么一个限度的概念,于是不懂得适可而止,不懂得什么时候该适可而止。

有人说过,觉得我挺容易较真、为难自己的,这一点我表示不解,现在想来,大概也是因为不知道超过那个界限算是较真和为难自己吧。

4

高度敏感者的价值观

里面列举出来的每一条,看上去都是极具理想主义的,或者说,都很空泛:

·诚实和公正

·环保意识、与大自然的亲密关系以及对其他物种的尊重

·为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而努力

·找到自己的使命并且带着使命生活

·认真、仔细、一致性以及逻辑

·对任务、计划和忠诚的认同感

·对新事物的开明

·对事物之间联系、背景以及内幕的理解

·义务和责任感

·可靠和责任

·和平、和谐以及团结

有些自夸地说,这里的大部分,都和我心中的价值观相吻合,而有些,现在的自己开始变得不太勇于理直气壮地认为和坚守了。我也曾不愿向现实屈服,但是身边的人,甚至都是身边重要的人,都在有形无形中告诉我,应该落到现实中去。我自己也在劝自己要更加务实一些。

或许两方面并不完全对冲,只是在遇到一些事情的时候,会有一些碰撞。

书里给人的倡导是,要给自己创造一个环境,让自己在这种环境里可以和自己的这些价值观和平相处。这种环境具体是什么呢?

另外还提醒我注意到一点:

请你同时了解,你的价值观会使你对自身以及身边的人产生很高的要求。

这一点我以前有一些感知到,但是一直没有一个清晰的结论出来,这里算是给出了一个。回想高中当班长,会讨厌不为班集体考虑而更多为自己考虑的人,对于班级组织这方面,班主任曾经提醒过我一点:做班长不是来管人的,而更多的是为大家服务,尤其是到大学的时候。

那时候似懂非懂,后来上了大学也还是似懂非懂。大一竞选班长没有成功,之后也没有分析背后的原因,但的确有些沮丧。后来大三再接任班长,在行事的时候,常常会觉得很多人会不够负责,会用形式糊弄过去。不过这其中也掺杂这对一些人的了解。事后回想起来,自己的确有些先入为主了,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有些打击他人的积极性,也有些伤人。

这种情况,在其它的一些类似事情中也有体现。但是如果真是放到自己手里去做,可能也做不到自己潜意识里的那种认真负责。这也是完美主义在作祟吧。

如果我们每天都期待这个世界按照我们的标准来运行,那么我们就会经常感到失望,觉得自己受到了不公平的对待。高标准是好的,但是追求完美的人会摔得很惨。注意避免让我们的灵魂受到伤害。

5

高敏感者的社交:

1 能很快感受到环境的氛围,获得信任,得到赏识;

2 不喜欢表面的闲聊,更喜欢深刻透彻的事物,相应地,喜欢少量亲密的朋友,而不是很多泛泛之交;

3 交往中容易产生愉悦,但需要一定平衡,需要自己的私人时间来消化、加工、思考、分析自己的经历。

这些是一些特点的客观描述,感觉和我很相符(不知道这里面心理暗示的成份有多少)。

第2点其实困扰过我很长时间。我是个喜欢热闹的人,有时候单单是和喜欢(宽泛的喜欢)的人呆在一起,整个人的心情都是愉悦的,是一种说不上来的愉悦。但是我又不擅长那种普遍意义上的聊天,说通俗点,就是吹水。

对于人很多的场合,如果不是开会或是讨论问题,只是闲聊,我常常不知道该怎么融入那种氛围。这一点,我在和辩论队队员的相处中感受最明显。我更喜欢和身边的人进行单独的交流,这样的交流,也让我感觉可以hold住。

大二当队长的时候,和其它学院其它学校辩论队约比赛之后的联谊中,我常常处于“缩头乌龟”的状态,没有那种“在位者”的自觉和“气势”。这一点在换届之后,我有跟下一任的队长提到过。不过也有些为时已晚。

对于第3点,我还是以前提到过多次的问题,本来就不够重视自我,于是以前并没有意识到要给自己一些独处的时间。现在,经历过自己在出租屋独处一个多月的时间,倒是越来越意识到独处的必要了。它可以让我收回目光,看到自己,可以让我冷静,可以让我不再陷那么深。

6

再后面提到了社交中高度敏感者不舒服的一面,我摘出了一些和我相符的点:

1 被情绪左右

这点前面提到过一些,我常常因为情绪而做出一些冲动的决定,有时做决定也会比较依据自己的主观感受。尤其是常常因为心里有事或是有情绪而无法集中精力。

2 很难再感到轻松

这一点恐怕从高中以来就有了,我总是觉得焦虑,觉得内心拥堵,这种感觉一直维持到现在。不过现在理清了一些自身的问题之后,虽然还是会因为事情而焦虑,但是起码身心变得轻盈了很多,也在慢慢学着和焦虑共处。

3 由于紧迫的局面以及矛盾,不得不躲起来

这一点吧,内心是有些不愿意承认的,因为听起来就像个懦夫。不过,确实如此,面对一些紧迫的局面,如果自己能提得起心劲儿,那将能大大地提高效率。但如果提不起来,就会各种逃避。比如现在的毕业设计,在家这种环境下,总是想想拖延到下一天,心里告诉自己明天早起一定做,但是第二天赖床到中午...

4 过度刺激让我们变得有攻击性(之后会对此感到非常后悔)

关于这一点,我印象比较深的是高中的时候一次篮球赛,我们班处于劣势,而对手中有一位参赛队员很嚣张。或许是开玩笑,但我认为很嚣张,我们生气,当场怒怼了他。气氛应该十分尴尬,我当时在生气,处在自己的小世界里,没有太关注到现场的氛围。

后来我也说不上来多后悔,只是觉得,那时候的自己有点像是被踩了尾巴的猫。

5 受到聚会邀请,非但不开心还会感到紧张

这一点是这次寒假高中同学聚会,本来是高兴的事情,但是组织的过程中我带着一些紧张,聚会的前一天夜里还梦到聚会的场景,一团乱。

那时候忽然意识到,自己竟然紧张至此。

6 其他人的心情严重影响到我们,导致我们不得不重新调整自己

这一点,回想起和前任之间。他有时会说他好累,干了一天的活儿,或是因为社团的事情觉得心烦。后来我们之间的氛围不知不觉总带着一种疲惫和厌世,起码我这么觉得。

后来我跟班主任的交流中说过,我觉得我和前任都不是那种自发的阳光积极的人(太阳一样的人),就经常容易陷入“他说他好累,我说我也好累”的恶性循环中。

细细回想起来,他说好累的时候,我常常不知道该回些什么。以前的文章里也提到过,我不是那种太阳般的人,我自己的光可以自给自足,但是多一个人来想要从我这里拿些阳光,我就做不到了。

但是因为比较好的共情能力,我能体会到他的那种情绪,于是和自己的搅合在一起,分不清了,于是自己也觉得累了。

这一点在这本书里算是得到了一个合理的解释。

7

高度敏感者们生活在内心斗争、自我批评和恐慌之中,感觉与他们的理想相比,自己太微不足道了。

东布罗夫斯基对这种症状给出了另一种解释。他认为这体现了人对更高发展阶段的追求,内心斗争并不是一种消极的东西,而是内在发展的表现。

这里我关注到的是“内心斗争”、“自我批评”、“恐慌”。这几点常常出现在我身上。

印象比较深的一次“恐慌”是,小学五年级,我爸是我的语文老师,他那时候给我们布置任务:“每日一句”——找一个本子每天记录一件生活中的小事,并写出自己从中得到什么启发或是道理。每天上课会找一个人分享,还会抽查。

我那时候,真的做不到每天写一件,于是拖欠了很多。一直特别担心被抽查到,那一段时间,我每天晚上睡觉前都会担忧着件事,经常睡得很不踏实。这对于惯常好眠的我很少见。

这种状况结束于被抽查到然后在讲台上被我爸拿扫帚打了两下收尾。真是黑历史。

这是我印象中我爸打过我的两次中的一次。

“内心斗争”和“自我批评”就不多说了,以前的文章里也提到过很多次。

8

敏感者想要在保持自身“特殊性”的同时融入社会,并且处理好自身敏感性的愿望,克拉格斯是这样认为的:“很明显,敏感地人们大多有这种倾向:他们想借助理性的方法征服这种令他们备受折磨的天性...”

是了,想要借助理性。

我记得我明确的觉得要借助理性是在看了一篇推文,大意是讲,成功的人,都是雌雄同体的,也就是理性与感性共存。

但是我常常下意识就有些极端,开始想让理性完全碾压感性。结果就是把自己弄得很难受。毕竟,自己本身就是更加感性、更加敏感的人。

有些本末倒置了。

9

关于过度刺激和压力

前面在《我应该丢掉我的自行车么?》一文中提到过,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个承受不了太大压力的人。读到这部分,知道这是高度敏感者的又一特点吧。

高度敏感者比一般人更容易出现过度反应。这导致我们更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感觉不舒服,效率也比其他人低。

“感觉不舒服”和“效率低”确实是我身上经常出现的。从小我妈就总是说我干什么都很慢,这些问题初中到高三的时候初露端倪,高中的时候表现的更明显。因为总是完不成作业,那些对于我来说,真的太多了。这一点也让我在高中时一度很不安,因为容易被老师揪出来,很尴尬。

初三时,面对压力,我常常感觉内心很拥堵,记得有一次晚自习放学,我心情很差,留到最后,踹墙发泄,那是我第一次觉得需要发泄。最后还哭了出来,这些事我的父母都不知道。

我在心情比较轻松的时候会发挥出超长的水平。中考的时候,我已经得到了学校的高中部的录取,学费全免,报志愿的时候只是冲刺了一个提前批的省宏志班,于是考试的时候很放松。本来根据模考的成绩来看,冲刺宏志班是有些勉强地,但是超常发挥,考上了。

后来高中的时候,我们9个同学因为参加一个生物实验,连续好几个晚上没上晚自习,后来参加月考,抱着无所谓的心态,最后考出了可以说是高中阶段最好的成绩。

高度敏感者比其他人更容易受到童年期紧张关系的影响。其他人可能会一早忘记童年期的经历,但是我们却能牢牢记住。

关于小时候的经历,我确实会对有些事情记得很清楚。这些记得很清楚的事情,也都是给我带来挺大伤害的或是影响我性格发展的的点。

这些事情在我心中积压了很久,在前面和我妈的一次电话里发泄了出来。而其中的很多,她和我爸都已经完全没有印象了...

10

关于比较

若我们跟别人比较,不接受自己原本的样子,我们就会变得非常不幸福并且具有攻击性。

这一点我在之前的文章里也写过。因为,那段时间我回顾自己的过去,发现从初中开始,到高中更甚,我总是在羡慕别人。或者,我几乎能从每个人身上都看到他们的优点,而这从本质上来说,就是看不到自己。

只要我们还在关注其他人是以何种方式,在何时、何地、何种条件下做出了何种的成绩,只要我们还把我们的注意力放在对比上,我们就无法真正了解自己的天性、优势以及最深层的需求。

如果我们一直这样进行对比,那么我们的注意力就会集中在那些我们没有做成的事情上,我们和别人的不同就会被当成一种消极的东西。

之后还会产生一种复杂的情绪,让我们觉得自己既辜负了世界对我们的期望,又没有达到对自身提出的高要求。同时,想要不辜负自己和世界的愿望也会越来越强烈。

由此衍生出一种想要满足所有期待的内在压力,而这种压力对我们的自我价值感是没有好处的。它使我们不断试图调整自己以适应环境。哪怕在需要休息时,我们也不得不尽力工作。

这个趋势最糟糕的一点就是很少有人能意识到自己究竟是怎么了,因此也就无法找到打破恶性循环的突破口。

这一长段我看了都觉得很认同。现在的我也在试图走出这种对比,尽管我还是下意识地在遇到一些事情的时候,想要去看别人是怎么反应和表现的。

而那种“意识不到自己是怎么了”的恶性循环,从高中一直延续到我的大学。高中时是无意识的,知识感觉不对劲,那时候把这些归为是自己的“动力”出了问题,这还是比较表面的归因。大学里的挣扎更加明显,后来经过一些契机,现在才算是意识到了比较根本性的问题。

11

沃尔夫冈·克拉格斯在《敏感的人》一书中写道,对那些敏感的人来说,一个错误的表达能持续影响他们,并让他们感到非常烦恼。我们很容易觉得自己“被针对”了,这会导致我们产生怨恨的心理。

除此之外,那些踏上“自我怀疑和脆弱感”这条弯路的人们,不知道从何时起会把每一种感觉、每一句话以及身边人脸上的每一个表情的变化都跟自己扯上关系,为了不再造成心灵创伤,我们必须打破这个恶性循环!

这一点恐怕要用“敏感”这个词直接来描述了。

对,就是这种“好像被针对了”的感觉,我这里还没有怎么发展为怨恨。但是很苦恼。

有时候,自己常常因为自己的错误表达和说法感到懊恼和窘迫,于是忍不住去回想和后悔。也会在心里想着,下次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怎么表达。但是,通常的结果是,下次再遇到这种情景,自己会不敢再次发声。

这种情况在去年11月的时候发生过一次,那一次,我刻意地告诉自己,虽然可能说的话有些不合适,但其实就是一件小事,别人就算觉得有些不合适,也很快就忘了,其实只是自己不放过自己。

最终,算是把这件事对我的影响降到了很小。是一次成功!

里面给了一些建议,也很受教:

·告别完美主义——放松控制,将注意力放在感受上,让自己沉浸其中,而不是期待一个可以立刻实现的完美的结果。

·享受勇于定夺的快乐,面对潜在的危机。

·改变关注的焦点:减少外部关注,增加内部关注

·重视自己的需求,减少理想主义。

·不再调整自己去适应环境:多说“”、“我”以及“我这样很好”一类的话。

·自信和自爱,而不是担心失败。

·社交的关键是展示真实的自我

·寻找志趣相投的人,而不是迷失在局外人的角色中。

·对自己负责,给生活一个积极的回应。从牺牲者的角色中跳出来,进入一个有创造力、自信的角色中。

真的很适合我,里面点到的,几乎都是我需要去注意的。

结论:只有当我们不敢走自己的路,并给自己设定一些适用于一般敏感者的目标,高度敏感才会让我们不安和脆弱。

这句结论的的根本,还是要更懂自己,知道让自己不舒服的界限在哪儿,在此基础上,再考虑要不要走出舒适区,一步要走出去多远的问题。

不可以急于求成地迈步太大,要循序渐进,这样效果才好(这点是从村上春树的《谈跑步》里学到的)。否则超出自己的承受范围,只会适得其反。


(这是写的最长的一篇文章了,如果你真的耐心地读到这儿,不妨点个赞吧,让我知道一下(>ω<))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4,293评论 6 47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5,604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0,958评论 0 33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729评论 1 277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719评论 5 36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630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000评论 3 397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665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909评论 1 299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646评论 2 32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726评论 1 330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400评论 4 321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986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59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97评论 1 26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4,996评论 2 3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481评论 2 34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