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不上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不乱。②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③恒使民无知无欲也,使夫智不敢,弗为而已,则无不治矣。
①译文:领导者不要宣称自己崇尚某种贤德的保准,这样民众就不会为了某种虚名去争夺。领导者不要淘取特别珍贵难得的东西,这样老百姓才不会追求稀罕物而成为强盗。领导者不要表现出来自己的喜好和欲望,这样老百姓才不会乱。
很多领导者会选择在公司设立道德标准,塑榜样,为什么老子的思想与我们的做法正好相反呢?老子认为老百姓的行为与领导者有着密切的关系,领导者的喜好和一举一动直接影响员工的行为,是种非常密切微妙的互动关系,我们所宣称的美德和道德标准都是相对的,换一个角度可能完全就变了,当领导者在环境体里推举一个人是楷模榜样时,等于肯定了一个人,否定了剩余的所有人,那有些人可能向他学,而大多数人会产生逆反的心里。记得我上小学时,班主任特别喜欢我们的班长,就特别的捧他,他做什么都好,开始有些同学还会向他学习,学了也得不到老师的表扬,后来产生了逆反心理,就特别讨厌这个班长。老子认为世界上每一个人都有他各自的特点,每一个人都值得肯定,这个世界所有的东西都有用,比如有些人聪明,有些人善良,有些人有才情,有些人力气大,有些人真诚……这些都是优点,没有统一的标准,因此领导者不要倡导一个标准和楷模,不要宣称自己崇尚什么标准,要订立规则,自己去做就行。行不言之教,透过自己做的行为影响大家从而使得跟着去做并发现其中的规律。领导者喜欢什么,员工就趋之若鹜了。“楚王好细腰,宫人皆饿死。”当下面的人都把注意力放在领导的心思、喜好、欲望上,那谁会把注意力放在目标和结果上呢?
②译文:有道的领导者让老百姓减少欲望,吃饱,不多想,强壮身体。
老子为什么要老百姓心空吃饱呢?岂不是愚民吗?老百姓吃饱穿暖减少欲望,这样就好统治了,只是为统治者着想吗?不完全,还有深意,是让心和腹平衡,让老百姓做好本分,做好一件事儿,不破坏身心和健康的平衡。因为欲望本身是无穷的,而身体本事的需求是有限的,专注做好一件事,做好匠人精神,真真实实把本质做好,这个很重要。
③译文:常常使老百姓无知无欲的状态,没有获得虚名的技巧,没有过分虚化的学识,使民众没有胆量逆着领导者的意愿去做,不去这样做,就没有什么管理不好的了。
老子的愚民是也不是,他老先生说是在让老百姓吃饱穿暖有房子住物质基础丰盛后,才去掉欲望和妄想,这是有保障和前提的,又有什么不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