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是下午的火车,有半天时间可以在保定市内转转,便锁定了直隶总都府与古莲花池。
保定是历史文化名城,窃以为喜欢到这种地方玩的人,一是文化人,二是装有文化的人,我,很自觉划归后者。(还好我爱学习,回到家三番五次问度娘,这篇文章终于艰难出生了,得留点记忆啊)
早上到达直隶总都府时,工作人员刚开始上班,里面,才有三五个游客,天空竟又飘起了小雨,有点冷清。(门口难道不是该有一面大鼓吗?老百姓击鼓鸣冤的那种?)
这个衙门,是现在保存不多的省级衙门,管辖河北天津及其周边七个省,是清朝天子脚下军机要地,一共有74位直隶总督在位,位高且权重,如《李卫当官》中的李卫,一代廉吏唐执玉,曾国藩,李鸿章,袁世凯。(大家有没有耳熟的呢?反正我是不熟悉。)
大门坐落在一米多高的台阶上,上面有“直隶总督部院”几个大字,踏进大门,我心里有些忐忑 ,像做梦,俺祖上世世代代都是贫农,这地方,貌似太高大上,不是我等小民可以随便闯入的。(源于骨子里的不自信,没治了!)
第二道门叫仪门,这是主人迎送宾客的地方,来访者若与主人官职相当,出仪们迎接;若是下属,按照文东武西从两侧便门进入。(草民该走哪道门呢?反正没规定,我爱走哪门走哪门,现在人人平等,哼!)
再往前走有个牌坊,上面写着“公生明”几个大字,背面据说是宋朝黄庭坚的字,意思大概是要官员记住,吃的用的来自百姓,要当好官。(我突然就想到了教室前面墙壁上贴着的《中学生守则》,也很醒目,不知学生上课走神时,瞥见了那些东西,是否就回心转意,发愤读书了?)
我更感兴趣的是院里的古柏,树身上有文字介绍,大都三五百年了,它们,见证了这处府院的兴衰,在它们面前,我们都是孩子。这里还挂着一只猫头鹰标本。原来,每到冬天,数百只猫头鹰在此栖息,竟然形成“古柏群鹰”的奇观,这说的是过去,现在,很少能见到猫头鹰了。(如此庄严肃穆的官府衙门,竟然为猫头鹰提供了栖身之地,真心为他们点赞。)
墙壁的一角,安放着两枚大炮,据说是真玩意。看着很笨重,想当年,一阵轰响之后,有多少生命就此了断,幸好,此时,它们只是供人观看。(我没看仔细,难道只有一个口?药是怎么放进去的呢?)
前面,才是大堂,就是电视上看到的升堂的地方,耳边似乎响起仪仗队在喊着“威——武——”,迎接我的到来,进到里面,“肃静”“回避”牌分列两旁,大堂正中的屏风上,画着丹顶鹤、海潮、初生的太阳,代表一品文职大员,还陈列着文案、万民伞等办公用品,还有轿子、马车等出行仪仗。(我装作很懂的样子,欣赏着,拍照着,其实,这些名字都是才从网上知道的 )
再往里走是二堂,这里是总督日常办公和接待官员的地方,四周的建筑和布局,很具有江南风格,精巧细致。里面有几尊蜡像,其中一处是李鸿章和日本人商讨国事的,应该和签署卖国条约有关。
三堂四堂是官邸、书房,是总督及其内眷日常起居的地方。 这些建筑坐北朝南,集中在一条中轴线上,整体颜色以灰色为主,显得极为庄严肃穆,神圣不可侵犯。(想起好友到俄罗斯游玩拍的照片,俄式建筑大都富丽堂皇,金碧辉煌,洋人性格太张扬,我们这个民族一直都很低调隐忍,哪种更好呢?我一直低调隐忍却羡慕张扬热烈,你呢?)
拐过侧门,进入一道长长的更道,这是更夫晚间巡逻的地方,有小门可进入各个堂院。
转了一圈,好像什么也没看懂,就穿过时空隧道回来了,本想来一番感慨,但发现这些太矫情,我有一种到明星豪宅偷窥一番的感觉。(不懂历史是硬伤啊)
隔着一条路,是古莲花池,融合了南北园林的特点,亭台楼阁,假山古树,小桥流水,垂柳荷花,现在才知道它竟是“全国十园”之一,曾是皇帝的行宫,曾培养出晚清最后一个状元,曾有日本学生专门来求学,什么都不懂的我,只是把它当作一个普通公园转了一圈,无论它曾经多么繁华,现在的它,都与其它公园一样,是老年人颐养天年的地方。
白莲大都开败,红莲还在绽放,莲池旁边的卧石旁,随处可见休闲的老人,唠唠家常,练练太极,拉拉二胡。一群摄影爱好者不同角度拍莲花,还制造了烟雾效果,竟引来了管理人员,制止出现烟火。长廊的一头,一位老人倚靠在柱子上,捧着书本,静静地读着。一处书院里,一位白发老人手持大毛笔,在光滑的石板地面练字,美观遒劲的空心道,引得游人一阵赞叹。
看完两个景点后,我的最大感受是:书到用时方恨少。第二大感受是:看这样的景点,最好找导游,要不在家做足功课,要不就像我这样的,基本白看!看完补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