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说:“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诸葛亮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何谓俭?“俭”与“奢”相对。日常生活中,我们主要讲的是物质生活不贪求,不浪费。孔子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没错,管仲有三归之堂(宰相府),相当讲究漂亮,当然不够俭朴。至于说他的官事不摄,便是讲管仲在公家的政治制度下,不能因事设官,二是因人设官,重重叠叠设置了太多的部门,如此怎可做到扼要统筹,这便是行政上的“不俭”。由此看来,我们的政府多年的精简机构亦是一种“俭”的智慧啊!窃以为,推而言之,“俭”可视同“减”和“简”。减到不能再减,到最简,归于无,归于道。我们的欲望可不可以减之又减,“一箪食,一瓢饮”;我们的心念可不可以少之又少,不逐情,在当下;我们的话语可不可以寡之又寡,勿情绪,不表白。天普照万物,地养育众生,无言无执,大道大德也!吾等效法天地,方可得一生安宁呢!(以上为爱人的文字)
早前几天,与爱人同学唱和,回了一段文字,今早重读,尚有不少值得修改的余地,不妨提笔重来。
为什么道理听起来如此明白,还是有很多人做不到呢?
《菜根谭》: 思入世而有为者,须先得领略世外风光。否则,无以脱垢浊之尘缘。思出世而无染者,须先谙尽世中滋味。否则,无以持空寂之苦趣。
同样躺在沙滩上,心无挂碍,亿万富豪和乞丐可能是一样的心境和体会吗?一个是历经种种曲折起伏见过大风大浪,堪称百战归来,谙尽世中滋味,另一个呢,则是头脑空空,完全自然状态,对于世间的悲喜得失从不曾深刻历练和体会,虽是一样的碧海蓝天,登过高山的和一直在原地呆着的,心境和体会何止差十万八千里啊。那么,进一步思考,是否只有亿万富翁或人生赢家才有幸福?才得自在?比如,只有校长才悠游自在,幸福得不要不要的?还是,其实Cherry,helen也可以各有各的小确幸,一样快乐幸福得很?
从身边熟悉的人仔细来看,而不是选择性只看一面,答案也许并不太远,“世间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一代宗师里讲得好,见过高山,见过众生,最难过的,还是生活。生活大部分情况下,是平淡无奇的,而且若不懂珍惜自己所得,总是睁大眼睛去与人比较,那就一定会有方方面面的遗憾和不完美。在聚光灯下、掌声中、充实地忙碌里,也就是顺境,当然容易找到存在感,而且是强烈的幸福感,可谓踌躇满志。只是,天道平衡,怎么可能永远厚待、独宠某一人呢?盈虚消长,是为常态,烂赌鬼有买中彩票的一天,C罗梅西也有罚丢点球痛失好局的时候,变幻无常,才是人间正态。
未曾做帝王,老庄苏子山长都得逍遥自在,于外在生活的平淡中活得津津有味,而且不断创造价值和意义。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一定是内在的,并由自己努力创造的,不是豪宅美女也不是山珍美味,更不是世人孜孜追求的虚名。我们的存在,真实而有品质地存在,清晰而优雅地做自己生命的主人,每一天每一刻都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就是生命之旅最美的风景和最大的恩赐,江上明月山中清风,享之不尽用之不竭!
到这一层,才算是有了生命的实相与真理的正见,只是,看透想通后能守得住吗?给别人讲理很清醒,心平气和听道理也不难,何哉?因为在那一刻很客观,心如明镜,没有代入情绪、欲望和妄念,所以,是非得失,进退取舍,清楚明了。可一旦自己在局中后,就有了立场,有了执念,爱恶喜憎,分明已变哈哈镜啦,哪还能如实观照?又焉能进退自如潇洒如云?
过自己的日子才是关键和考验啊,尤其是,想通道理,不代表外境就会随心所欲,老子生前未遇知己,庄子穷到极处,妻子也没陪他到老,苏子更是几次被贬,还差点被杀头,山长也是,离婚,事业从零起步,负债累累。如上种种,难道都是让人愉悦的人生境况?差别就在于,在老庄苏子山长眼中,所谓顺逆,只是人心中加出来的分别,若不执着,贫富贵贱是为外在标准,饥饱温寒只是感官差别,爱恨悲喜无非情绪,非但动不了他们的道心,更有可能成为他们修为的资粮。
人们心中所固化的逆境,恰恰就是最好的试金石和分水岭,所谓“懂了那么多道理,还是过不好”,其本质仍然出在见地不够,以为懂了,其实还在皮毛,考验一到,立马退转,为境所转,顺则喜逆则忧,时而天堂时而炼狱。回头再看,身边人的状态,包括自己,也是如此:迷了,就困于一隅,或为事业,或为情感,或为疾病,纠结而痛苦;醒了,云在青天水在瓶,浮云终究不能蔽日,属于自己的富足圆满一直都在,从不曾远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