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论文写完心痒痒,找到一个历史书单,忍不住拿来看。确实没有太多整块时间来看,大多都是零碎时间来看的。看完第二部分了。拿到的kindle版本貌似还不太完整,多想以后自己开辟个书房,然后买买买。怕自己忘记太多,还是先上来写一写。
上次看得跟历史搭边的书,还是《明朝那些事儿》,从开国讲到朝末,说实话我看个囫囵,并不记得太多细节,可是也还记得张居正这个明朝有名的首辅。万历新政这个词也并不陌生。但更多的也只是听多传言,然后道听途说吧。其实我觉得无论哪部史书,都不能完全客观公正吧,那些大多数人认可的史书,也不过是迎合了主流的观念吧?我也并不能完全断言,毕竟这也只是我一家之言罢了。这里还闹了个笑话,男票问我在看什么书,我说了之后他表示并不熟悉,然后我就张冠李戴,说他是“七尺巷”传说的主人公。男票表示,噢我听过这个,他是个安徽人吧?然后我一愣,貌似不是吧,谨慎之余跑去百度了下,结果我弄错了,这个“七尺巷”典故的主人公另有其人,是安徽桐城的张英,清朝人。。。。可见人不能太自以为是。。。
偏了题,现在来说说书。第一部分,是隆庆皇帝当政,彼时内阁首辅还是高拱,张居正屈居于高拱之下,处处受到掣肘。到这时张居正却很擅长忍一时风平浪静,暗暗等待时机。其并不主动和高拱正面交锋。其时皇宫内,太监大头头冯保和高拱多有过节,于是冯保联合张居正,希望能扳倒高拱。时机在隆庆驾崩之际降临,张居正和冯保里应外合,多方反击,终于将高拱挤出朝野,成功上位,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内阁首辅。第一部以高拱还乡告终。
第二部,是张居正上位之初。其实张居正虽然得到了首辅之位,但实际上只在其位,并无实权。比较高拱虽然告老,其门生仍然在朝,仍然是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另一方面,新皇帝朱翊钧还是个十岁的小孩,什么事都不懂。虽然他娘很厉害,但在那个时代,还是不认可女性掌权的。张居正空有一腔报国心,却不得施展。都说新官上任三把火,这第一把火就是国库空虚,给官员的俸禄都发不出,只好以物代银。这些官员肯定就不乐意啦,然后高拱党再煽煽火,这第一把火也是越烧越旺。同时烧起来的第二把火,就是京察。京察暂且不表,简而言之就是查查官员们有没有贪污现象,是否称职,有不合格的就得贬职或者丢官。这下把整个京城都得罪了。第二部结尾,高拱党失败。至此,张居正对外的忧患算是解决了。
总的开说,你很难单纯用好或者坏来形容张居正这个人。比如,他执行新政,确实是从社会现实出发,抱着改善目前官场上的腐败现象的美好愿望。(其实涉及到银子的问题,在哪个朝代都不是一个容易解决的问题)。但是他同时又不拘泥于手段,比如他联合冯保,尽管他并不愿意同这个宦官有什么勾结,很多时候他也并不认同冯保。但他坚信官场中绝对的清流不是对国家有利的事情,他觉得为了自己最终目标,适时适当的退步也是可以的,而不是一股子轴。所以他并不愿意用大清官海瑞。其实认真想想,他的这些观点放在现在也管用,世事无绝对,就看你怎么去来看待了吧。
以前听到一句话,读史使人明智,可能是那些背后的思考才有意义吧。共勉啦。
2016.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