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中考,恰逢新中国成立70周年,五四青年节100周年,所以在名著复习上,我们在整体复习的基础上最后锁定在《红岩》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两部名著上。
锁定《红岩》,是因为它是一部红色经典,阅读它,可以让学生深刻了解:新中国的成立,是多少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用生命的代价换来的。红岩精神,是革命烈士对共产主义信念执著追求的高度概括;是革命先烈坚持真理,改造社会的人生伟大实践;是革命先辈为国家为人民无私奉献的真实写照;同时也是改革开放发展建设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种精神支柱。我们有责任把红岩精神传承下去。
锁定《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因为这部名著曾激励一代青年人上山下乡,到祖国最艰苦的地方去锻炼,去磨练意志。尤其是保尔在小说结尾“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悔恨”的对生命的思考,对当代青少年仍然有很强的积极意义。
今年山西中考题,名著题3分,考到了《红岩》中的两个知识点:一个是作品中的人物名,一个是作品名称。我认为这个题目考的有点浅了。作品名称,应该说是一道送分题,基本没什么难度系数。人物名字题,稍微有一点点难度。小萝卜头这个人物,比起江姐、许云峰来不算主要人物,不熟悉作品,不太容易答得上来,再加上可能有的同学不会写“小萝卜头”的“萝”字,更不清楚他的原名是“宋振中”,所以出错率不低。如果能在出题中,能把“红岩精神”贯穿进去,把篇目那道题去掉,加上一道有关“红岩精神”的主观性的情境试题,效果会更好。
接下来,我想说说中考名著的复习。虽然说名著占据的分数在3分左右,但是它毕竟是一个考点,涉及必读20篇。篇目之多知识点之广是可想而知的。所以,对于名著的复习,的确有大海捞针之感。最让老师尴尬的是:当我们要复习名著时,班里有三分之二左右的学生没有读完要求篇目,有三分之一左右的学生根本没有读过,甚至有的学生连书也没有。就是包括语文老师自己在内,也不敢保证中考必读名著都读过,更不要说精读过,研究过。所以,临近中考复习时,学生已没有多余的时间去补读名著,也只能是背背相关的零零乱乱的知识点,对于赏析名著、提高文学素养几乎没什么帮助。
暑期休息在家,希望儿子能读一些名著,作为老师的自己也想恶补一下名著阅读方面的空缺。偶尔读到曹文轩的《草房子》,我被深深的吸引了。
吸引我的首先是它的插画:风格写实,光影准确柔和,细节及其逼真,极富层次感,好像手摸上去都会有细微的突起,猜测画家在创作时一定是花了大量的时间和倾注了足够的耐心。在读到本书序的时候,我的想法得到应证。当我在序中了解到这位插画家索尼亚.达诺夫斯基在报酬极微博的情况下愿意为这本书插图,在对她能读懂中国作品而感动的同时,又多了一份敬意。
接下来吸引我的是小说的趣味。从第一章秃鹤和桑桑的故事,我就开始笑,止不住的笑,仿佛和故事中的孩子们一起玩笑大闹,好像回到了自己的童年。一口气读下来,真是个畅快淋漓。然而掩上书本,细细品味,在那明朗的趣味中,又有着细细的淡淡的说不清道不明的烦恼和忧愁。
秃鹤一开始是很爽快的让大家摸头的,后来发现了孩子们喜欢摸他的头,就把自己的头看的很珍贵了,在读三年级时,他对自己的秃头在意起来谁碰他就跟谁急。当学校因为他的秃头不让他参加体操比赛时,他用自己的方式捍卫了自己的尊严,当然也因此换得众人的冷淡。后来秃鹤终于用自己精湛的表演为学校争得了春节全乡四十三所中小学文艺汇演第一。当油麻地小学的师生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时,秃鹤悄然离开,一个人坐在小镇码头最低的石阶上,望着被月光照得波光粼粼的河水。此时此刻,这个小小的少年,心里该有多少的委屈和伤心呀!
“纯净的月光照着大河,照着油麻地小学的师生们,也照着世界上最英俊的少年........”
这一段话简直是太美了。景美,纯洁的月光,静静的波光粼粼的河水,情美,老师和同学们没有忘记那个倔强的受了委屈的为学校争光的孩子,而秃鹤也在自己一次次的内心冲突矛盾中初步完成了他的成长和蜕变。那一句“世界上一个最英俊的少年”不正是作者价值观的最直接的体现吗?
本书中的主人公桑桑呢?的确是有些调皮淘气,他把家里的碗柜改造成他想象中的高级鸟笼,把父母大床上的蚊帐三下五除二剪成了捕鱼的网。他在最炎热的伏天里挑最厚的棉衣棉裤穿上,还戴上父亲的大棉帽子在校园里走来走去,故意引起老师同学的注意和围观,但在这背后,谁又能了解他细微的奇奇怪怪的想法:他和纸月很少说话,但他总觉得他干什么,总有纸月的一双眼睛在看着他。他和纸月之间,说友情,不像;说早恋,又有点为时过早。那一种回荡在心中的说不明道不清的至纯至美情愫,又击中了多少少男少女的心呢!
听说桑桑得的是绝症后,他的父亲丢下工作整天背着他着病。桑乔的样子一日比一日疲惫,而桑桑也在一日比一日地消瘦。虽然说桑桑的病后来被一个老中医治好了,但那一段生离死别的特殊经历,让油麻地小学的孩子们长大了。
经典就是经典,主人公桑桑小学六年看似寻常但刻骨铭心的经历,让我们看到那闪着金光的草房子里,有忧伤,也有快乐,,有生死离别,也有蜕变成长,让我们感受到那种至纯至善的美,也理解了为什么这部小说畅销不衰、各个版本近300次印刷、被英法日韩翻译,最终于2016年荣获“国际安徒生奖”的原因了。
最后回到中考的考题和复习上来。如果我们只是用现在这样的考题来考试的话,对学生阅读的引导和平日的教学真的没有多大的积极意义,最终只能让学生和老师淹没在题海中,而不是真正去阅读,进而喜欢上阅读,最终因阅读而成长。当然,如果我们尝试在中考出题时把名著部分和阅读部分有机结合起来,把名著当中的经典片段拿出来,在实际语境中考察学生对语言表达、人物形象、主题思想、或写作手法的理解,既加强了平时教学中名著的扎扎实实的阅读学习,也切实避免了考题的为考而考的问题。
最是书香能致运,腹有诗书气自华。大力推广名著阅读,让我们的孩子放下手机捧起书本,真的是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把步子迈得大一点,再大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