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见王家大院,当真被惊呆了。这个规模,可不是一般商家可以镇得住的,好奇心让我开始搜索史料。
王家大院—高家崖建筑群。是由静升王氏家族经明清两朝、历300余年修建而成,包括五巷六堡一条街,分高家崖(新院)、红门堡(老宅院)和孝义祠三部分组成, 人称"民间故宫"、"山西紫禁城"。
早在元朝皇庆年间,庄稼汉王实定居静升县,他为人敦厚,兼做豆腐,被尊为静升王姓始祖。他用过的卖豆腐的扁担至今被放在王家的祠堂内。
王家大院院落建筑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王家几代人陆续修建而成。
小本起家的"静升王家"在第14代之前,勤劳俭朴、节衣缩食,置地修房也不过是零打碎敲而已。
所谓天道酬勤,与铺张扬厉相比,敦敏的王家默默展示着大家范儿!
到了王家的第14代:王谦受、王谦和、王正居等,开始成为了豪商巨贾。到了清朝康熙十二年(1673年),王家逐步发展成为居官、经商、事农的名门王族。
整座建筑群,以"王"字形为根本。
我们所看到的王家大院,由第17代,王汝聪、王汝成兄弟共同修建于嘉庆元年到嘉庆十六年(1796年-1811年),面积19572平方米,大小院落35座,房屋342间。总面积达25万平方米,而闻名于世的北京紫禁城,占地 面积也不过19万平方米。
幸好我等平庸,随波逐流 ,优哉游哉 。
哥哥王汝聪居住在"敦厚宅"(乐善堂),弟弟王汝成则居于“凝瑞居(敬业堂)”、含桂馨书院、兰芳居花院。
古人“以东为首,以西为次”,所以老大王汝聪的院子在东,门前掛两个灯笼;老二王汝成的院子在西,且哥哥门楼高于弟弟。但弟弟的官位比哥哥高(老大五品,老二四品),门前挂着四个红灯笼,宅门要比老大的阔。
这就是所谓的“兄让弟阔,弟让兄高,兄友弟悌”。
门上牌匾和精美雕刻,分明地告诉我们当年的精致生活。
清朝道光以后,王家开始逐渐走向了衰败,民国初年,一度反弹,京津冀晋仍有字号,卢沟桥事变后,举家南迁,自此流落他乡,王家大院人去楼空……虽给后人留下了一把辛酸泪,然而,透过空堂陋室,当年的精彩片段仍然依稀可辨……
基石上的精美砖雕,砖雕的内容各异,于寻常之间,张显品学。
色彩剥落,如洗去铅华的女孩,素颜宛然,方显独运之匠心。
走出敬业堂,抬头看到了高高的院墙,墙四角均有碉楼,站在碉楼之上,可以把控两个方向的高墙,如果关上大门,出去进来都很困难!
难怪有人慨叹:一进豪门深似海!
如果没有严格的家规管理,是仼谁都驾驭不了这样的居住空间的。
也只有官宦人家,深谙统畴之道,才敢安心地居住。换了我们,住在里面,只有心惊肉跳的份儿了。
所以我说,这王家大院不是谁都敢惦记的。
从历史来说,王家和乔家都做生意起家,不同之处在于,王家生意起来之后,选择了官商一体,以至于传承了28世700余年,曾经富甲天下、高官满朝。
参观完王家大院,按照计划,下一站,便是乔家大院了。
下午1:30,我们驱车来到了乔家大院。
虽然外观没有王家的派头,内部也欠修缮,但这乔家大院的票价¥135元,比王家大院贵了95元。然而看上去规模却是小于王家。
这里曾经拍摄了几部不错的影视剧作品。其建筑总面积是4175平方米,6个大院,20个小院,一般用上2个小时,就看完了,我们看的慢,也只花了三3个小时。
提起乔家,就联想到贷通天下、汇通天下。乔家从发迹到衰落,一共传了7世。最终败于战乱。
乔家大院的建筑特色颇具时代发展的特色:首先是清式风格明显,后来又经历了民国战乱时代,所以部分建筑又具有西洋色彩。
乔家大院向世人展示了当年叱咤商界的富有。家规极严,生活上主张:一不准吸毒,二不准纳妾,三不准虐仆,四不准赌博,五不准冶游,六不准酗酒。
并时时提醒自己的后代子孙,要勤俭持家,注重"慎俭德"。
据说八国联军侵华时,慈禧太后仓皇出逃,一路逃到西安,向乔家借了不少银两。
乔家大院曾经盛载的是近代史上的晋商巨族,家底殷实,收藏着很多珍品 。
“犀牛”的谐音是“喜牛”,是大吉大利,喜从天降的吉祥物。“明月高照祥云绕,安居乐业鸿运来”,是乔家生财镇宅之宝。同名的镜子在太谷曹家大院也有一面。此外还有三件:万人球、九龙灯、九龙屏风。
当真是牛哄哄!
下午5点,驱车去太谷,入住太谷宾馆,出去暴饮酒水、暴食羊肉,十分舒坦……。
明天,打算以最好的状态游览太谷曹家,然后返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