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白之前,写“行路难”最有名气的,可能就是南朝刘宋的鲍照了。他的一组《拟行路难》,慷慨遒劲,对李白产生了深刻影响。
《拟行路难》(其六)鲍照
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
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垂羽翼?
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
朝出与亲辞,暮还在亲侧。
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
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
所以杜甫评价李白:“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绝非虚言。但李白,不只有继承模仿,更有创造升华。开篇四句,就是对鲍照“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的扩充。李白,是喜欢享乐之人。他说“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他还说“人生达命岂暇愁,且饮美酒登高楼”,他爱美食,更爱美酒,所以我觉着,只要有酒有肉,李白就能快乐、就能豪放。如今,面对着“金樽清酒,玉盘珍羞”,他居然没有像往常那样“一杯一杯复一杯”,没有豪饮,没有沉醉,反倒是“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这是一个很大的不可思议。
第二个扩充。鲍照的“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是一个人食不下咽,一个人感慨叹息。而李白,他在高朋满座的情况下食不下咽,茫然无措,不仅美酒失效了,这么多良朋也无法排解诗人心中的忧愁。这该是多大的痛苦!
第三个扩充。鲍照的“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是一个非常朴素的句子,其中没有颜色和材质。但李白不同,正如钱穆先生所言,李白是有贵族气的。他喜欢华丽的东西,所以,即便是一腔孤愤,他也一定会写出华丽的颜色,写出夸张的束缚。金樽,清酒,玉盘,珍羞,都是最炫目的。停杯,投箸,拔剑,四顾,又是最迷茫的。那么他们为什么迷茫呢?
鲍照是因为人生不能像大鹏那样展翅高飞而苦恼。而李白呢?这首诗写于他被玄宗赐金还山之后,所谓“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已经成为笑谈,英雄失意,报国无门,是鲍照和李白共同的悲愤。
此时的鲍照,选择回家,“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回到家中,享受家庭的宁静与温暖。但李白不同,他是真正的雄鹰,他的心中只有远方。此刻,他终于要和鲍照分道扬镳了。“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姜太公和伊尹,正是诗人的偶像。困境之中,他想到伊尹和姜太公也是半生蹭蹬,可最终还是一步登天,想到这里,他心头重新燃起希望,安知自己不是唐朝的伊尹太公啊?同样是英雄失路,鲍照把目光转向家庭,希望在家庭中找到安慰。李白,则是把目光投向古人——古人先苦后甜的人生寻找勇气。
但,人的心情往往是回环起落,体现在诗中,也往往要回环往复,才有深邃之美。太公伊尹的际遇固然让诗人神往,但从理想回到现实,前途的困惑一下子再上心头,“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诗人的内心,是那样不安而挣扎,进退维谷,左冲右撞,最终,诗人找到出路没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长风破浪”,是南朝刘宋将领宗悫的典故。
悫年少,(叔)问其所志,悫答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这句话,太有少年气象了。于是这句话就被同样有英雄气象的太白借用了。诗人找回了信心,也许此时此刻仍不知道道路在哪里,但他依然坚信会有长风破浪的那一天,那时,他会高高挂起云帆,横渡沧海。
这,就是千百年以后让人津津乐道的太白本色。
他可能失败,但,决不言败。
他可能悲愤,但永不沉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