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一家三口手拉着手出去散步,路上韦宝一本正经地问:“妈妈你觉得你跟对人了吗?”我明白他说的“跟”是什么意思。我说你觉得呢?他很认真地说,我觉得你跟对人了,因为爸爸确实是个很不错的人。我说那你觉得他跟对人了吗?韦宝说我觉得他也跟对人了,他跟你在一起很幸福。他说这话的时候我突然觉得很感动,感谢他对我和爸爸的认可。
父母的相处模式,一点一滴,孩子都看在眼里。而这些终究会刻在他的骨子里,决定着他以后会选择什么样的伴侣,过什么样的生活。我笑着问他,那你以后准备跟个啥样的人?他脱口而出,我要找你这样的。这样的答案是我预料之中的,很多孩子都会在潜意识里以父母为模板,去寻找自己的另一半。弗洛伊德认为,一个人的人格在五岁前就已基本塑造成型。不只是人格,我们的感情基础也是童年形成的。如果爸爸妈妈给了孩子足够的爱与安全感,他们就会在潜意识中将爸爸妈妈作为爱情的原型,并按照这个原型去寻找恋人;如果爸爸妈妈给孩子的爱很少,他们可能一方面特别想避开父母这样类型的人,但另一方面带有父母身上缺点的人恰恰更容易吸引他们,因为他们潜意识中希望去改变自己的另一半,以期达到内心改变父母的深层渴望。
之前跟宝爹聊过,我说如果韦宝长大了,找的是那些人品特别差的女孩怎么办?宝爹对我的问题嗤之以鼻,觉得我完全是杞人忧天,庸人自扰。他说如果你能把你的孩子培养好,思想品质好,他到了那个层次后,那样的女孩自然入不了他的眼。当然,我们也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因为这些东西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所以今天韦宝这话一出,我真的惊出一身冷汗,幸好我们觉悟得早。如果想让他日后能够遇到更好的另一半,我要加紧修炼,提升自己。
我又想到了之前跟韦宝的聊天,有一天我问他这么喜欢狗,将来上班了会不会养一只狗。他说不会。我问为什么?或许是受爸爸的影响,他说我每天上班可能会比较忙,下班还要陪我的宝宝,没有时间。 那一刻我觉得爸爸的形象已经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韦宝。我也相信若干年后他会成为一个称职、负责的爸爸。
前段时间有朋友看了我纪念结婚十周年的文章,私下里跟我说很羡慕我现在的生活,跟我大倒苦水。在我看来,她的日子本可以过得很好,只是她似乎被局限在某个思维的圈子里走不出来,看不透。她也试图改变,但是似乎很难。后来我问她小时候父母的关系是不是不好,她跟父母的关系怎样?她很奇怪,问这跟现在的问题有联系吗?我说恋爱关系实际上就是亲子关系的复制,如果童年幸福,我们可能会复制幸福,如果童年痛苦,我们更可能复制痛苦。我们在寻找恋人的时候,很多时候是按照理想中父母的原型去找的。我们会拿着这个模子去套,以为找到了自己理想中的恋人,但实际上这是似是而非的。相处时间长了,我们会发现,她(他)并不是自己想象中的那样,于是各种矛盾也出现了。再加上,如果原生家庭里,父母的关系不和谐,孩子每天看到父母整天都是剑拔弩张的状态,总在为一些鸡毛蒜皮争吵,那孩子耳濡目染了这种夫妻的相处模式,若干年后她(他)遇到了自己喜欢的恋人,也不知道该怎样去相处,怎样去爱。她的回答验证了我的猜测。我想如果想真正改变目前的状态,唯有先改变自己,修复原生家庭留给她的伤害。
天下的父母都是爱孩子的,很多时候他们都在执着地以自己的方式爱着孩子,倾尽全力给孩子创造物质上的条件,却忽略了孩子精神层面的东西。一个孩子内心缺爱,缺少爱的能力,缺少安全感,纵使她(他)日后在学习上、事业上有再大的成就,但是因为内心世界的匮乏,缺乏爱的能力,也终究会把原本诗一般的日子过成一地鸡毛。父母总在期望孩子幸福,可是我们从来没有教给他们幸福的能力啊。一个家庭的核心首先是夫妻关系,夫妻关系是一个家庭的定海神针,决定着整个家庭的氛围和节奏,其次才是亲子关系。孩子从父亲身上认识到什么是男人、丈夫、父亲,从母亲身上认识到什么是女人、妻子、母亲,从父母身上认识到爱情、夫妻、婚姻、男人和女人的交往和合作。夫妻关系好,就给家庭提供了很大的正能量,整个家庭就会进入一个良性循环,才能给孩子提供良好的示范作用。在这样的家庭成长起来的孩子,内心充满了爱,知道怎样爱自己,怎样爱自己的另一半,纵然每天面对的是柴米油盐琐碎的生活,也一样能有诗和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