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瑞典生物学家林奈把地球上的生物划分为动物和植物两大类以来,人类一直以为世界上只有两种生物:动物和植物。然而,无论从分类角度还是从生态角度来看,还有一个独立的世界存在,科学家们把这类生物归结为“菌物”。在生态系统中植物是生产者,动物是消费者,而菌物是分解者。
这些菌物到底都存在哪里呢?菌物到底有多少呢?菌物到底是我们吃的蘑菇还是指的我们害怕的细菌呢?菌物到底是和植物属于朋友,还是跟人类更接近呢?人类需要的抗生素和菌物有多大关系呢?......我想,如果你想更好的了解以上这些内容,那么就翻开这本书吧。
本书的作者斑斑,是一位化学博士,也是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副教授,曾发表各类学术论文五十余篇。斑斑也是博物学爱好者,痴迷底层生物链中的世界,关注土壤、分子和微小的能量。 斑斑利用派遣文化形象大使“小菌菌”,递交给人类50 份文件,全面展现真菌的食用价值、医药价值和文化价值。
这本书的名字叫《菌物志》,看上去似乎很学术,很古板。然而这本书却不是,它是以小菌菌为第一人称的菌物科普读物。凡是和菌物有关的事都融入故事中,以俏皮、灵巧的方式娓娓道来,读起来让人耳目一新,精彩纷呈。
作为吃货来说,最关心的就是美食了。菌物家族中的蘑菇就是饕餮食客的喜好之一。比如香菇、金针菇、茶树菇、杏鲍菇、松茸等等。
小鸡炖蘑菇是广为人知的东北名菜,炖鸡的蘑菇最好选用野生的榛蘑,细杆小薄伞的那种,榛蘑可以最大程度衬托出鸡肉的鲜香。名副其实的山珍野味。东北菜中少数可以发展成为与其他高档菜系相媲美的家常菜之一。
而榛蘑又称为蜜环菌,是蘑菇纲-蘑菇目-泡头菌科-蜜环菌属下的主力成员,常常生长于真阔叶树的根基部分,在中国很多地方均有分布,但主要分布在东北。采摘榛蘑的季节是在秋天,立秋以后,采蘑菇的花姑娘进了山,扒开真阔叶树的树根,找到野生榛蘑。十五六斤鲜榛蘑,才能晒出一斤干榛蘑。然而随着森林资源与植被破坏的严重,还有人们掠夺性的采集,产量在逐渐下降,因为榛蘑的人工培植技术无法太大突破,所以以后想要吃正宗的小鸡炖蘑菇可能会让你的荷包缩水呢。
在菌物家族,除了被当成餐桌上的珍馐之外,还有一些是可以为我们人类健康做出很大贡献了的。比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等等。
青霉素是抗生素的一种,是高效、低毒、临床应用广泛的重要抗生素。它的研制成功大大增强了人类抵抗细菌性感染的能力,带动了抗生素家族的诞生。它的出现开创了用抗生素治疗疾病的新纪元。通过数十年的完善,青霉素针剂和口服青霉素已能治疗肺炎、肺结核、脑膜炎、心内膜炎、白喉、炭疽等病。
慢慢地,随着耐药细菌的进化,最为开启抗生素大门的青霉素开始退居二线,菌物中的另一种新的抗生素开始出现,就是我们常见的头孢。头孢菌素为广谱抗生素,抗菌谱较青霉素G广,对金葡菌、化脓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白喉杆菌、肺炎杆菌、变形杆菌等有效。头孢对细菌的选择作用强,而对人几乎没有毒性,具有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过敏反应较青霉素类少见等优点。
但很多的问题也随之而来,人类开始慢慢将头孢菌素当成了饭吃,这就造成了耐药性的出现。科学家们只好继续研发更多新型的抗生素来和耐药性赛跑。
在伴随人类成长的岁月里,菌物与人类亦敌亦友,虽然“瘌痢头”“脚气病”给人们带来了不少困扰,但是它们分解石油、有效杀虫、防止土壤污染,为人类的发展也贡献了一己之力。
当看到书中的最后一页时候,作为人类的我们不仅会感叹造物的神奇,更会感叹菌物带给我们的启示,那就是因为人类的活动造成的全球变暖以及环境破坏,使得我们无意中剥夺了生物生存的权利,给它们带来的毁灭性的打击,虽然菌物不会苛责我们,但我们更应该心存愧疚,然后反思自己。
《菌物志》,希望我们读后,我们会了解菌物并且喜欢上它们,而后珍惜共同生活的地球家园,与它们携手,迈向更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