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南洋归来
小霞的母亲姓谢名赛娥,人叫逸娥 。1925年1月17日出生于穷乡僻埌的东桥乡卓坑村。
上过几年私塾有点文化的外公在闽江边的大安码头开了一家杂货店,因为经常受到土匪的抢掠和骚扰,母亲三岁那年,外公带上她兄妹和外婆飘洋过海投靠在马来西亚的舅公家。
初来乍到,寄人篱下,一家四口人处处小心谨慎,勤勉做事。母亲逸娥小时候长得乖巧可爱,父母兄长对她疼爱有加。长到八岁时上了两年学就辍学帮助父兄管理一个橡胶园。
橡胶园里密密的橡胶树高大挺拔,树底下杂草丛生,毒蛇时常出没,蚊虫蚂蝗嗡嗡作响,条件很恶劣。
因为在温度较低的情况下橡胶乳才会出得多流得快,因此橡胶园的工人每天都是凌晨趁着太阳还没出来就早早去割胶。
10岁的逸娥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头包花头巾,脚穿长靴,手提马灯奶桶小刀,揉着惺忪睡眼,屁颠屁颠地跟在父兄后面,踩着荒草沐着晨露来橡胶园里劳作。
每当她看到那浓稠的乳白色胶奶从树干里汩汩地流淌进小桶时,心里就会产生一种莫名的高兴。
有一次,她不小心走了神,锋利的小刀一下子划到了大拇指上,顷刻血流如注,从此留下了一道小小的疤痕。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在遥远的异国他乡,拉让江畔,许多个寂静的夜晚,在橡胶园的草寮里,母亲兄妹俩依偎在大人的身边仰望着家乡的方向,眺望着天空中明亮的圆月和闪闪的星星,轻声朗诵着中国的古诗: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
倾听外公娓娓道着《西游记》、《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三国演义》、《水浒传》等许多美丽的传说与故事。
聆听外婆讲述家乡里的趣闻轶事;
为了多挣点钱早日回国,一家人每日早出晚归风里来雨里去,辛勤劳作。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南国櫵风椰雨,烈日炎炎,蚊虫叮咬,恶劣的自然环境磨练了母亲吃苦耐劳的精神;丰硕甜美的稻米果浆滋养了她健康的身体和红润的面盘;
不同的地域人情丰富了她的见识,开阔了她的视野;与素不相识的外邦人接触,培养了她待人接物的良好品行。
她的贤淑温良恭俭让,除了天生的秉性外,则离不开与勤劳善良的外公外婆朝夕相处,耳濡目染的言传身教。
时间如过隙马驹,屈指一算来南洋不觉十年。
外公外婆经常念叨,被他们扔在离家乡二十里地的小箬村给人当童养媳,五岁的大女儿。每当想起站在码头上与他们告别哭成泪人样单薄身影的女儿时,两位老人总是泪流满面,唉声叹气,夜不能寐。
一日,一家人终究逃不过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归心似箭,买舟归旋。
经过一路舟车劳顿,一家人终于回到魂牵梦萦阔别十年的家乡。
在平原地带桥东乡古街桥头处买下一块地皮,建店铺经营杂货生意,取名《公和号》。
与店铺咫尺之隔的桥头有一棵百年老榕树,枝干遒劲,盘根错节,髯须飘飘像架竖琴,枝繁叶茂遮天蔽日;
树上鸟儿啾啾,蝴蝶翩翩;树下溪水清清,淙淙流淌。“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生意兴隆,一家人暂且过着平淡而安静的生活。
由于刚回来一时不适应,水土不服,小霞的母亲害了场伤寒病。这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时好时坏病怏怏的竟拖延了两年。后来在老中医的精心调治和家人的细心护理下,身体才慢慢康复。
大树底下好乘凉。恢复了身体的母亲经常跟邻居少男少女们一起在大榕树底下玩耍,摩挲着皱巴巴的老人筋脉似的根须,攀着沟壑纵横的老树干爬上又爬下。
深秋,捡着红豆豆似的小榕果吃得满嘴流“脓”;炎炎六月天,在树荫底下卷裤管捧簸箕,噗通噗通地踩着凉飕飕的溪水摸鱼虾,击水玩水漂……
母亲逸娥愉快地过着一段难得的少年不识愁滋味的生活。
(图片来自网络)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