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儿子准备要学琴,尝试每天给他练习10分钟,结果是:我完败。
我跟阿仁说,阿仁我们先练琴再玩你的车子吧。NO(断然拒绝)。
后来阿仁提议找隐藏图形的游戏,我说:那我们这个玩好了,再练琴,OK? 阿仁说:OK。
游戏很快就做完了,然后又开始抵抗练习。我说:你刚才答应说要练习啊,我也陪你玩游戏了啊。 阿仁知道自己理亏,就开始生气,一副坚决不练的样子。还逃走到里屋自己去玩汽车……
抢扭的瓜不甜,加上快上课了,只能作罢。我就在想,怎么就是不听呢。一个早上下来,搞的我和老婆都很挫败,立马觉得生活真艰难,这明显就是精力消耗过量的表现。
我又突然觉得,可能绝大数书里面提到的教育方法,可能都是有其心理依据,但是真的在实际应用的时候,遇到不同个体,不同时间,可能都会遇到不同程度的困难。 自己问问自己,可能在面对困难的时候,也会选择逃避,能拖就拖。这可能才是生活常态,如果真的像心理学那样一用就灵,立马见效,这个世界肯定就和平了。我们得说这些心理学方法有用,就像药物一样,不是对所有人都有用,可能对70%人有用,这可能算是成功率很高的药了。 老婆安慰说:习惯的养成也许本来就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需要持续的付出和坚持。
桥水基金的老板,雷·达里奥说我们要把目标和结果进行比对,如果有偏差,就说明我们这台机器(思维,行动)肯定哪里有可以改进的地方。 抱着这个精神,早上我又把《助推》里面的概念全都拿出来对比了一下,发现没有可以直接可以跟钢琴练习挂钩的方法。又仔细回想了我跟阿仁的互动方式,阿仁在前几次练琴的时候,确实也有表现比较好的时候,认识琴键和掌握节拍的速度比我想象的要快的多,但是我并没有每次都惊叹,表扬和赞美,只是默默放在了心里。这可能是普遍华人不擅长的东西。
因此我早上又重新列了一个计划:
1、把练琴的计划从时间限定改成项目制。 比如说弹指部分3遍,认键3遍,手指数数练习,把听音和节拍都加进去。只要完成次数达到要求即可。这样看上去有进度一点。
2、固定时间练习,找一个时间上我谈判时间比较充裕的点。
3、把打卡表从手机改到纸上,并弄上他的照片,贴到琴旁边的墙上,可以立即看到。
4、一有好的表现,立马描述性赞美,或者夸奖其进步的地方。
5、阿仁答应练习之后,还要问的具体一些,比如问他要练什么歌曲,练习几次,让他的承诺更深刻一点。
6、平时孩子想玩,用心跟他玩,玩满足了他这方面的情绪,让他不至于老想着没玩够。
7、平时跟老婆在听歌的时候,练习表述音乐好美妙啊,听到好开心啊。 希望能让他发现音乐的美。主要是希望孩子学音乐的动力在于本身音乐之美,而不是其他的诱因,我其实还是比较担心我们最初给与孩子的动力是不是正确的。
8、尝试在他弹的最好的时候,或者他心情最满意的时候停止弹琴,并让尝试让他感觉自己好棒的样子。下次再开始弹希望不要太难。
9、如果还是不行,把练习内容进行拆分,分成不同时间点进行。
儿,我们的斗智斗勇没那么快结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