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其实不是你生活里的必需品。
——江晚舟
这是江晚舟的第43篇原创文章
1
在昨天的家庭聚会里,我老爹发火了。
为什么呢?原因说起来也简单,今儿一大早,他拉着我去早市买菜,兴致勃勃问我:
“丫头,晚上吃虾好,还是吃鱼好?”
“随便吧,等下,我回个消息。”
对话结束。
晚上,我爹耗费半生所学煮出来了几个好菜,而我却忙着嘲笑闺蜜刚发的朋友圈,我妈在跟她姐们聊八卦,妹妹碰着ipad在看小猪佩奇,全都丝毫没有表现出丝毫想要吃饭的劲儿。
我爹这时才真生气了,说:
“虚拟世界真那么精彩吗?!”
我和我妈我妹才乖乖跑去吃饭,反思起一家人的表现:
老妈从吃饭前到吃饭中都在跟她妹妹微信语音,忙着给一个远房表姐介绍男朋友,说的那叫一个眉飞色舞。
我呢,不是在刷新微博热搜,就是盯着手机里的某个民生要闻,目不转睛的关注世界哪个角落又发生了什么形形色色的事儿。
事后回想,我们几个人,却都忘了告诉我爹这顿饭到底好不好吃,或者说,压根就像猪八戒吃人参果一样,边看手机边吃,食不知味。
也都记不得感谢这样一个顾家的好男人,大冬天,用皲裂的手,为我们下厨所付出的辛劳。
扪心自问,其实我也知道吃饭玩手机,是一件很伤人的事儿,但为什么明知道如此,还是控制不住自己想刷手机的欲望呢?
因为那时候,关注点都在手机上,自控力为零,自己控制不住自己,换句话来说,就是基本丧失了自律能力。
派克曾在《少有人走的路》里曾说过:
所谓自律,是以积极而主动的态度,去解决人生痛苦的重要原则,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延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尊重事实,且保持平衡。
而过度玩手机,却刚好是杀死这四个方面,这也就是为什么,离手机越近,离自律越远。
说到底,对手机上瘾,最有害的部分,不是其他的,而是对于自律的丧失和对身边人情感的辜负。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我在你身边,你却在玩手机。
沉迷手机,谋杀了自律,埋葬了深情。
2
都说这个时代是个全民焦虑的时代。
大家总是在不断的通过转发关于“焦虑”和“危机”的文章,以此排遣内心的烦躁,这样行为发生的频率,甚至比吃饭还要多。
通常的模式是,早饭前看到某某九零后创业成功了——焦虑,午饭后瞄到房价又涨了——焦虑,晚饭后刷微博热搜,发现“出名要趁早”——焦虑。
身边人的焦虑,似乎都脱不开手机通讯,明明是挣着白领的钱,却操着领导人的心,怎能不焦虑?
细究原因,不管是各类网站,还是不同的APP,他们的开发都是为了留住用户,而且还不止如此,他们的升级换代都是为了提高用户粘性和培养用户习惯。
因此他们最不吝惜的就是产品的娱乐性,他们就是要想尽一切办法让用户觉得“真好玩/真好用”。
可作为用户,你可以在各类APP中雨露均沾,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但目标和梦想无处安身,懒惰和拖延症却有了完美的避风港。
另一方面,每次在各式APP中停留,发现有意思的东西,又会让你坐不住,专注力严重分散。
假如不信,其实大家可以回想一下,自己之前信誓旦旦立下的那些目标,是不是就是被对于手机的迷恋所打败的?
结果呢,有一天看到其他人要么学有所成,要么健身有得,而你却还泡在手机里,心里是不是又涌起一阵焦虑?
每年年底,你总是告诉自己,现在是年初,要改变了,但结果还是在微信微博的猛烈攻势下,乖乖束手就擒。
就这样,一年又一年,手机的瘾变得越发严重,吃饭玩,上班路上玩,上厕所玩,被窝里玩......
而真正想要的生活却变得越来越远,一身雷打不动减不下来的肥膘,一头油腻粘在一起的枯草,一份要死不活大家混我也混的工作,一场扛不住了就闭着眼嫁掉的婚姻。
沉迷手机,于是焦虑,太焦虑,于是沉迷手机,两者构成的恶性循环封锁了你的生活。
3
玩手机,其实这个行为本身是没什么对错之分的,说到底,手机不过就是获得信息的工具,真要分出用手机的好与坏,最主要的是看使用者本身。
俗话说:物极必反。
只有当手机的使用,超过了正常的程度,才会招致不好的后果。
比如说我邻居蔓蔓,前不久就经历了这么一件事儿。
她是手机各类app忠实的拥趸,只要是圈子里或是网络上最受欢迎的app,她一定马上下载,不捧着玩个把星期,绝对舍不得放下,我们劝她要保重身体,别搞坏了眼睛。
她却从来不听,继续熬夜刷手机,直到有天听到电话那一头,她嚎啕大哭的说:
“我出事了。眼睛......我的眼睛......”
后来医生接起电话解释了一番,我们才知道,原来蔓蔓的视网膜穿了孔,面临着单眼失明的严重后果,而随之而来的,是沉重的治疗费用和回复周期,即便治疗,也无法根治。
相似的事件,近年来也是频频发生,我的一个医生朋友告诉我,经常会有一些14,15岁年轻的小孩子喊脖子痛跑来医院,而检查之后发现,他们的颈椎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病理变化,而颈椎的老化程度甚至相当于40-50岁的中年人。
而我发现,这些爱刷手机的群体,只要遇上了变故,第一件事一定是责怪手机,抱怨要是自己没有手机,就不会出那些事。
可是,毁掉我们身心的,真的是冰冰凉凉的手机吗?
说句难听的,你不爱惜身体,就爱消磨时光,关手机什么事?
说到底手机只是死物,而毁掉你的,其实是自律的严重缺乏。
4
在焦虑的大潮之下,自律已然成了一种稀缺品质,可自律,恰恰又是优秀者的标配。
科比有句话,我至今记得:
“你知道洛杉矶凌晨四点钟是什么样子吗?”
为什么要问这个呢?因为他每天早上四点,都会经过洛杉矶黎明前的街道上,去往球场进行每天的训练。
康德曾说过:
所谓自由,不是随心所欲,而是自我主宰。
著名作家严歌苓,经常凌晨四五点起床写作,原因是想清空自己繁杂的思绪。
结婚以后,她则固定在早晨打理好一切之后开始写作,一直到一两点,这个习惯一坚持就是几十年。
自律的人在任何方面都是自律的,除了写作自律,她的自律还倾注在各类健身运动,保持了多年游泳和跑步习惯。
王小波说:
人一切的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
而自律,恰恰是解决人生痛苦的根本途径。
庸人缺乏自律,只愿跟着生活随波逐流,而优秀者掌控自律,通过自律得到更自由的生活。
5
前段时间,一万小时定律特别受追捧,那就是说,假如要想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普通人最少要在这上面投入一万个小时,才有成功的可能。
可事实上,有太多的人,在坚持某一件事上,所愿意付出的精力和时间,实在太少。
你不知道,很多时候,其实只要你开始自律,就已经能超过一半以上的人。
假如读到此处的你,正在被自己的不自律所困扰着,每天用比睡眠还多的时间去刷手机,用比工作还多的精力去浏览APP,面对自己150斤的体重,含着泪却控制不了自己的嘴...
这一切小事都是隐形的牢笼,日积月累阻止了你的前进。
那么,自律应该怎么照入生活呢?
答案就是:认真对待好每一个当下。
不再想着晚点起床无伤大雅,不再自我安慰吃完这顿再减肥,不再沉迷于手机……
只有当你能在这些小事上一丝不苟的自我监督和约束,才能在大事到来时也临危不乱。
终有一天,你可以把自己的日积月累,变成为别人的望尘莫及。
因为从自律出发,才能抵达你想要的生活。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
-END-
舟舟小剧场
今天我问小新和小楚:要是你们离开手机三天会干什么?
小楚:我会看书写作,跟家人说说话。
我(一脸欣慰):嗯,不错不错。
小新:要是我放下手机,你们怎么知道我在哪儿?
我(一脸黑线):。。。。。
今天,咱们来做一个小测试:
#假如让你离开手机三天,你会在这三天里做什么?#
(大家可以在留言板写出你的答案)
作者:江晚舟,舟舟老师,会说东北话的南方姑娘,时而温暖,时而犀利,用文字切开生活两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