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看什么书,只觉得近期又开始焦虑、无所适从,身体也出现小的不良反映--声音嘶哑,甚至失声。
再次看向书架--是该 静下心来,寻找自己了。于是《生命之书》正合时宜地映入眼帘。这是一本由印度著名 哲学家、20世纪最伟大的心灵导师克里希那穆提的弟子整理出版的,由365天引导冥想,欲带领有觉悟的人去体察自己、关注内在的我,从而得以解脱、探究存在的本质 的书。克氏经常是以“聆听”作为开篇。我想,这正是关键,正是我所必须、应该的开端。让我失声的根本,也是因为我听得少,说得太多了吧?!
回想半月来,孩子小升初的压力,无形中带到了作为家长的我身上,我的内心焦虑之火一直在燃烧着身心;再加上看到孩子时而的开小差,又会火冒三丈失去耐心,于是大吼大叫,令自己和他人都身心不安......所以,该哑的我,是真的应该哑一哑 了!
克氏从一年的第一天--一月一日起,就开始教诲人们,简单的几句,便如题 那般:自在地聆听。安静地坐着,于房间、于阳台、于日光或月光下、于草地、于海边......既不专注于任何事物,也不费力地集中注意力,而是非常安详地坐在那里,所有的、各式各样的声音都尽收耳边,只轻松自在地聆听,慢慢就会发现自己在不强求的状态下,发生惊人的转变,产生美和深刻的洞识!--真的吗?我试着去安静地坐着,闭上眼,收纳所有声音,不去想象,不去加工,只全盘接纳,开放式的接收,不加思考与辨别、不去判断与分析......只安详地旁听这大千世界的变幻......远的、近的,树叶的沙沙声、同事打电话的对话声、前边人敲击键盘的声音、咳嗽声、汽车来往声、自己的呼吸声、 心脏的跳动声、鼻息声......由外向内,竟然 越来越多的声音被吸纳到耳朵里,再次睁开眼时,觉得头脑轻松许多,午后这样的聆听 ,竟然让人有些昏昏欲 睡了。
一月2日,“放下心中的屏障,倾听万籁”。如果听的时候背景的焦虑、欲求、恐惧或企图等各种投射在身,则我们只可能听到自己想听的、也许那只是自己内心欲求的独白。怎么会听到内心声音真正的意义?只有不投身任何欲求,才可能 听出声音里真正的意义 。所以,要放下心中的屏障,真的去倾听 万籁大千。
刚刚看了两天简单的引导聆听的文字 ,就明白自己失声的意义 有多大了!那些无法发声的日子里,我尽量心平气和地听,小声地回应或点头,那些本焦虑的事情,并没有自己想象或独白的那么严重。
一月3日,“超越语言”。聆听埋藏着美与高度的理解。如果我们仅凭自己的认知去倾听,那显然容易被以往的经验及语言的表象所控制。未必能真正领悟到听到的声音的真实、实相。我们应该怀着生命的深度去聆听 ,去除成见与既定的观点。若想真的聆听 ,我们必须安静,没有任何欲求,放松 地觉知着一切。在警醒的状态 里,才能听到成见之外的东西。而语言往往是表面的沟通工具,容易对我们造成困惑,。只要心中有爱或许就能做到真正的聆听 。我想,我的爱还不够,对孩子、对爱人、对长辈的爱,还是不够的。不然,我怎么总是急于表达自己,而没有用心聆听到他们语言背后的真正诉求?或许那些诉求的背后,都 藏着需要我对他们的关注 和爱!而我,真的应该用心地去听听他们在说些什么,他们爱我胜于我爱他们!
所以,我该 哑 一哑 的!少说,多听,而且 是静 下来用心地聆听。真正爱他们的心,爱他们的表达。不带成见、不急于求结果。也“只有真正的聆听才能听到话中的诗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