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载:歪头看乡愁-不热闹
在鞭炮声隆隆的大年初一写文,难以不提及乡愁。少小离家,说的应该就是现在的我们——为学业、为职业、为理想。辗转多地,听到太多不同的方言,鬓毛未衰乡音却已经不是那个纯正的味儿。
年夜饭席间有人背起“遍插茱萸少一人”,死活想不起这首诗的第一句,插科打诨过去了。我咽下一口香糯的米饭,心里默默地念:“独在异乡为异客。”但在这个春运全民大迁徙的国家,在这个汽车高铁飞机选择越来越多的时代,也许更多人会体会到的是:日久他乡即故乡。
太多人拥有第二故乡了。也许是因为在一个地方熬过漫长岁月,也许是在那儿遇上一个毕生难忘的人。又或许,只是已经习惯了。南方人习惯了北方的冷和暖气,北方人习惯了南方的淡和精致。
乡愁滋生因故乡,因家人。
矛盾的是,太多家庭间的相处已经淡到需要通过手机才能有话聊,乡愁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浓烈。我们眼前的城市似乎山不如故乡美,水不如故乡甜,菜不如故乡香。家人,也是远比近更亲。
这样得到的乡愁并非是对故乡的怀念,只是对现实的苛求。走出故地寻求改变,却固执地用过去的标准来要求现实,不主动寻找眼前的发光点,一味比较嫌弃,自己用绳索捆绑了自己,自己给自己创造了乡愁,自己感动了自己。
何其可悲。我们的眼睛眺望着椰林树影,水清沙幼;身体行走在钢铁森林,摩肩接踵;思想却停留在荒废古道,不肯前行。乡愁不应为抱怨眼前的瑕疵,而应为故乡,为家人,为如何将现实变得更美好。
若掬一捧乡愁,洒古道
君当见来日花满枝。
丙申猴年正月初一,于金沙江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