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中旬,我开始自学了。
初三上半学期,我们得知学校没有高中,就已经开始为中考及之后的高中打听消息,做准备了。现在想来,那可能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参与以前“与我无关”的,“家长的”规划未来的事情当中。正如“初生牛犊不怕虎”一样,那时的我并没有很担心,而是单纯地觉得“条条大路通罗马”,反正有路走就行。
刚开始,我和爸妈商议决定初三下学期去上中复班,有老师有同学应该也不用担心什么。于是,初三上半学期中旬为了熟悉上海中考题型,我开始在课余时间做做上海真题卷子。现在想来,做真题卷对当时的我来说真的太早了。我这段时间还在感叹怎么好几套真题都被我“攉攉”了。当时效果并不理想,便和爸妈商量决定报个一对一的辅导课,觉得这样有所不同,或许能帮助我提升成绩。渐渐的,学校的课请假请得越来越多,后来便不去上了。经过了漫长的试课、选择老师的环节,我大概在1月份开始上线上一对一辅导班。
在学校学业和课外学习同时进行的过程中,我渐渐发现时间很难平衡,便有了“要是能自由安排时间该多好”的想法。受它的影响,才请假不去上课,到后来完全在家学习。(这也是我之后选择在家自学的很大一部分原因)不过这辅导班的课也就将就地上到了2021年2月中旬。
在这段时间里(大概12月末至2月中旬),对我而言是动荡的,却也在原本按部就班的生活中增添了一些新奇和挑战。因为12月26日要回上海报名中考,我12月27日的生日提前到12月20日过。让我开心的是有很多同学来到我家,为我庆生,还带了好多生日礼物。
而当时间到了中考报名的那天,我更是怀着忐忑又好奇的心情去了中招办,到了那里才发现,原来和我一样“特殊”的上海考生比比皆是,甚至有既是往届生又是返沪生这样比我更“特别”的考生。这可算让我没那么紧张了。回到开封,我又即将面临与学校同学的分别——因为我决定要去上海的一所学校面试,而为了不再来回跑,这一去就不回来了。所以2021年1月7日,我做了饼干,带给同学们作为分别礼物。
我本对这样的分别非常不舍,即使和这边的同学、老师相处时间没有那么长,却感觉会更亲切。可是时间不等人,即将要面试的那所学校要准备很多东西,要赶紧做准备。新学校国际部面试的一个特点,是用英文和外教老师交流,我为此还准备了一个脑图。现在回想起爸妈送我去面试的那一天,我仍依稀记得在车上,我兴奋、激动、不安又期待。笔试考试对我而言是漫长的,但好在英语面试并没有很艰难,两位老师在结束的时候互相看了一眼对方,没有什么可以说的了,you are great!更让我惊讶的实际上是之后的电话通知,不得不说,这对我而言既是好消息也是坏消息,数学满分我并没有想到,而英语并不是很好,我想毕竟是国际学校的考试,这也算正常吧。
回家后,我们经过了很长的商讨,决定先上这个学校的国内部,体验一下国内部相对应试的学习。那么顺其自然我就要为中考做准备了。
一开始便是在线上的一对一的辅导课。当时觉得一对一会更有针对性、更个性化,对于我这种情况特殊的也更好解决问题。然而上了一个多月的课,我并不觉得自己有很大收获,老师还是将书本的知识转述给我,没有很多的讲解和沟通,就是“这个知识点你是一定要记住的”这样的感觉。2月中旬,我便停掉了课,开始在自学的道路上摸爬滚打,开启了很煎熬的备考时期。
先做个整体的总结,我将我经历的这段时间分为几个阶段:1、摸索探究阶段;2、奋斗鸡血阶段;3、躺平放弃阶段;4、重振旗鼓阶段;5、佛系备考阶段
第一个阶段:摸索探究阶段
这是我刚开始自学时,还不知道怎么学,只是一直在尝试各种各样的方法。一开始,数学一直在做《灿烂在六月》,语文开始看《点击》(文言文、实词虚词),但大部分时间都花在课外的英语学习上面了。物理也是做《灿烂在六月》,化学则是在复习之前的内容。现在想来,这段时间直接做题其实有点没有顺序,比较乱套。
第二个阶段:奋斗鸡血阶段
经过了第一个阶段,我还是没有找到很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但是已经逐渐了解了一些学习渠道,比如空中课堂、作业帮、洋葱数学。但即使知道这些渠道,我还是没有能很好地运用它们。这段时间为了备考体育和理化实验操作,我几乎每天都锻炼,每周都去专门练习做实验的地方自己做实验。
那段时间因为自己给自己施加了太多压力,于是疯狂做题,虽然也进行错题分析,可最终依然没能逃过条件反射的反弹……我一坐到书桌前就困、烦、难受……于是……我躺平了。
第三个阶段:躺平放弃阶段
当时是一说做题就难受,我和我妈都是真的有想吐的感觉。所以有那么几天,一不做二不休,就直接只干自己想干的事,基本上就是追剧(说出来多少有点不好意思)。休息了好几天,连我自己都感觉有点对不住自己了,才逐渐有了四、五阶段。
第四个阶段:重振旗鼓阶段
想重振旗鼓,首先为了打破条件反射,我选择换一个备考环境,由变成了家楼下的星巴克。接着,我们选择将重点放在了物理、化学上(因为我这方面比较薄弱)。我的学习方法是:将同一知识点的题放在一起做,找出题目的相似和不同,再分别找到解题的思路和规律。在这个阶段,能很明显的感觉出,如果好好利用作业帮,对学习有很大的帮助。我不会的题随时会问作业帮的老师,很方便。渐渐地我又回上了正轨。
因为经历过完全崩溃的时期,所以我意识到了“适度”的重要,以及方法带给我的高效率。于是便有了第五阶段。
第五个阶段:佛系备考阶段
这个阶段下来,我最最感叹的就是放平心态学习带给我的,没有过激的刺激导致之前躺平那样的恶性循环,而是精神高度集中的高效。而我更是以“能复习多少就再复习多少”为口头禅。面对考试时有可能紧张这个问题,我也是不断地告诉自己:就当是人生的一次体验,不用害怕考不好。就这样,我终于到了考试的那天。
其实考试那天的状态不是很好, 紧张肯定是有的。甚至在这三天漫长的煎熬中,我在中午短短的间隔时间里,也还在复习下一科考试的内容。但是在一个月之后我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考试结果的分数比预估的分数高了30多分。
我认为这半年来我学会的最重要的,其实是怎么和自己相处,并且享受“孤独”。一直到现在,我还是觉得,如果让我再经历一次这半年发生的事情,对我而言考验最大的还是没有同龄人的陪伴,也就是没有群体。可这一次的经历也确实让我了解到,哪怕你身边没有知心的朋友,你不合群,也不是一件多么难过的事情。而在当我开始看《被讨厌的勇气》之后,这种观念更是深入我心。每个人都有自己人生的课题,而若是想要活得轻松、简单、幸福就是在不干扰他人的课题的前提下,不让别人干扰自己的课题。就比如以前我很关心班里其他人对我怎么想,老师对我怎么想,但怎么想是他们的课题,即使我使百般努力试着去改变他们,最终决定是否改变的也还是他们自己。所以为什么不干脆就让自己活得轻松一点?就像学生有问题,老师不用追着学生身后告诉他这个问题的答案,等着学生来找他,这就是不干涉别人的课题。(2021.5.10)
P.S. 现在是2022年4月27日,因为想回顾这一整年在体制内学校的经历,我再次打开了这篇备忘录。自学的半年,实际上收获最大的就是对自己自律的考验。我并不觉得这段时间我完完全全的充分利用了,因为就像上文说的,我也有躺平的一小段时间。可是我很感谢自己能够有这样独特的经历,或者说我感谢每一段在我身上发生的独特的经历。自学这一段经历,可能是因为完全没有人际交往吧,我仿佛“半被迫式”地尝试学会和自己相处,从感知自己开始,了解自己、理解自己、接纳和包容自己。可以说是这段经历,让我坚定了自己,而更是坚定了之后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