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10日是第27个“世界精神卫生日”, 早在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便明确:健康不仅是身体没有疾病,而且应当重视心理健康,只有身心健康、体魄健全,才是完整的健康。可见心理健康是人的健康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首先要在主观上感到幸福,并且能够有条不紊的安排好日常生活,能够胜任工作任务,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还要有能力应对日常压力。”
这段话很好明白,但是又很难真正理解。因为没有特别明确的标准,我们身体生病了,可以去医院检查,很多都会有明确的数据或者明显的躯体症状来告知:身体生病了。
而心理上的疾病,大多没有明确的标准。因此,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作中,人们对心理问题的包容度远远低于身体的问题。
如何让自己保持心理健康,从最近大热的精神卫生宣传文案中我们可以获取到6个关键信息——
一、关注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联系
二者是密切相关的,心理健康严重时,往往会伴随着部分的躯体化症状,例如:头晕、呕吐等。而长期的消极情绪,会大大的提高人们的疾病易感性。而慢性疾病的患者比寻常人更容易感受到焦虑和抑郁的情绪。
在亚健康中,我们总是会觉得这不舒服,那不舒服,而去检查并没有任何的问题。在这个时期很可能就需要考虑心理方面的问题了。
二、“睡不好,别忽视”——注意睡眠质量
现代都市人面临的挑战有三:
l 身不定:食物丰富但品质下降,身体吃了很多食物导致负担过重排泄不畅,再加身体缺乏足够的运动,导致毒素积压,脑神经不稳定,影响睡眠;
l 气不静:工作压力大,导致情绪能量不平衡,呼吸过浅,思虑过多,影响睡眠;
l 心不安:信息爆炸的年代,过多的信息让心外驰,心神不宁,心指挥不了气,无法驾驭身体,影响睡眠。
睡眠是身体细胞生长、修复、排毒的过程,是心理更新的过程,是保持身心健康的关键。大多数的睡眠问题都是情绪困扰导致的,焦虑的人群往往难以入睡,抑郁的状态下便会伴随着失眠早睡等等问题。而越是无法拥有个良好的睡眠,负性情绪会增加,心理疾病也会严重,形成恶性循环。
所以,当我们有睡眠问题时,需要先尝试自己做出调整:改善合理的饮食,避免辛辣;睡前不做剧烈运动,提前安排时间让自己安静下来;对影响睡眠的饮品敏感的人群,不轻易服用咖啡因、茶饮等;尝试学习正念冥想,让自己在睡前更快的放松,帮助入眠。
当依靠自己的力量没有任何作用时,需要尽早就医,寻求专业的帮助。
三、用科学的方法缓解压力
在你感觉到有压力的时候,你往往会采取什么方式来缓解呢?我了解过身边很多的朋友,大概有:吸烟、喝酒、暴饮暴食、运动、听音乐、散步、玩游戏、买买买等。有些人面对困境,往往会把自己灌醉,寄希望于醉后的状态可以忘却烦恼;有些人面对学业压力时,在游戏中宣泄和放松等等。
这些方式都有共性:短时间内可以让心情缓解或者忘却,但是因为并没有实质的面对和解决现实的问题,所以相应会带来更多的身心和适应的问题。
在面临压力时,首先要了解到自己所在的现实环境是怎样的,设置合理有弹性的目标;第二,要让思维保持灵活性,不钻牛角尖,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问题,不极端、不偏激;第三,利用好人际关系网,积极寻求身边人的帮助,及时倾诉,不压抑;第四,要保持健康规律的生活方式,不因压力终日吸烟酗酒,采取恰当的方式减压。
四、适量运动有益于情绪健康
人在运动的时候,大脑会产生一种名为内啡肽的物质,在内啡肽的激发下,人的身心处于轻松愉悦的状态中,人由此感到欢愉和满足,运动之前的压力和不快可以一扫而光。内啡肽就是幸福激素。
我们或许听过,有两种食物会让人上瘾:一个是整容、另一个是跑步。长期跑步的人都会体会到,跑步的过程中,有一个奇妙的时间点,在那个时间点之前,人会感到非常疲惫,几乎撑不住了,一旦越过了这个点,身体就又会充满活力、感到振奋。
还有另一种感受内啡肽的方法就是深呼吸。我们在紧张的时候做一下深呼吸,就能一定程度地放松紧张的情绪,如同气功修炼中,通过长时间的深呼吸,让心静下来一样。
我们在情绪低落的时候会比寻常更容易累,所以更不愿意运动。长期的恶性循环,会让身体血液流动变得缓慢,走几步就累。而通过运动,可以让情绪放松,增加活力。
五、智慧的选择——主动求助
每一个人都会出现身心的问题。我们感冒了往往会自己前往医院。而当我们出现心理困扰时,总是有更多的顾虑。
大部分的心理困扰都是可以通过自行排解、倾诉等等得到解决。但是还有一些困扰时无法靠自己和周围朋友帮助得到解决的,这个时候,就需要及时向专业人员求助。
求助专业人员,不仅仅是帮助自己早日解决心理困扰,更重要的是通过专业的帮助,提升自己应对问题的能力,甚至是发现心理疾病的隐患。积极的求助是你更勇敢面对问题,更愿意做出改变的表现。
六、抑郁焦虑可有效防止,及早筛查治疗
抑郁和焦虑症是常见的心理疾病。随着现代社会节奏的加快和压力的增加,这类心理疾病的患病率正在上升,并且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但是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很多的人会将抑郁、焦虑当做简单的情绪问题。
我们要为自己和身边的人做好情绪问题的关注,及时的进行科学评估并寻求帮助,防止问题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