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
临夏的醋,在甘肃很有名气。如“莲花山”当归醋,稳居甘肃市场。让当地出产的当归中药材与醋搭档,酿制的当归醋,汲取了当归中草药的清香,让醋汤口感柔和绵软,醇香绵软,厚味悠长。好像有那么一段时间,我迷上了当归醋,停滞在舌尖上那股清香,带着酸酸甜甜的回甘,仿佛至今仍在口中回味。
“莲花山”当归醋,有一个响亮的旗号,唤作“吃醋的感觉真好!”去年一天傍晚,路过康乐县城时,沿街四家“老张的店”。县上的朋友告诉我,那是义顺综合超市,古香古色的格局,金黄的色泽,宛如泥土中的五谷杂粮。
饭点时我们去餐厅吃饭,餐桌上摆着一盘类似口服液的易拉罐,随手拿起一支,朋友在身边扯了一下我,低声道:“那个不免费,每瓶大概有好几块钱。”小小的一瓶数量,可能就只够喝那么一小口。吃醋的品位,竟也做到这么极致。
堪称“老字号”民营企业,一如既往只做一件产品,坚持常年精耕细作,并达到极致的,在临夏,可能非康乐义顺莫属。其实义顺今天的成功,得益于走低端消费市场,更懂得农村市场怎么运作。他们最早以“白云”牌棒棒油起家,一角几分钱一个,几乎覆盖了上世纪末的乡村角角落落。再到后来在临夏把醋,现在做到无人能够超越的境地。
对一个热爱美食,却至今不怎么喜欢醋,一直偏爱原味的我,遇到吃醋的机会,好像并不可少。
每次在饭桌上,每个人面前摆放的餐具里,必搁一盏小巧的瓷器碟子,俗称蘸池,极其形象地道出了它的实际功用。想起小时候上学,老师批改作业时用的红墨水蘸笔,食客手夹筷子搛菜入口前,先在蘸池里停顿一下,蘸点醋味,然后送入口中。这段过程时间迅速,动作干脆利索,不拖泥不带水,就像蜻蜓点水,餐饮上的功夫。
就这样,临夏人把餐饮做成一种文化。就像麦麸粮食加工余料发酵提纯出来的醋,“少盐多醋”的餐饮风味,临夏人用他们追求的人生美学,融汇到美食美味中,熏陶一个不爱吃醋的人,心头对醋莫名地敬畏之余,产生了些许好奇。
临夏的朋友,直到现在还跟我说,东乡手抓美食城,占据临夏餐饮市场后,挤走了河州传统桶子肉,进店就餐,茶水免费,是最大的福利。细细想来,确也如此。真正有竞争力的餐饮业,不是比谁的饭菜质量好,而是看谁的让利多。实际也证明了这一点,如今在临夏,即使小饭馆吃一碗牛肉面,给顾客提供的不再只有面汤,保温桶有甘甜的红枣熬茶。
还有油泼辣子,跟酸汤面一起,用陕西方言来说就是“嘹咋咧”,酸辣满腔,火烧火燎,却欲罢不能,直到浑身热汗淋漓。西北饮食的嗜好酸辣,由此可见一斑。
临夏餐饮中,醋位列于其中,与茶饮一样,二者不可或缺。
到临夏餐厅吃饭,第一眼就能看出,醋在人们生活的地位。走进街边小饭馆,桌子上搁着一小碗油泼辣子,一壶香醋,更夸张地用汤瓶壶盛醋。有了这两样调味来提味,再寻常的饭菜,吃起来也是有滋有味,即使口腹再没食欲,蘸醋吃着也能打起精神。
在临夏有单醋、双醋之分,起初还以为是醋的清淡与厚重,直到问了醋坊匠人,才知是酿造淋醋工艺上的区别,双醋比单醋多了一道工序,味道更显浓郁醇厚。我不由地感叹,劳动人民的智慧,他们用自己双手酿造的生活,原来有那么学问和技巧。
今年临夏市第二届河州牡丹文化节期间,那天中午,一股浓浓的醋香扑面而来,还没顾得上吃饭,可能是饿了吧,循着充盈鼻息的香味望去,在玲琅满目的河州商务会展中心不起眼的一角,几个瓦质的大醋缸,像古装戏场景那样,赫然醒目映入眼帘。
临夏市占林酱醋厂,把酱醋生产线都搬来参展了。
猛地想起,4月28日,一位兰州来的旅行社老板说,“在展厅尝了尝醋,实在太香了!下午返回兰州前,就想带着一些醋回家。”她问身边临夏的朋友,“兰州有这个醋吗?”
“超市肯定有啊。”临夏牡丹画家车玉琳说。
我们以为她说的是康乐义顺的当归醋。但占林也有当归醋。不知道兰州超市有没有。
“你不知道,我是一个不爱逛超市的人。我家跟前有超市,我几乎没去过……”
她侃侃而谈,能看得出来,是一个性格开朗的朋友。她品尝的醋,让我们没想到,能产生如此的吸引力。由此,我豁然开朗,醋厂生产线流程,还有那几个笨重的瓦缸,不会是多余的摆设。
品味临夏的醋,乃至临夏美食,体味那种淬炼到味蕾的原味,感受清香而醇厚的人文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