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闲着无聊,我带着儿子一起去看电影。
我买好票,带着儿子在大厅等候,发现看电影的人除了一对一对的小年轻,就是扎堆而来的学生,还有就像我一样的一些专门带小孩来的人们。孩子们有的手里捧着爆米花,有的手里拿着简装饮料,还有的抱着一堆叫不起名字的零食,少数的几个边吃边追逐打闹,大多都是拿着零食也不怎么吃,或坐在椅子上,或倚在墙角,或躲在楼梯口,低着头,神情专注,潜心研究手机。大人们几乎也都是低着头,要么浏览网页,要么玩游戏,要么刷微信和抖音。这样的画面既熟悉也陌生,很是扎心。
记得儿时,村里很少放电影,只要放电影,不敢说十里八乡的人们都来了,至少七八里外的人们都会带着小板凳儿扶老携幼一道而来,甚是热闹、壮观,片场犹如会场一样。电影未开演前,妇女们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围在一起拉张家长李家短;男人们蹲在墙角“吧嗒吧嗒”地摆弄着手中的汗烟锅儿,只见火星忽明忽暗地闪;这也是孩子们最佳的游戏时间,他们欢天喜地的聚集在一起,不是玩连电就是在人群中玩捉迷藏,嘻嘻哈哈,笑声不绝于耳。
印象最深的是两次看电影的情景,一次是在村小的院子里,看巜世上只有妈妈好》,一次是在车路洼看路遥的巜人生》。
巜世上只有妈妈好》是一部有关母爱题材的作品,也是一部戳中泪点的电影。剧中失散多年的儿子与母亲相认,但母亲已不认识儿子,于是儿子唱起了巜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首歌,唤醒了母亲尘封的记忆。那时候懵懂无知,对母爱理解不多,只是觉得感动多于伤心而已。看得过程中有很多的人都哭了,梨花带雨一样,人群中不时地传来隐隐的啜泣声,大人、小孩儿,整个片场几乎都沉浸在悲伤中。特别是一个小学同学哭得都哽咽起来了,惹得周围的孩子也跟着一起哭。现在想一想,那时候的人们犹如一张白纸,单纯而美好,洁净而朴实,像一缕阳光穿透云层,倾泻而下,很暖心。
另一部就是路遥的巜人生》了,大多画面已记不清了,只记得高加林在村小当过老师,后又到城里,最后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又离开城里。特别是片尾的那个画面一直记忆犹新,高加林背着行囊,站在一个“丫”字型的路口,左手是情,右手是爱,那样的人生抉择,不是用“痛苦”二字就可以描绘出的。就这样电影在一阵阵音乐声中落下帷幕。那时候不懂什么是人生,觉得只要好看而已,现在看来那应该就是人生,一路走来,磕磕碰碰,跌跌撞撞,在笑声中醒来,在懊恼中抉择,最后归去何处不得而知了,这大概就是对人生最好的诠释了吧。
电影开始了,人们才走向入囗,进去之后,一切现代化的陈设印入眼帘,精致的幕布,先进的音响,高档的坐椅,错落有致地排列着。整个影厅一片昏暗,似乎没有窗户,人们弯着腰,摸索着自己的座位,不时有电话铃声响起,接电话的声音与屏幕上的声音交混在一起,不知道是听打电话声还是听电影中的声音,还有几个孩子的谈笑、嬉闹声充斥两只耳朵。初来时的激动与欣喜瞬间荡然无存,一场电影中,精神几乎处于游离状态,终于在漫长的等待中结束了,我长长的舒了一口气,走出了这个令人窒息的世界。
这大概是老了的缘故,一切都入不了眼,还有些看不惯,也看不懂的风景。更不愿意说出来,只能放在心里慢慢发酵,直到腐烂沉淀。岁月的年轮一圈又一圈碾压过,无法复制,也无法重来。有人说30岁的人喜欢回忆童年,40岁的人喜欢回忆青春,80后已经慢慢消失在朋友圈了,90后已经成为生活的主角。像人们调侃的那样:长江后浪拍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这是自然而然的结果,不必震惊,也无须忧伤。
张泉灵说:时代扔掉你的时候,连一声再见都不会跟你说 。
作家白落梅说过:
人生的终点,不是在山水踏尽时,亦不是在生命结束后,而是于放下包袱的那一刻。
当你真的放下,纵算一生云水漂泊,亦可淡若清风,自在安宁。倘若心中藏一弯明月,又何惧世间迷离。烟火红尘,同样可以静赏落花,闲看白云。”
往后的岁月,心正行圆,莫问前程,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不问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