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者失之。当我想当一个诗人的时候,我就失去了诗。当我想当一个人的时候,我就失去了自己。当你什么都不想要的时候,一切如约而至。”
顾城的这首诗《执者失之》,分享过很多次了。喜欢这首诗,大概是因为在自己的成长经历中,很多事情真实地印证了诗中的道理吧!
想起上学的时候,总想着做父母、老师心中的“乖孩子”,所以常在别人玩耍的时候,自己在那里装模作样的学习,结果是学没学好,玩没玩好。反而是有一段时间真的痴迷上学习了,没想过要考多少分、要考进多少名次,也完全没时间去在意父母、老师对自己的评价,一心争分夺秒的扎进知识的海洋里,最终得到的是实打实的成绩的突飞猛进,奖状、奖金,家人和老师的夸奖......在不知不觉中想要的一切都得到。类似的经历在成长过程中经历了很多次。
或许曾经确实是有过偏执,有过急功近利的状态,迫切想要去证明自己因而表现得年轻气盛、口无遮拦、自以为是,最终被失败、被伤痛打击几次后,畏缩不前;或许曾经太看重一些得与失、太想得到预期的结果而浮于表面的去敷衍抵达的过程,结果被结果反噬。
这些年,和家人熬过了生离死别的痛彻心非,又独自熬过了噩梦痴缠的几年,感到自己的心静下来了,一直在心里默念的“有所求”和“”无所待“,是因为终于平静下来的那个自我,开始认真的享受着生命的过程,享受着”求“的过程,而不执迷”求“的结果。
活在这世上,清楚的晓得,人一定要”有所求“,这不只是生的动力,更是生的理由!有所寻求、有所热爱,埋首向前,虔诚地、努力地靠近自己热爱的人和事,然后”无所待“,享受”求“的过程的充实,即使结果并不如你所愿,那也没什么好遗憾的。
抱持着”有所求“和”无所待“的心态,发现自己活得更幸福了。把一切不好的结果都当作是意料之中的事,再糟糕也没有什么可大惊小怪的;把所有好的结果都当成是意外之喜,如此,除了结果本身,我们又可收获一份喜悦。
抱持着”有所求“和”无所待“的心态,发现自己活得更自由了。不去活在别人的嘴巴里、评价里,不在别人那里寻找绝对认同,就做自己,因而更松弛、坦然了;不对别人期待过盛,没有那么多想要从别人身上得到的东西,所以不必讨好、不必谄媚,精神内守,恬淡自如。
如此,还有什么好奢求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