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投射者,正因此,与海心老师的人类图结缘,当时我已经走在自我疗愈的旅途中了,而且收获颇丰。之所以下定决心要学习人类图,只是因为想帮助周围的还在受苦的亲人朋友们,希望能找到一个更落地的适合大众的方法可以运用,让我能帮到不同阶段的朋友,如此而已。我想这就是投射者的使命,济己及人,服务众生。当然是在自己有的前提下给大家提供一个可以活的更好的参考,让大家都可以受益。
曾经的我用老师的话说就是一个被制约的超级生产者。小时候是家里的乖孩子,在大人眼里听话又懂事。上班后,是领导眼中的好同事,做事认真负责,有求必应,佳绩连连。可只有我自己觉得总是哪里不对劲,我觉得自己不快乐,不开心,哪怕我取得了别人梦寐以求的成绩或者领导地位,常常觉得这不是我想要的,成功之后只是空虚和迷茫,不是我想要的方向。我很矛盾,一方面家人朋友领导的期待与鼓励是我前进的动力,另一方面,内心的低语告诉我这不是我想要的人生。我内心始终有一个想要脱离世俗的人格,向往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人生。就想着能与青山为伍,与天地为伴。然而现实却依旧在苦海里挣扎,因为我只是成为了别人眼里的成功人士,并没有活出我自己。曾经我的梦想就是退休后能做自己真正喜爱的事,现在我利用所有业余的时间做我自己。我知道,我的生命已经转弯,我走在正确的路上。
老师讲的投射者能把事情做的又快又好,是的,我很有同感,曾经有好几年那几乎是我的常态,我对自己的要求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我有完美主义的倾向,很多事情别人都觉得很棒了,可我依旧对自己不满意,一旦自己答应的工作我会尽全力做到尽善尽美。我是意志力被定义的能量型投射者,在做事情的时候一旦上手就会不知疲倦,几乎是越干越来劲,直到停下来才发现自己被掏空了。或许正是这个原因,那几年我的身体状况很差,每天忙完工作上的事情回家就已经很累了,可看不惯家人做的事还是忍不住自己插手,结果事情虽然做好了,却伤了家人的心,累了自己的身体。我的健康一不小心就透支了。如今,我也慢慢的学会放手,学着放权,很多事情不再亲力亲为,学会了接纳自己和他人的不完美。
我的另一个特点是觉得孤独,不合群。与人群有种抽离的感觉,比如,小的时候常常觉得同龄的男孩子稚气,别人觉得开心热闹的事我会觉得没意义,我感兴趣的事别人又不理解,记得小时候常常一个人做在窗前望着阳光照进窗户投射进空气里的尘埃上的现象发呆,奶奶总会叫我,出去耍啊,你出去和其他小朋友耍啊,呵呵。其实我很享受一个人,我可以一个人在田间走走停停采采花逗逗猫就是一下午,也可以沉浸在书海里又是一下午。我看问题很深邃,一针见血,高中时写得剖析当时的课间现象的随笔和一些富含哲理的个人感悟让我的语文老师连连叫好。长大后对社会上很多约定俗成的娱乐方式或现象不能理解。体验过后,总想回避。丈夫有时会说我孤僻,我也觉得是不是自己哪里不对劲啊。现在明白,原来我只是更喜欢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遨游,对于物质,温饱足矣,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我学东西很快很好,但特别需要家人的鼓励,想要被看见,被表扬。然而我生活在一个不懂得表达爱和鼓励却擅长打击和贬低的家庭,也因此我小的时候慢慢就变得很自卑,不知道自己的好,也不知道自己的美。我的内心开始蒙灰。长大后,我变得自私,多疑,猜忌,因为觉得自己不够好不被爱而想要控制,这让我在感情生活的前几年里受尽折磨。后来,我发愿不要这样过活,我要找回自己。然后,从张德芬老师的那本《遇见未知的自己》开始走上了回归心灵的旅途。
投射者想要实现一个愿望是很容易的,只要我能想到就能做到,还能做得很好,就像海心老师课程里说的,我如果看到某人某事觉得很不错想要成为他,那么我就已经成功了90%,另外那10%就是不能持之以恒的短板。然而我的愿望也不是众人都想要的单纯的名与利,除非我觉得某事符合我心中意义的标准,否则我是不屑一顾的,所以我常让人觉得清高、不食人间烟火,或被不按牌理出牌,不接地气的标签。作为投射者,很爱学习,很爱看书,小时候也是一会儿想干这个,一会儿想做那个,爷爷总爱说我三分钟热情,现在想想,或许正是海心老师说得缺乏荐骨能量的支撑吧,可这么多年,尤其是工作之后,我渐渐找到了自己真心想要并坚持下来的东西,那就是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不同种类的知识。我想要弥补自己年少时因家庭环境而缺失的爱与个人兴趣,当我不再为生计担忧,不再顾虑别人的看法,我终于开始真正过我自己想要的生活。运用自己所学,成为一个发光体,成为绽放的爱。一个内在丰盛在外富足的人,点亮自己,照亮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