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伊春雪
叁 裱画室 自宋代就已成熟的技艺
一如修钟表,修铜器,细心,耐心,是基础。经验的积累,有时间来证明。
“裱画技术在唐初具规模,至宋徽宗宣和年间的宣和式裱已臻成熟,自宋传承至今,变化不大。”历史悠久,技艺精湛。仿佛看到了历史长河里,裱画技术的发展与进步。深深敬佩于前人在久远的时代,已有如此令人惊叹的技艺。
师傅与徒弟,朝夕相处,想到什么说什么,做到哪儿说哪儿。想来也是蛮有压力的,一直在师父眼皮底下,一丁点儿的愣神也不敢。
文中提到,最难得的是材料,再也没有当时的材料用以修补。诸如宣纸,新生产的就是不如老的好,老宣纸得来不易,如今再也没有那时的宣纸,即使采用相同的工艺,污染的空气和水,再也产不出那时的纸。这一刻,想到了环境,想到了过去、现在和未来。
有些东西,失去了,就是失去了,便再也不在。这于很多人并不重要,许多人,终其一生,也许都不曾在意这些东西,可是,它还是不再了。
磨刀,过了角度就会越磨越钝。想起小时候父辈们便如是说,我始终不得要领。
说到上班这一段,八点上班,师傅从来七点半,七点四十到达,不是喝茶看报吃早点,是实实在在地系上围裙开始干活儿,只因为那份打心眼里的热爱,兴趣使然。
后来的徒弟,科班出身,美术功底强,同样需要假以时日练习基本功。这是时间与心血的见证,经验,是在日进月累的不断积累之中一点点获取的,唯有时间与努力,不会被辜负。
初读裱画室,也是在阅读一段曾经的历史,那距离现今千年的历史,古时文明,令人赞叹,裱画,也许一生一世就只做这一件事,心无旁骛,心甘情愿,在这里,与历史一起共舞,与画作一起欢歌笑语。
时代的进步,带给我们超速发展的文明,早已经难以静心来品一杯茶,赏一幅画,有一点时间,看一段文字,品一幅画,与历史对话,与古人畅谈。早已远去的故人,留下的国之瑰宝,没有语言,没有叮咛,一切尽在这画作之中,诉说历史的瑰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