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微懂一点儒家学理的人,看到这里大体都明白了——这种把内心的省察,用纸笔的方式记录下来,极其细致拷问自己的灵魂的做法,是明清以来大儒王阳明、曾国藩都广为提倡的一种做法,也是江南春近一年来研究阳明心学的一个实践环节,所谓“致良知”也。
这种做法的核心,是对内心的“省察克治”,按王阳明的原话是:“省察克治之功则无时而可间,如去盗贼,须有个扫除廓清之意。无事时,将好货好色好名等私,逐一追究搜寻出来,定要拔去病根,永不复起,方始为快。常如猫之捕鼠,一眼看着,一耳听着,才有一念萌动,即与克去,斩钉截铁,不可姑容,与他方便,不可窝藏,不可放他出路,方能扫除廊清。”
王阳明认为,只有一刻不停地清理自己内心的“私”,才能“扫除廊清”,才能“致良知”。
那么,致良知的目的何在,也有人解说——“良知”何指:第一、明善恶(道德)。第二、辨是非(智慧)。良知,人人都有,但是我们的良知逐渐地被蒙蔽了,需要不停地去“致”,需要不断地用良知审视我们的生活。
对江南春来说,践行良知不是纸面上的自我批判,而是回归到事物本身,用“良知”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包括解决企业发展存亡的大事情。
之所以在这里用了这么长的笔墨来介绍江南春的思想层面的细微活动,其实是笔者发现了一个现象——即“致良知”非一时半会的偶发兴至,而是其近年来一直在一种强力督促自己省察内心的状态之中,而春节期间外事较少,他“致”的格外起劲而已。
省察、致良知,是一组连续的动作。在此次讲述“滚梯惊心”前不久,也是春节后江南春在分众春训上作了一个分享《人生的最大真理是因果》,里面的内容则包括如:
1.分众为什么存在?
2.分众为什么曾经坠落?
3.大道至简,干事业靠敬天爱人。敬天则天敬之,爱人则人爱之。天敬人爱,何事不成。
4.起心动念,会通过产品与服务抵达用户形成不同的能量场,相信客户能够深入感知你起意动念的善恶。
5.别人思考如何卖公司卖广告,我们思考如何与客户一起干事业。
……
如是内容五十余条,本文不能一一摘录。不过,其中对内心的深刻剖析,令分众全体员工为之动容。
有了这种种的行为记录和背景描述,我们就不得不去探讨一个问题——近几年,分众及其所在的行业,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使得江南春内心受到如此触动,进而进行这样的思考?
而我们思考的B面是,人们说江南春的发展一直很顺,但其实这大多是一种选择性遗忘——分众历史上遭遇的挫折多矣,最多的时候曾经股价掉过50%。但是江南春在一次次的重新启动后,又把分众拉到了更好的状态。
所以,我们更希望探讨的是,当一个企业成为某个行业的老大,甚至是绝世独立的老大时,如何始终保持内心的勤奋,如何保持企业一直处于一个向上的曲线,如何应对突如其来的竞争,如何纵横捭阖使自己始终保持正确的方向。
在我们看来,可能有几件这样的内外因在起作用:
在内,江南春始终进行深度思考,做商道上的感悟和突破,试图提升企业的立意和站位,始终处于制高点。
江南春勤悟商道的另一个目的是,始终使分众有更高的出发点和立意。他认为境界决定了结果。
他最新的思考结果是:世界万事都有因果,分众为什么一直以来都获得成功,是因为一直为社会提供正面的价值,比如,对客户来说,分众的高频到达实现品牌引爆提高了传播效率;对物业来说,取得原本没有的收益,用于修缮社区;对用户来说,广告不再是一种打扰,而是打发无聊处理尴尬的妙道。
在2019年,他再次亲自上阵,给企业从高管到普通员工讲了一些基本的道理:“人生最简单的原理,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你为什么打动不了客户?因为你的心里想着他的预算,眼晴盯着客户的口袋,而不是想如何帮他成功,你的眼神和语言暴露了这一点。你纵有千般专业说辞,你打动不了他。因为你的起心动念错了,立志以客户的成功为追求才能收获成果。你缺乏真诚的力量,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结果就是你打动不了他。所以,分众需要回到全心全意成就客户的原点,把客户放在心里,就会心生万法。能量和智慧会被逐一唤醒,而相反者会被不明与贪欲所蒙蔽。”
有人或许会说,这里面有浓浓的鸡汤味。但是,号称业界见过最多客户的老板的江南春,在这个时间段让全公司去思考“原点”自有其考虑。故而,我们并不怀疑江南春在讲企业的“立意”、“因果”、“致良知”的时候的诚意,亦不认为这是一种鸡汤式的宣传。
事实上,像江南春这样把企业做到市值千亿以上,并且手握动辄能“引爆”数亿主流人群认知之“重器”的企业家,如果他真的缺乏在价值观上的善念和对内心纷繁复杂世界的不断省察和拷问,那反而是一件十分危险的事情。那些企业影响力巨大,然而因为一念不查,而导致企业陷入极大的被动和道德困境的企业、个人,这些年在互联网或者创业圈还见的少么?
来源:分众的有限边界和江南春的无限游戏 https://mp.weixin.qq.com/s/BUfLwF9_b_YJE2vtg_ZMF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