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的时代,别说是电不会断,恐怕手机离开身边一会儿人们都会觉得有些不自在吧。每天在各个应用之间切换,任何场合地点都不会停止触动的手指。我开始怀念以前,那些停电的时候。
在很小的时候跟妈妈去外婆家,那时候村落里甚至晚上会点煤油灯来取亮。下午吃完饭,小孩们在院子外边玩游戏,大人们就坐在石凳上聊天,时不时传来欢快的笑声。石凳旁边就是几棵枣树,风吹过来沙沙作响。等到天黑到有一种近乎蓝色的颜色出现,人们从屋里拿出煤油灯点着,大家依旧坐在石凳上围着煤油灯讲故事。等到稍晚的时候,草丛里虫鸣的声音也愈发清晰,蚊子也开始变得多了,人们拿出一种草编织的结点燃来驱散蚊虫。小孩会比大人更早犯困,会拉着大人的手撒娇说要回屋睡觉,大人便会附和几句,亲昵地摸摸头把小孩抱在怀里,仍旧围坐在那。最后远处群山上的蓝色变成蓝黑色,直到星星明亮,周遭虫鸣声更清晰。我的意识也变的模糊。耳边只有煤油灯微弱的亮光和耳旁长辈的欢声笑语,在母亲怀中慢慢睡着,不知什么时候一睁眼睛就发现躺在床上,旋即两眼一黑进入梦乡。
上小学的时候是没有晚自习的,但是似乎总有做不完的作业,有时候是抄课文,有时候是做两页算术题。小学就在父母的职工宿舍旁边,下午一放学,把书包放到家就去院子里找小伙伴一起玩。对了,说起以前的故事,总发生在院子里,院子是一个太过美好的词,比高楼更包容更温馨。也不会有时间概念,有时候玩累了或者天黑了就回到家吃饭,然后开始写作业,当然最后的期限应当是母亲扯着嗓子喊“回家吃饭”时吧。这个时候如果停电了就比较美好了,蜡烛的光比较暗,父母比较在乎这样写作业会对眼睛损害,就会说“停电就别写了,我明天跟老师说下就好”。简直是大赦天下,没有作业的小学生可是会上天的。当然,没电的话当然也看不了电视连续剧,更玩不了小霸王游戏机,但这些似乎都不重要,而“不用写作业”这件事情本身太过美好。吃完饭就钻到被窝,爸妈早早地把门关了。有时会缠着老妈讲故事,有时候会找老爸在床上玩玻璃球,老妈的故事从来就那么几个但是听到高潮和转折的时候还是会很开心,老爸的玻璃球技术远在我之上,我却总能赢他。
再后来上高中了,这时候是没有什么作业了,可是却有了没完没了的测验考试跟晚自习。晚自习是相当枯燥的,班里纪律管的严,不仅老班有时候会在后窗子实时侦查,最可怕的是有时候校长和教导主任也会查岗。有时候上自习纪律不好,然后一个区域的学生突然安静,然后带动整个班安静下来,到最后大家发现其实老班根本没在后窗户查岗的时候又会乱作一锅粥。高中三四年一千多个晚自习,记忆最深的便是停电的晚自习。
如果有天晚自习教室突然没电了,整栋教学楼都会陷入狂欢,阵势真像北京再度申奥成功。奇怪的是,每次只要一没电,班主任总会在五分钟赶到教室维持秩序,好像超级英雄一样嫌少缺席随叫随到,吱的一声门被打开之后是一个令所有人失望透顶的身影,在烛光中他将重复那句早就烂熟于心的台词:“我在xx楼就听到你们叫唤了”。在维持秩序后,有时候他会留下来也有时候因为在别的班有事会走,我心中美好的记忆全发生在后者,如果是前者的话就太枯燥了。当然有时候班主任会在走后一分钟内杀个回马枪,同学们一致觉得心脏受不了。在某个节点之后我们学的聪明了,他走了之后不会马上大叫,而是等两分钟,为了保险有的同志主动请缨去门口当监控器服务全班同学。我无法忘记停电后的狂欢,不是说同学们声音比较大,而是每个人在那一段时间内是放松的,可以忘记明天上什么课和上次测验的失败。有人开始讲故事,有人跑去别的班级找自己的好朋友聊天,有人跑去楼下超市买好吃的,更多的人选择在教室点着抽屉里拿出来的很少用的蜡烛。烛光本身是微弱的,但是二十几三十几根蜡烛都点燃,整个教室就变得温暖,同学们的情绪似乎也变得柔软。我们聊平时很少聊的话题,忘记烦恼和忧愁,在暧昧的温馨的停电的教室里边,我想每个人都是快乐的。
直到工作以后,很少会体验到停电所带来的那种温馨和感动。为了生存,我们要像程序一样规律地工作,不断总结学习。我想,正如以前上学的时候是很枯燥的,晚自习那短暂的停电就能给我们带来巨大的满足和放松。人本身不是简单的工具,我们需要让自己的大脑在某个时间“停电”,或者回望以前,或者展望未来,或者总结自己。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整个人是“停电”的状态,你呢,感受到些许美好了吗。忙碌的时候,也要照顾好自己,不要被现代科技和工作绑架了,时不时也“停电”放空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