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晚上,临近十九大开幕的最后一个晚上,我来到参会代表团驻地有幸与来自河北基层的一位党代表进行了交流。
也许有人会说,不就是一个基层代表吗?的确,她就是一名普通的基层代表,但是她是一位来自河北三线城市的代表,她是一位来自河北三线城市的教育界别代表,她是一位来自河北三线城市的教育界别基础教育代表。也许有人还会说,那也没有什么特殊的,像她这样的代表也很多。但是,这位老师来自一所虽然地处河北但可谓在全国争议较大的学校---衡水中学。
也许说到这里,有人会说我蹭热度,搭名校顺风车,但是我不去辩解什么。我只是想说,无论怎么样,虽然我只与这位老师接触了短短一个小时时间,但从她的身上,我却感到了久违的“人民教师”这四个字的温度与力度。
这位老师叫王文霞,从教已有33个年头,但从与她交流的过程中,她的言语是那样的热情似火,她的状态是那样的积极阳光,以至于我丝毫都没有感觉到她是一位老教师。用她的话说,她现在的学生还都亲切地叫她“霞姐”。
据王文霞老师说,她之所以选择从事教师这个行业与几方面有关。其中之一是她父亲的影响。王文霞老师的父亲是一名革命军人,虽然在战场上身负重伤,但是革命军人那股子劲儿让她的父亲在离开部队后毅然决然地参与到教育事业中,并对王文霞老师教导说,既然是国家培养了你,你就要努力报效国家,为国家尽一份力。
当然,除了父亲的教导外,魏巍的散文也对王文霞老师产生了影响。谈到此处,王文霞老师还声情并茂地背诵了一段魏巍的散文《我的老师》。王文霞老师告诉我,那年当她读完《我的老师》就在反思,自己就要成为这篇散文中的那类老师。
也许在多数人眼中,衡水中学是个教育界的奇葩,甚至是个异端。它除了高考分数喜人外,实在没有其他什么可以说的。但是通过王文霞老师介绍,我这个去过衡中多次的人,不由感到其实我与衡中还是有距离的。
了解衡中的人都知道,衡中有个很有意思的“老班文化”。我虽然对衡中有所了解,但是之前只认为他们的“老班文化”只是班级凝聚力的一种体现,但是经过王文霞老师介绍后,我深深地感到,衡中之所以卓越,并非学校文化中信奉卓越,追求卓越,而这种文化已经深深地渗入到每一个班级当中,每一个衡中老师心中,以及每一个衡中学生行动中。
正如王文霞老师说的那样,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育人目标,而这个远远不够,每个班也要有自己的目标,而每个班的目标又都与学校的整体育人目标相关联,相契合。只有这样,才能将孩子们带好,也只有这样,也才能将学校的文化精神,价值追求渗入到每个人的心里,落实到行动上。
此外,王文霞老师还提到,“爱的教育是最好的教育,是最大的教育”。在她看来,任何教育方式方法如果缺失了爱这个前提,那么教会孩子们的只有技巧,技术,知识,而非智慧。只有向孩子们输出“爱”,传递了“感情”,孩子们才能在今后成为一个真正的人。
王文霞老师说,与孩子们交朋友,适当对表现不错的孩子们进行物质奖励,精神鼓励都是必要的。王文霞老师教授的是高三年级,但是她强调说,不要因为他们都是高年级的孩子了,心思虽然都在高考,但作为老师而言,不能因为此就疏于对他们的交流与鼓励。
说到这里,王文霞老师苦笑着说,其实,她与学生们的交流平台很传统,就是用周记的方式进行。据介绍,王文霞老师会仔细看每一位学生的周记,并会对其进行分类批阅,并对反映出不同问题的学生进行分别谈话,力图找到他们的问题产生源头,进而进行解决。
对于给孩子们奖励方面,王文霞老师说到,“孩子们也许不会计较家长奖励的一颗糖果,但是他们会特别重视老师给予的奖励。”王文霞老师还用句赵本山小品的一句台词开玩笑到,“对待孩子,给点阳光他们就灿烂。”
谈到自己的学生时,王文霞老师眼中充满了幸福,谈到自己的老师时,王文霞老师眼中也充满了幸福。用她自己的话讲,她的学生已经将她当成了自己的家人,无话不聊,无话不说,她的老师也已经将她当成了自己的家人,仍然是无话不聊,无话不说。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之间就已经到了一个小时,不知不觉中我也和王文霞老师聊了好久。临别之际,我们拥在一起,约好了下次见面的时间,地点。
最后,我想用这段话作为本文的结束。也许,这不是一篇采访报道。因为与采访报道文章相比,它缺失了严谨和逻辑。但是我还是要说,严谨与逻辑固然重要,但是对于我来说,教育也许就是这样,除了冷冰冰的分数,更多的就是这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