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才刚从省城赶回来,一路上风尘仆仆。直到九点前,脑子还一直随着颠簸的汽车摇摇晃晃。
很早我就发现,每次出门,都会被外面的世界洗礼一次。
上大学的某一个暑假躺在家里的凉席上,我就在想大学可能就要这样走完,以后和同学们见面的机会越来越少。所以从收假开始,我一定要更主动的和同学们接触,珍惜和大家在一起的时间。然而开学以后,直到毕业临走的那一天,我依然和很多同学说话的总时长不超过1小时。
在毕业后的很多年,我一直在思考这是什么原因在作祟,是我们的学校?地处一个偏僻的内陆小城?是我们的专业,一个以文人相轻而被世人所诟病的文化滋养?是我们的班级环境?封闭守旧,抱团取暖的陶醉在自我的世界里?
或许都有,但都不是根本原因。自己不能更开放一点,更主动一点。和其他的一切的一切因素,关系都不大。
这是那一年暑假的从学校出门回到家而受到的心灵洗礼。
毕业之后,我只身闯荡深圳。自以为是一个本科院校的毕业生,理应受到社会的基本尊重。实际上在私立学校里干的最有意义的工作就是搬砖,洗地,发传单,教书只是顺带作的工作。于是一怒冲冠,拂袖而去,心中奔着当上CEO,迎娶白富美的梦想。然后再不到半年的时间里,换了四五次工作的坎坷。
于是我明白了,尊严,学历,知识这些价值观,在市场的环境里都要转换为价值才有意义。于是学会了面对现实,脚踏实地。最艰难的时候靠朋友接济度日,和别人挤在一张床上,在大年三十的晚上还在厨房里叮叮咣咣的洗盘子。
在做实体生意的那几年,几乎每周末都要往返在本地和省城的绿皮火车上。也曾经仰望星空,不过不是清点星星而是看着东方泛起的鱼肚皮,在寒冷的黑夜里等待温暖的白昼到来。在那些寒冷而清醒的时刻,总会一再告诫自己要多赚一点钱,才会感到温暖。于是每次回到本地,就在琢磨如何才能改进经营,让自己赚的更多。
这种琢磨的本领被好的市场行情放大以至于完全把自我判断当成真理,几近酿成自己的灭顶之灾。
今天我又从省城回来。看到火车站和客运站的售票窗口在不断缩减,完全被不知疲倦的智能电脑取代。连万达这样的商业体也尽失往日人潮如水的盛况,更不必说曾经风光无限的钟楼商圈也在尽显老态龙钟。
所有低效的,无能的,缓慢的,没有创造力的机器都会被新世界的统治者所替代,包括人。减肥的不再是女人的专利,员工,企业和国家都在轰轰烈烈的加入到这场减肥的空前盛会。
再不奔跑,我们也会像垃圾一样被扔进分类箱里。生存的唯一出路就是成为一创造者,领导者和链接者。避免被机器替代的方法就是不可复制,不可模仿,建立深厚的护城河。在满足最普遍人类需求的基础上,呈现出文化,审美和道德的关怀,最终输出为优质的产品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