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空记唤归家
文|筠心
三月底就要改夏令时了,天气却寒冷,即便是晴日。上周六,我和先生说,咱们去寻春吧!于是,从小木屋里将很久没骑的双人自行车请出来,两人雄赳赳气昂昂地向着宋镇的小树林进军。然而很失望,号称有各种树木、花草、蘑菇、鸟类的自然森林,依旧是一派冬景;去年的,甚至前年的落叶,尚未被大地消化,脚下轮下赭色黯淡;除了枝头浅绿细小的嫩芽,余者仍寂寂沉睡中。寻春不着,先生问咋办?我继续瞎指挥——走,去运河边!
整个冬天没骑自行车,可能有点不习惯。稍微一会儿,我就感觉臀部酸疼。因此,便骑骑走走,跟着就发现了春天:运河边的蓝紫色小花,坚定地从密密麻麻的爬藤植物中探出脑袋来,它有个好听的名字叫蔓长春花;一棵被藤叶缠得结结实实的大树,照样不屈不挠地爆出绿芽;一对小心警觉的鸳鸯夫妇,被我的说话声惊到,飞速游向河对岸;水边的垂柳,宛如欧阳修的词 :“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最壮观的,要数路中央长成S形的黄水仙花群。三十年前,我上大学修《英国文学》时,读到华兹华斯的诗,曾惊诧于世上竟有长在土里的水仙花:
我孤独地漫游,像一朵云
在山丘和谷地上飘荡,
忽然间我看见一群
金色的水仙花迎春开放,
在树荫下,在湖水边,
迎着微风起舞翩翩……
哪里料想得到,有一天,我也会像一朵浮云般,漫游至大西洋岸边,欣赏到华兹华斯诗里的风景。人生真是奇妙,不是吗?三月我写了七首诗,全部是绝句。不勉强非作七律不可,跟着灵感走,顺其自然……我是这样想的。
咏南窗下星花木兰(二首)
其一
兰生寒气异群钗,明月清风是素怀。
不爱黄蜂疏紫蝶,情知学问冷时佳。
其二
小径无人日渐迟,素兰零落有春枝。
劝君莫叹花开早,应记来年料峭时。
寻春回来的第二天,发现我家一盆摆在室外,枯死好几个月的小葱,居然又欣欣向荣了。自然真是神奇,越来越令我敬畏。不必像陈子昂般登幽州台:“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一盆复活的小葱,就能让我明白人类的渺小。除了小葱,春风也吹到了南窗下的那株星花木兰。
在我家所有植物中,星花木兰的花期最早,冒寒而开,但却年年被忽视。我先生嫌弃白花,觉得不够喜气,根本就不关注;我倒是喜欢素淡,可它长在靠小巷那侧,平时不大经过,等到想起往往已半零落。星花木兰就像遥远寒空中的星星,美丽而高贵,清冷且寂寞,孤独地绽放,默默地凋零,一年又一年……好在今年,有我的小诗为它正名。
第一首绝句咏物言志,讲个人修为与品格,即做学问者要有一颗赤子之心,要经得住冷寂。灵感源自冯子振的《西湖梅》:
苏老堤边玉一林,六桥风月是知音。
任他桃李争欢赏,不为繁华易素心。
第二首绝句有点像心灵鸡汤:与其伤感过去,不如把握现在,争取未来。“小径无人日渐迟,素兰零落有春枝”,与俞樾的“花落春仍在,天时尚艳阳”,其实是同一种意思。
睹草长思亡兔
暖日萋萋野草香,庭园失兔绿如霜。
东君若解人间事,碧色安能遍地狂?
自从我有了识花草的软件,不但大大丰富了精神生活,且快速增加了自然知识。六年来,我一直错将巷口邻居家的樱花当作杏花,昨天也终于澄清了。我还翻出大量旧照进行识别:哦,原来这不是野生芹菜,是峨参,是一种中草药呢!还有它,豆芽菜似的茎,顶着硬币大的圆脑袋,我家小灰兔生前超级爱吃的,是什么呢?可惜,软件也判不准,说可能是香菇草,可能是马蹄金。嗯,应该是我照片没拍清楚的缘故。想起去年也是三月份拍的,我赶紧拉开落地窗,径直向后院烧烤台后,那一大片绿色走去……
唉,不看不要紧,一看大悲伤——草在兔亡。去年,我恨草不能多生;今年,却恨满眼绿色,绿至成伤。小诗就是在伤感中,一气呵成了。
其实,一草一木,一花一鸟,只要亲近、关注,就一定会爱上它们。年轻时我爱逛商场;现在我爱小山坡、小湖、小溪……冰雪初融时,曾在水边遇到一只天鹅,饥肠辘辘的它费尽心思穿过芦苇丛,眼巴巴地想要靠近我。那一刻,我真恨自己手里没有面包。即便如辛弃疾这样的英雄,也写过“与花鸟共忧乐”的小词《鹊桥仙•赠鹭鸶》:
溪边白鹭,来吾告汝:溪里鱼儿堪数。主人怜汝汝怜鱼,要物我、欣然一处。 白沙远浦,青泥别渚,剩有虾跳鳅舞。听君飞去饱时来,看头上、风吹一缕。
何止清新活泼,难得情真意挚啊!
清明近忆外祖母(二首)
其一
忆昔西河柳色黄,马兰偕采沐春阳。
可怜卅载天人隔,齿豁犹留野菜香。
其二
日暮归鸦反哺忙,小桥风起客心凉。
清明又近阑休倚,满目山河万里长。
五年前的清明节,我写了一首长“诗”,怀念外祖母。前几天,我把它找了出来,想改成一首正正经经的七律,可是想破脑袋,也凑不拢。改衣服实在比新做一件还难,所以我决定另起炉灶。外祖母过世已经整整三十三年了,但只要想到她,我还是会情不自禁地眼眶发热。外祖母养育我七年,那是上学前的全部时光。记得我曾许诺,等将来挣钱了,一定给她花。外祖母笑得很开心,却又感叹道:“等你赚钱,我早黄土没颈啰!”可怜一语成谶。
外祖母去世前一年的春天,最后一次来我家,那年我上初三。我们一起去西河公园踏青,采了很多马兰头,用手帕包裹着……那时外祖母已经很瘦,脸色发黑,胃口很差。可是,她依旧为我们做出了一道道美味,而自己却吃得很少。养育之恩,无法回报的痛苦,几人能了解呢?写长“诗”的我,写两首绝句的我,甚至此刻正敲字的我,皆难以遏制地泪如雨下。
白居易有一首五言古诗《慈乌夜啼》:
慈乌失其母,哑哑吐哀音。
昼夜不飞去,经年守故林。
夜夜夜半啼,闻者为沾襟。
声中如告诉,未尽反哺心。
百鸟岂无母,尔独哀怨深。
应是母慈重,使尔悲不任……
相貌丑陋的乌鸦却有一颗反哺之心,怎能不令人肃然起敬!我曾经将貌似变质的牛肉饼丢在后院烧烤台上,不一会儿都被乌鸦衔去了,说不定正是忙着去反哺呢!杜门避疫的日子竟过得飞快,又近清明节,我只能以两首小诗,遥寄哀思。
隔屏观西北君螺蛳图有感
青螺可爱缀葱花,忽忆南江一女娃。
踽踽水边寻此物,天涯空记唤归家。
我至少有六年没吃过螺蛳。其实出国前,怕水质不好,不干净,螺蛳已经极少买了。那天我在微信群看见文友西北君发的螺蛳图,听他介绍酱爆螺蛳的做法,口水就来了。自然,同时涌来的还有滚滚回忆……
在江南老家,有“清明螺,赛只鹅”的说法;而童年时,螺蛳更是深受大伙儿欢迎的一道荤菜。除了酱爆,还可以黄酒浸,做成醉螺,那味道也是极鲜美。再有就是把螺蛳煮熟,用针将螺肉挑出来,与蔬菜一起炒,调羹舀着吃,满嘴鲜味,真是过瘾得很。外祖母生前,就经常做这道炒螺肉。
关于螺蛳,最美的诗莫过于刘禹锡的《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我一直胆小如鼠。但因为美味的驱使,十三四岁时还真去家门口的南门江,摸过一两次螺蛳。河岸边,随便一弯腰……那时的水真清,那时的人也纯。当时余姚的舅婆正好住我家,她不放心,怕我掉水里。于是,她就站在我家阳台上,一遍又一遍地喊:“别摸了,快回家……”
来到荷兰后,每每遇见清澈的水塘、溪河,我总会猜测是否也有螺蛳?甚至,还曾开玩笑怂恿我先生下河摸一把,以满足我的口腹之欲。《世说新语》记载晋人张翰,字季鹰,在洛阳做官,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莼菜羹鲈鱼脍,遂弃官回家。如今,身在海外的我,睹清明美食——酱爆螺蛳,又怎能不忆江南呢?而舅婆的那一声声呼唤,清晰响亮如在耳旁……
* 螺蛳图由西北君提供,星花木兰图来自网络,余者作者自摄。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