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亮根、董慧英夫妇是砂器制作工艺的典型传承代表。一盘土炕、一架简易的环保型小炉、两双勤劳的手,支撑起了千百年来的砂器传承制作。
砂器作为晋北地区的传统手工艺品,传承着历史,也为当地文化增添了浓厚的色彩。随着社会发展,久负盛名的砂器制作工艺逐渐在人们的记忆中远去,如今只在少数几位传承者中延续着。郭亮根、董慧英夫妇就是砂器制作工艺的典型传承代表。一盘土炕、一架简易的环保型小炉、两双勤劳的手,支撑起了千百年来的砂器传承制作。(图/文 侯晋帅)
过去,山西忻州地区的五台、定襄、保德等地都有砂锅制作,这里的砂锅和砂壶长期成为当地一种特产,并在五台山佛教圣地周围很出名,堪称一绝。这里也因此出现了一大批以泥货为生的家族,捏制、出售泥砂制品成为这里许多人的生存依托。现在许多晋北地区的老百姓还保留着用砂锅做饭、炖肉、煮菜的习惯。
图为52岁的郭亮根在火炕边捏砂器坯,他从26岁开始学习砂器的烧制工艺,这一行当,他干了近三十年。
砂锅好,活难做,砂锅用土有严格的要求,需要从专门的地点拉回耐火土,按比例配上炉渣。图为老郭的爱人董慧英手里拿着砂坯泥团,她跟着老郭烧了近二十年砂器。
董慧英在称一个砂坯泥团的重量。为了保证砂器的均匀,需要对每件砂坯的材料进行量化。
老郭对每件砂坯要求非常严格,不平、不圆、有眼、有裂纹的坯件老郭一概不要。图为老郭在检查砂坯的边缘。
图为火炕上正在烘烤的砂坯。火炕要求四季恒温,火炕的作用是对砂器进行烘干。
烘烤也是一项很繁琐的工序,白天和晚上都要不停地对每件砂器进行翻烘,三到四天后才能使全部砂器烘干,达到烧制的要求。图为董慧英在翻烤砂器。
这满炕的砂坯需要老郭夫妇辛苦忙活好几天。老郭说,他平常只是在农闲的时候做砂锅,夫妻俩每天能做六七十个,一年下来能做一万多个。因老郭做的砂锅外形美观、精致,炖肉熬饭不易裂,且饭菜经过砂锅熬制后口感好,所以方圆百里的商贩们常来下单,往往是供不应求。
烘干已经完成,老郭夫妇准备把炕上的砂锅搬到院子里进行烧制。
夫妻二人在烧制砂锅的整个环节中,配合紧密,且时间安排巧妙,这是长期协作的结果。
老郭夫妇在对砂锅进行入炉前的检查与翻烤。
老郭在对砂坯进行最后的检查。
老郭说,做砂锅要求细致,看起来简单,其实很费劲,就比如在烧制过程中,火坑的边缘不能围得过高;每件准备烧制的砂锅不能有潮气,达不到它的干度,底子就容易爆裂,掌握不好的话,砂锅会整炉整炉的爆裂。
这样的砂锅烧制一般需要二十分钟到半个小时,火候的掌握是关键,煤的品质也会对砂器烧制产生重要的影响。
在烧制的二十几分钟时间里,老郭夫妇也不停闲,董慧英在捆制上一轮烧好的成品,老郭则会对下一轮烧制的砂坯进行整理。夫妻分工合作,紧密有序。
砂器出炉,老郭把烧好的砂器一个一个挑到密闭的容器内,进行冷却。
老郭的电话又响起,原平的客户要1000个中号砂锅,老郭满口答应下来月底可以提货。老郭说:“我从小学下的这门手艺现在舍不得丢掉,这二十多年来就一直这么干过来的,尽管周边地区已经没有人干这个活了,但对我来说,通过这门手艺还能补贴点家用。我现在最大的希望就是把这门手艺传下去,不只是为了生计,更多的是对这门技艺的感情。”
#征集令#
如果你身边也有这样有故事的朋友,或者这个人就是你自己,请联系我们,让你登上《三斤》。
编辑#提供线索#+文章内容,发送至nongjia15@126.com,并留下姓名和联系方式。
文章一旦被采用,我们将免费为您发布曝光,同时可以签约成为我们的专业辑稿人。
▲点击关注,带你走进更大的世界『一个靠大家转发取胜的组织』
摄影:侯晋帅作者:苗锦锦
转载于中国人的一天
郭亮根、董慧英夫妇是砂器制作工艺的典型传承代表。一盘土炕、一架简易的环保型小炉、两双勤劳的手,支撑起了千百年来的砂器传承制作。
砂器作为晋北地区的传统手工艺品,传承着历史,也为当地文化增添了浓厚的色彩。随着社会发展,久负盛名的砂器制作工艺逐渐在人们的记忆中远去,如今只在少数几位传承者中延续着。郭亮根、董慧英夫妇就是砂器制作工艺的典型传承代表。一盘土炕、一架简易的环保型小炉、两双勤劳的手,支撑起了千百年来的砂器传承制作。(图/文 侯晋帅)
过去,山西忻州地区的五台、定襄、保德等地都有砂锅制作,这里的砂锅和砂壶长期成为当地一种特产,并在五台山佛教圣地周围很出名,堪称一绝。这里也因此出现了一大批以泥货为生的家族,捏制、出售泥砂制品成为这里许多人的生存依托。现在许多晋北地区的老百姓还保留着用砂锅做饭、炖肉、煮菜的习惯。
图为52岁的郭亮根在火炕边捏砂器坯,他从26岁开始学习砂器的烧制工艺,这一行当,他干了近三十年。
砂锅好,活难做,砂锅用土有严格的要求,需要从专门的地点拉回耐火土,按比例配上炉渣。图为老郭的爱人董慧英手里拿着砂坯泥团,她跟着老郭烧了近二十年砂器。
董慧英在称一个砂坯泥团的重量。为了保证砂器的均匀,需要对每件砂坯的材料进行量化。
老郭对每件砂坯要求非常严格,不平、不圆、有眼、有裂纹的坯件老郭一概不要。图为老郭在检查砂坯的边缘。
图为火炕上正在烘烤的砂坯。火炕要求四季恒温,火炕的作用是对砂器进行烘干。
烘烤也是一项很繁琐的工序,白天和晚上都要不停地对每件砂器进行翻烘,三到四天后才能使全部砂器烘干,达到烧制的要求。图为董慧英在翻烤砂器。
这满炕的砂坯需要老郭夫妇辛苦忙活好几天。老郭说,他平常只是在农闲的时候做砂锅,夫妻俩每天能做六七十个,一年下来能做一万多个。因老郭做的砂锅外形美观、精致,炖肉熬饭不易裂,且饭菜经过砂锅熬制后口感好,所以方圆百里的商贩们常来下单,往往是供不应求。
烘干已经完成,老郭夫妇准备把炕上的砂锅搬到院子里进行烧制。
夫妻二人在烧制砂锅的整个环节中,配合紧密,且时间安排巧妙,这是长期协作的结果。
老郭夫妇在对砂锅进行入炉前的检查与翻烤。
老郭在对砂坯进行最后的检查。
老郭说,做砂锅要求细致,看起来简单,其实很费劲,就比如在烧制过程中,火坑的边缘不能围得过高;每件准备烧制的砂锅不能有潮气,达不到它的干度,底子就容易爆裂,掌握不好的话,砂锅会整炉整炉的爆裂。
这样的砂锅烧制一般需要二十分钟到半个小时,火候的掌握是关键,煤的品质也会对砂器烧制产生重要的影响。
在烧制的二十几分钟时间里,老郭夫妇也不停闲,董慧英在捆制上一轮烧好的成品,老郭则会对下一轮烧制的砂坯进行整理。夫妻分工合作,紧密有序。
砂器出炉,老郭把烧好的砂器一个一个挑到密闭的容器内,进行冷却。
老郭的电话又响起,原平的客户要1000个中号砂锅,老郭满口答应下来月底可以提货。老郭说:“我从小学下的这门手艺现在舍不得丢掉,这二十多年来就一直这么干过来的,尽管周边地区已经没有人干这个活了,但对我来说,通过这门手艺还能补贴点家用。我现在最大的希望就是把这门手艺传下去,不只是为了生计,更多的是对这门技艺的感情。”
#征集令#
如果你身边也有这样有故事的朋友,或者这个人就是你自己,请联系我们,让你登上《三斤》。
编辑#提供线索#+文章内容,发送至nongjia15@126.com,并留下姓名和联系方式。文章一旦被采用,我们将免费为您发布曝光,同时可以签约成为我们的专业辑稿人。『一个靠大家转发取胜的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