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在我求职的过程当中,虽然学生干部的身份是个加分项,但是从面试官询问的重点来看,企业对这些经历并不是很看重,难道它就真不值一提么?本文是我对自己在本科期间参与学生社团「心理发展协会」经历的梳理,当时我真的像创业一样来做这件事情。
关键词1:名称架构
组织部门的名称很重要,这不仅仅是一个称谓,更表明你的定位和特色。我们最初叫心理协会,有人就会误解是不是里面的人心理都不健康呀,所以后来我们改为心理健康协会,再后来觉得心理健康的面太窄,又改为心理健康与个人发展协会,简称心理发展协会或心协。我们的组织架构也是经过多次调整,最开始包括秘书部、活动部、宣传部、编辑部、调查部、外联部,后来除秘书部保持不变外,编辑部和调查部合为学术部,活动部改为实践拓展部,撤销了宣传部和外联部,并新成立了悟恪心苑和生涯规划部。
关键词2:组织定位
我们有三个定位分别是(1)团结联系同学的桥梁和纽带;(2)宣传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的主阵地;(3)广大理想主义者和独特前卫人士的蜗居处。对于前两个大家比较好理解,第三个是比较独特的地方,因为在我们的队伍里这方面的人才相对较多,同时他们也需要这么一个平台,所以在确立组织定位的时候就把这条加了上去。
关键词3:五大体系
这两年我们着重打造的五大体系分别是:培养、文化、宣传、活动和外联。
对于培养体系,我们主要是通过各种交流培训和制度保障让团队成员在有所学的同时能够有所为。我们知道人才是组织发展的核心,也知道培养体系对于我们这种小众学生组织的重要性,所以从始至终我们就极为重视对人的关注与培养。这几年心协的干部队伍从东拼西凑、适量引进、完全自足到现在的略有剩余,足以显示出我们的培养成果。同时,我们也极为重视传承在培养体系中的作用,要求做任何一件事都要从传承的角度出发,每次工作结束完要进行全面的总结并记录在案。我们就是希望通过培养体系把心协的积淀传承下去,这既包括有形的各种总结和记录,也包括无形的经验和体会。
对于文化体系,我们始终围绕「心协人」的概念来开展快乐心协建设,营造一种「家」的氛围,让大家感受心协、享受心协。同时强调心协的特色和新组织的定位来提高集体的归属感、荣誉感和危机感。文化是一个学生组织的灵魂,什么样的文化造就什么样的人,我们的理念是做好事的同时,玩的开心也很重要。
对于宣传体系,我们主要是以活动为载体,以心灵使者为切入点,以「悟恪心苑」为平台,通过各种手段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工作。我们深刻地体会到做事情不仅要做的好,还要喊出来才行,虽然我们没有传统的宣传部门,但我们的理念是要依靠每个「人」来实现,我们希望每个「心协人」都能做到「呵护心灵,助人自助」。
对于活动体系,我们主要是构建了以「三心两翼」品牌活动为主,其它活动为辅的特色活动体系。我们知道活动是一个学生组织发展的基础,但是活动只是开展各项工作的载体,我们不会为了搞活动而搞活动,更不会搞面子活动。整个「三心两翼」的内涵也随着形势在不断发生变化,最后确定为以心智拓展运动会、心理健康主题班会和心灵大观园活动为「三心」,实践拓展和生涯规划为两翼。
对于外联体系,我们主要是抓好两个圈子,内圈是学院各兄弟组织,外圈是其它学院心理协会。内圈自不必说,我们曾提出心理健康教育「三进」活动:进宿舍、进网络、进社区,但这些想法最后没能成功实施。后一个圈子也是极为重要,除了我们要承担考核评比的任务外,我们也希望心协能够「走出去」博采众长。后来有个机会就通过联合外国语、历文和材料学院心理协会搞了一个「四院心协大联欢」活动,并以此为契机开展了相关交流和合作。
关键词4:悟恪心苑
理学院分开后,原有的报纸名称「理园心舟」已不再适用,后来我们根据学院的名称,采用了谐音的方式最终确定了「悟恪心苑」作为心协运营的报纸名称。悟,感悟;恪,恪守;悟恪,物科。再后来,我们又做了人人网的公共主页和飞信两个平台,也都命名为悟恪心苑。这样再加上已有的QQ群等平台,「悟恪心苑」就成了我们的一个多方位的宣传平台。其实算起来,我们也是济大最早的一批使用人人网进行宣传的学生组织,那时候公共主页还没有放开,必须要通过审核才行。我们曾想过把这个平台拿出来公用,最后并没有实行,后来想在心理协会体系构建一个系统平台也没有成功实施。再后来,我们就直接设立了悟恪心苑这个部门,后又经过开拓,产生了「悟恪剧团」,切入了DV剧等新的领域。我们曾经考虑过是否应该把心协的名字也该改为「悟恪心苑」,但这样一来名称对别人来说不易理解,还牵扯到组织和部门的名称区分,所以就作罢了,但「悟恪心苑」逐渐成了心协下属的子品牌,这是当初我们并没有预料到的事。
关键词5:规章制度
我们总共有会议、日常工作、请假、轮值、综合考评、退会转部、财务管理、心灵使者、奖惩、换届十个制度。其中比较有特色的是轮值、综合考评和心灵使者制度,轮值制度主要为了加强对团队成员的培养,让他们在一个更高的高度进行思考锻炼,也为了加强部门之间的相互配合,所以就出台了此制度,经过实验,此制度实践起来有一定效果但还有很多需要总结的地方。综合考评的想法是好的,我们也为此付出了许多努力,但对于我们这种小众学生组织来说性价比并不高,所以后来基本上是形同虚设。心灵使者做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切入点,我们从一开始就把它纳入协会,后来就直接把他们放在生涯规划部内进行统一管理,并出台了相应的考核机制。我们曾计划筹建心灵使者委员会,但经过实践发现不如把它们直接纳进来管理更为方便。我们曾经努力促进心灵使者「班委化」,以提高心灵使者开展工作的效度,但实施起来并不算成功。我们也曾积极推进过「心理助理」的建设,想把它打造成另一个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抓手,只可惜后来随着学院的分离,「心理助理」设立的大环境发生变化,我们也就放弃了这方面的努力。
关键词6:长远规划
我们将组织策划好活动,在以往经验的基础上开展更为丰富的有特色、有意义、有传承、有创新、有影响、接地气并和专业更好结合的「非常6+1活动」,严格把握活动准入条件,规范活动策划、组织、后勤、外联工作。我们将努力开拓新领域,创新活动开展形式,完善创新活动提案制度,同时切记浮躁,着重抓好日常工作和内部建设,在「开源」的同时注意「节流」。在这里面,「非常6+1」是我们的活动准入门槛,必须满足至少四个条件的活动我们才会搞。这两年,我们做了很多「开源」,某种意义上说我们所有的工作都是开源的,但同时我们也做了很多「节流」,可搞可不搞的坚决不搞,比如心理情景剧大赛这个我们有史以来最大的活动,之所以放弃是因为它耗费了太多的时间和精力,而且它所起到的教育意义非常值得怀疑。还比如,我们曾把资助服务中心合并后设立了一个专门的部门开拓相关工作,希望把贫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爱心资助」做为一个重要的方向,可是后来经过实践效果不好也放弃了。我们也曾想进入「志愿服务」领域,可是考虑到这兄弟组织有重合也放弃了。
我们将夯实发展之基,在学院迎新、运动会和科普月等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并积极配合大学生心理发展服务中心的工作。夯实发展之基的提出是我们危机感的体现,在济大许多学院并没有心理协会,大部分都是作为一个部门放在学生会或者自律会里面,因而我们始终有非常强烈的危机感,这也体现在我们的战略转向上,以往我们定位自己是一个「学生社团」并不需要承担太多学院安排的工作,但后来我们开始积极参与学院的重大活动并将战略定位转为「学生组织+学生社团」。
关键词7:问题回答
1.我们在做一件什么事?
我们就是一个搞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学生组织,所以怎样把这个东西做实真的很关键。
2.我们是一个什么样的学生组织?
一个特色鲜明,规模适中,每个人可以从中有所学、有所为、有所乐,温馨的、独特的、纯碎的学生组织。
3.我们想要达到一种什么目标?
我们的目标不是为了搞几个活动,也不是为了拿什么奖,我们更为关注的是人的成长。
4.我们面临的困难?
我们所首要面临的就是人才问题,包括很多想法无法实现,很多工作无法开展,一些活动做的不够专业等就是缺乏相关的人才,但这个东西可遇不可求,所以培养体系就很关键,最起码要有人能撑得起场面。还有传承问题,学生似流水,一届又一届,有很多东西不好传承,这里面不光是各种资料,还包括经验教训等等,以往的积累不能被很好的利用,就会使得工作很难达到一个更高的高度。我们学的是物理或相关专业,怎么把专业和工作更好的结合一直是个很大的难题。同时,做为一个理工科的小学院,学生人少课多,组织活动也非常困难,尤其是在每年的活动月期间,对我们来说就像一场大战,还好我们这支队伍已经连续三年获得了优秀组织奖,证明了一个小规模的理工科学院也可以走出一条有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道路。
5.如何组建的团队?
心理健康的工作在理学院时代就一直存在,学院也不可谓不重视,但一直无法拉起一支队伍,后来从其他学生组织抽掉了部分人来做还是失败了。10年马老师担任大一年级的辅导员,这次在她的支持下组织了第一批队伍,我当时担任副主席,但半年后理学院分开了,我们大部分重点培养的干部和干事都分到了数学那边,物理这边主席团只剩我一人。第一年我只能从班里拉了一批人过来,一多半的部长是被我拉过来的,其中有4个还是我们宿舍的。第二年的时候我从外部成功引进了2个人做部长,后来这两人也都进入了主席团,就这样我们的队伍才逐渐完善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