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中的大智慧,主要表现在三个字上面:柔、静、慢!
“柔”的智慧
《道德经》充满了贵柔的生命哲学智慧:上善若水、专气致柔、柔弱胜刚强、守柔曰强。
《道德经》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做人就要有水的精神。柔和,就是要我们在待人接物的时候,谦卑而乐于助人,求同存异。柔,这是老子最重要的处世哲学、养生妙法。
柔也是真正的刚强。“坚强处下,柔弱处上。”这是以柔克刚的最好诠释。坚强者最终会处于下风,而柔弱者也最终会战胜刚强。因此看来,“柔”是一种策略,是为了克刚而柔。
“静”的智慧
老子认为,世界的初始形式是静的,万物都处于自然和谐的状态中,一切事物都毫不遮掩地表现出其本质的真实,经过纷繁变化的成长历程,他们的最终归宿依然是静。
《道德经》中说:“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使心灵保持虚和静的至极笃定状态,不受影响,为的是万事万物并行发生时,我用这种心态观察事物循环往复的规律。
《道德经》上说,“静为躁君。”静能克服人身上的躁气。可以说,静是安定、思虑和有所得的基础。“心收静里寻真乐,眼放长空得大观。”一个人内心不静,很难真正思考问题,做人做事也一定会骄矜、浮躁。
“慢”的智慧
《道德经》有云:“少则得,多则惑”,“大器曼(慢)成”。不论游戏,还是人生,少就是多,慢就是快。
《道德经》又言:“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以动之徐生?”真正的动,是明明白白而又充满意义的“动之徐生”,心平气和,生生不息,而是建立在心静基础上的外在运动。这两句话一静一动,出现了两个徐,徐就是慢。这包含了老子慢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