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第一次读《写出我心》,是三年前的事了。
大学时最大的乐趣,莫过于在图书馆里上上下下地闲逛,随手拿一本书出来,就能够站在原地看上一个多小时。《写出我心》——另一个版本,也就是我原本读的版本《再活一次》,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偶然被我拿在手里的。
而我原本是将它当做灵修书的。
那会儿我正沉迷读各色灵修和心理治疗类书籍,试图以此来缓解抑郁。这本粉色的小书在一众厚厚的书脊中显得颇为显眼,我还以为是什么言情类的放错了地方,拿出来看了眼,封面的《再活一次》正下方用小字写着:用写作来调心。
我想,好吧,没放错。
于是我找了个座位坐下,翻开这本书。
当年看过哪些灵修书,内容早已是忘了个干净。我第一次读《再活一次》时在想什么,时隔三年,在没有笔记本于手边的情况下,也是难以回忆。
我只是之后又将电子版下载到Kindle里,在回家的火车上一边看一边写日记;又在发现出了新版之后,买下实体书摆在触手可及的地方;在建公众号时,将名称定为“写出我心“。
我从中获得什么?
这很难讲明。
因为这本小书和《故事》、《怎样讲好一个故事》、以及创意写作书系等等相比,着实算不上一本“干货十足“的写作指导书;在看了这本书之后,我也并没有变得更擅长写作,乃至于更爱——毕竟在读这本书之前,我老早就清楚无论如何,无论是否以此为生,写作都会是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且从未想过放弃。
可以中断,但不可能就此终止。
那我又是因为什么对这本书念念不忘?
因为在走了很长的路,以至于不记得自己为什么会开始、不明白要走向什么地方、迷惑于为什么以及又能如何时,这本书在开头便伸出一只手,将人拉回来,说:
“从某方面来说,每一回坐下来开始写作,我们都必须重返初写者的心灵状态。说实在的,每一回动笔时,我们都在纳闷自己以前到底是怎么做到的。每一回都是一趟新的旅程,而且没有地图。“
有很多时候,会觉得自己写的东西一无是处,数年过去依旧零零散散毫无进步;想要达成“伟大的成就”,然而下笔之后又是觉得自己可笑可怜;写,但是不明白为什么要写;不写,却又觉得莫名痛苦。
然而若是闭上眼睛,回顾很久以前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把笔记本写得破破烂烂,兴高采烈地做着梦,通关游戏后一边写感想一边哭,而当这感想变成铅字后又是高兴到从椅子上蹦起来……
当我写下的文字越来越多,我却是愈发质疑自己和自己的文字。我也许可以按照写作书的指南去按部就班地写,也写着一些故事,但这并不能代表什么。我可以告诉不知如何开始的陌生人:尽管去写。而我自己则是打开几万字的文档,又关上,心想:这是什么?这算什么?
而《写出我心》正是如封面所写:用写作来调心。
写,并不是为了从写作中得到什么,并不是为了创造生命的意义,并不是为了成就“伟大的人生”——回溯最初,这不过只是一个简单的初始,一场朴素又光怪陆离的梦,一声笑,和一次嚎啕大哭。
这就是生活本身。
当我质疑写作时,我在质疑我的生活。我继续写,因为我还活着。
——为什么要写?
——因为它在那里。因为我在这里。
因为痛苦而写,因为欢笑而写,因为热爱这个世界而写,因为觉得世界孤寂而写……
如果你还没有开始写作,看看这本书,它告诉你如何信任写作本身,如何进行最基础的练习,如何从杂乱的世界中开始第一步;如果你已经在写作,看看这本书,它让你保持警觉,明白自己的目标和感受,并且在这世界中写作。
以原书话语结尾。
“当我们忙于写作时,我们急于表达的所有那些燃烧发光的生命,都应当来自一个祥和的所在。
尽管死神正在我们身后嚎叫,而生命在我们眼前翻转不休,我们却能提笔便写,开始去写我们不能不讲的话。”
“我不想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