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一回头,发现身边平时比较要求进步的人士,都纷纷开始了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的各种微课。我和大家一样,站在岸边不免焦虑万分,生怕自己明天就被拍死在沙滩上,又无法确定自己该搭上哪一艘救命的客船。
我不是什么学霸,也算不上学渣,就是一个智商80+的懒人。之所以顶着无知的帽子,窝在懒人沙发上,还敢于高谈阔论,就是因为听说大部分新发现都是源于历史上的某一个懒人,而且还就相信了。
适当得装,踏实得干。开挖掘机挖坑,用铁锹一个月也填不满。
一次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就挑最基本的先解决吧。
——拉娜
WHAT 学什么
HOW 怎么学
一、WHAT 学什么?
答案:刚需加上兴趣
这个也想学,那个也想学,报了一堆课程,最终精疲力竭,却一无所成。我们的时间和金钱毕竟有限,这决定了我们的学习目标也应该“有限”,同时满足刚需和兴趣两个条件的是最优先学习的目标。比如,你立志成为一个自媒体人,那么写作就是你的首要学习目标。
刚需:刚性需求。需求刚性是对需求弹性系数的一种定性描述,需求弹性系数=-(需求的变化率)/(价格的变化率),在商品供求关系中受价格影响较小的需求,称之为需求刚性。
——百度和知乎
刚需这个词,最早出现于房地产市场。这里只取其表象的意思,就是“无可取代的迫切需要”。比如,你从事人力资源工作,去报考“人力资源管理师”,这就是刚需学习。而如果你同时觉得学演讲也很重要,因为做工作报告和培训时万一艳压群雄获得领导赏识,我承认思路不错但预期不可知,大约10%可能性?这属于机会投资。锦上添花的技能太多了,你有时间和精力的话,可以慢慢学。
检验是不是真的刚需,请回答自己下面几个问题:
1. 学了这个技能可以快速得到可预期的收益吗?
2. 必须现在学吗?晚一点学会有什么坏处?
3. 你愿意牺牲收入的一半和所有业余时间,来投资这项技能吗?
兴趣:以需要为基础。需要有精神需要和物质需要,兴趣基于精神需要(如对科学、文化知识等)。兴趣不只是对事物的表面的关心,任何一种兴趣都是由于获得这方面的知识或参与这种活动,而使人体验到情绪上的满足而产生的。
——百度和知乎
个人兴趣体现着一个人的性格特点,不同性格的人,会有着不同的兴趣。每个人都会对其感兴趣的事物给予优先注意和积极地探索,并表现出心驰神往。比如,目前《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热播中,你对男主角的扮演者赵又廷发生了兴趣,这只是表面的关系,不算兴趣,只能算感兴趣。而如果你就此看了所有赵又廷的片子和信息,决定加入其粉丝俱乐部,并开始业余学习编剧,就可以算是兴趣。
检验是不是真的兴趣,请回答自己下面几个问题:
1. 你小的时候这件事情就做得不错经常被表扬,今天仍然感兴趣?
2. 你愿意牺牲睡觉和玩乐时间,来做这件事情?
3. 你做这件事情的时候很快乐,并总感觉时间过得很快?
二、HOW 怎么学?
答案:输出倒逼输入
听到这个说法,感觉很不新鲜,没有听过七八遍也听过一两遍。学了知识,是要致用的,否则就是个死的知识。和语言一样,世界上有很多语言,没有人说了,就成为死的语言,你不能说这个语言或者这个知识没有价值,但现实意义也少得可怜。有人可能会说“技多不压身,世界上没有无用的知识,多学总是没有坏处的”。那我也只能呵呵了,据说债多还不愁呢。不压身!不能输出的知识,没错也是财产,早晚将和你一起与日同辉。(哎呀,一不小心,我又不淡定了。)
输出:通过对已学习的知识进行消化和重组,提炼出独立的观点,并能通过载体扩散和分享出去。
输入:借助某种工具,对某一领域的知识,带有一定辨别得定向吸收和学习。
—— 拉娜
通俗点说,你只考虑输入不考虑输出,就像茶壶里煮了神仙饺子,不倒出来,哪怕饺子馅儿是唐僧肉做的,饺子还是白瞎了。个人以为,用以终为始的方法,在输入之前,就想好如何输出,把输出作为目标,有计划得进行输入,是为上策。
回到开始的那个例子,比如,你立志做一个自媒体人,那么写作恰好满足“刚需+兴趣”两个条件,被确定为当前学习的首要目标。如果输出的内容上你无法做到像剽悍一只猫那样犀利、有创见,那么可以结合自身特点玩出一点花样。
关于输出倒逼输入,请认真思考下面几个问题:
1. 先想怎么去输出,可以把已有的知识和技能,作为零件用上去?
2. 再想通过什么渠道去输出,既能获得关注,又能获取资源?
3. 最后再去想,哪些输入是必须的,哪些输入是优先的?
比如,你刚好会一点点PPT,会一点点思维导图,写作刚刚起步,那么下图或许能给你一些启发。
最为重要的当然是思考后要有所行动,所有不能付诸行动的思考都是大脑体操。
三思而后行,多思而不行。
—— 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