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听了马慧芳老师的八年级下册第十六章第一节《从分数到分式》,马老师平时在学校就是一名非常优秀的青年教师,曾多次代表数学组参加学校组织的青年教师汇报课,每次都获得学校领导的肯定与表扬。本节课知识上要求学生掌握分式的定义,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为零的条件以及分式为正,为负相应字母的取值范围。仅从分式的角度来看难度不大,但是由于分式的分子和分母都是整式,所以这类题都回综合整式的相关知识,例如方程,不等式,因式分解等。这部分内容对于班级的优秀学生来说难度不大,但是对于学习中等及中等偏下的学生来说,难度并不小,因为这些学生的原认知并不充分,不足以支撑这些孩子全面的考虑这些问题,因此,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孩子们常常会出现概念明白,但做题错误的情况存在。
马慧芳老师用我们翻转课堂的理念做法设计了本节课,这比传统课堂的效率提高了很多。特别是老师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了学生前一天晚上学生的预习效果,很快地让学生掌握了本节课的基本知识,然后再通过课堂的检测训练反馈学生的掌握情况,训练学生做题的熟练程度。在中招考试中,我们会发现有很大一部分孩子题目做不完的原因不都是不会的,绝大数孩子是因为前面的题做的慢导致后面的题目根本来不及看。孩子们在试卷分析中会说下次做快点,但是下次结果是一样的,因为对题目的熟练程度和计算速度跟不上,所以课堂上在学生掌握思路的情况下,训练速度很重要。
马慧芳老师课堂上关注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方面值得我学习,让我们听课老师感动的一幕就是,学生在展示的时候,马老师就在旁边给这个孩子举着话筒,所以在马老师看来课堂就是老师服务学生的。
本节课有几点值得商榷的地方:
1. 马老师每提问一个知识点之后,会附带一组练习题,但是,每一组练习学生做的效果不十分好,甚至有一半学生不会。现在想来,应该是课堂设计的顺序不合适,学生预习完以后,每个学生是带着疑惑来听课的,但是,本节课并没有解决学生的疑惑,而是又出现了一组新题,一部分学生不会很正常,因为他原认知没有构建好或者就是错误的,再做新题是没有效果的。如果先处理前一天晚上学生作业中的问题,学习中的困惑,纠错,再去练习新的题目效果是事半功倍的。
2.因为学生前一天预习中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所以在新题出现问题时,只有少部分学生理解,老师不得不讲解,所以整个课堂的主角又不免回到了老师那里。在我的课堂上也时有发生这样的事情,通过今天听、评马老师的课,自己也意识到了问题的缘由,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要避免这样的情景发生,更不能一味地认为学生预习得不够充分。
总之,今天通过听马慧芳老师的研讨课,课题组成员在一起评课,给自己的启发也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