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有人问我,为什么要读经典?读经典有什么好处吗?你这是要活到古代去了?我大概是回答不上来的。琴棋书画诗酒花,我都喜欢,于是就想在有生之年,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把日子过成一朵花。
【四书五经】买了很久,初买的时候看了一点点,已经忘记是什么感受了。三月份买了一套【孙子兵法】,断断续续才看完13篇原文,只一个感觉:现在的很多道理,先人早就告诉我们了,是以觉得经典是值得反复诵读学习的。计林提出读文学的时候,第一个想到了【四书五经】,经典文学很多,可是我时间有限,只能一本一本的去读,选择很重要。
从【论语】开始读,最大的困惑是,书本的翻译和百度百科的翻译略有不同,于是我参照了两者的翻译,某些地方加入了自己的理解进行翻译,也不知道对不对。忽然很怀念读书时代,遇到问题还能像老师求教。诵读经典重要的不是读,而是解,只是现在我们的能力都无法做到,希望有一天,能遇到爱好文学的朋友,给我指点迷津。
【论语】第一篇学而,感觉更多的是讲述学习的态度【学而时习之;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学习的对象【三年无改于父之道;泛爱众而亲仁;就有道而正焉】,学习做人【巧言令色,鲜矣仁;五日三省吾身;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贫而乐,富而好礼】,而不是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才是一个人学习的根本。一个人是否值得相交,不在于他的身份地位,富贵与否,而在于他是不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论语 · 学而】节选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孔子说,人不但要学习,对于学过的知识还要不断的去复习巩固,不是很愉快吗?】
子曰:巧言令色, 鲜矣仁。
【孔子说:一个人如果满口花言巧语,满脸讨好的笑容,他是很少有仁义道德的。】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孔子说:弟子在家里孝顺父母,在外敬爱师长,言辞谨慎,诚实可信,交友广阔,更亲近有仁德的人。在注重德行修养的同时,还有多余的精力,就应该用来学习文化知识。】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孔子说:君子,如果不庄重就不会有威严;这样的态度用在学习上,知识也不会巩固。要坚守忠诚,信实的伦理道德。结交比自己更有能力的朋友。有了过错,也不要害怕改正。】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孔子说:当他的父亲在世的时候,要观察他是否有远大的志向;当他的父亲去世之后,要观察他的行为;如果三年之内没有改变父亲遗传下来的优秀品德,就可以说他是个孝子了。】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者也。
【孔子说:君子,饮食不要求饱足,居住不要求安逸,办事勤勉敏捷,说话小心谨慎,向品德高尚的人学习并改正自己的缺点,这样就可以说是好学了。】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孔子说:不要担心别人是不是了解自己,而要考虑自己是不是了解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