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卷11王霸篇诗解6人主任能垂拱非为
题文诗:
至治情治,至情简约,至简易从,至服心服.
至无而有,至虚而实,牧民以情,真情无为.
人主者以,官人为能;匹夫者以,自能为能.
人主得以,使人为之,其匹夫则,无所移之.
百亩一守,穷生事业,无所移之.今以一人,
兼听天下,日有余而,治不足者,使人为之.
大有天下,小有一国,自为后可,劳苦耗悴,
其莫甚焉;如此既使,臧获奴婢,不与天子,
易其势业.是悬天下,一统四海,何必自为?
亲历亲为,役夫之道,墨子之说.论德使能,
官施之者,圣王之道,儒所谨守.农分田耕,
贾分货贩,工分事劝;土大夫者,分职而听;
诸侯之君,分土而守;国之三公,总方而议,
天子垂拱,拱己而已.天何为哉,不为而为,
万物成焉,真情所治,出若入若,宇内天下,
莫不平均,莫不治辨,百王所同,礼法大分.
【原文】
人主者,以官人为能者也;匹夫者,以自能为能者也。人主得使人为之,匹夫则无所移之。百亩一守,事业穷,无所移之也。今以一人兼听天下,日有余而治不足者,使人为之也。大有天下,小有一国,必自为之然后可,则劳苦耗悴莫甚焉;如是,则虽臧获不肯与天子易势业。以是县天下<1>,一四海,何故必自为之?为之者,役夫之道也,墨子之说也<2>。论德使能而官施之者<3>,圣王之道也,儒之所谨守也。传曰:“农分田而耕,贾分货而贩,百工分事而劝,土大夫分职而听,建国诸侯之君分土而守,三公总方而议<4>,则天子共己而已<5>。”出若入若,天下莫不平均<6>,莫不治辨,是百王之所同也,而礼法之大分也。
〔注释〕 <1>县[xuán 音悬]:古“悬”字,维系(在高处),引申指(在高处)掌握,(在上面)统治。 <2>墨子主张君主要和百姓一起辛勤劳动。 <3>论:讲究、分辨、考察。 施:施加,给。 <4>三公:辅助君主掌握军政大权的最高官员,各个朝代名称不同,周朝的三公为太师、太傅、太保(见《书·周官》)。 总:统领。 方:地方,方面。 <5>共:同“拱”,拱手,形容毫不费力,无为而治,坐享其成。 <6>平均:齐一,均等,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能平衡协调。
〔译文〕
君主,以能够用人为有本事;平民百姓,以自己能干为有本事。君主可以指使别人去做事,平民百姓就没有地方推卸责任。一百亩土地一个农夫来管理,耕种的事情耗尽了他一生的力量,这是因为他无法把这些事情推给别人。现在君主凭一个人的力量同时治理整个天下,反而时间绰绰有余而要治理的事少得不够做,这是因为让别人去做事的缘故。权力大的当了天子而拥有整个天下,权力小的当了诸侯而统治一国,如果所有的事情一定要自己去做了以后才行,那么辛劳艰苦耗损憔悴就没有比这个更厉害的了;像这样,那么即使是奴婢也不肯和天子交换地位与职事了。因此,君主在上面掌握天下,统一天下,为什么一定要亲自去做所有的事情呢?亲自去做各种事情,是服役的人所遵行的原则,是墨子的学说。选择有道德的人、使用有才能的人而把官职委任给他们,这是圣明帝王的办法,是儒家所谨慎遵守的原则。古书上说:“农民分得田地去耕种,商人分取货物去贩卖,各种工匠分配一定的工作去用力,士大夫分任一定的职务去处理政事,诸侯国的国君分封一定的领土去守卫,三公统管各个方面来商议,那么天子只要让自己拱着手就是了。”朝廷外面如此、朝廷内部如此,天下就没有人不协调一致,就没有什么不治理得好好的,这是历代圣王的共同原则,也是礼制法度的要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