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盛世繁华的唐朝时期,中国涌现出很多杰出的人物,他们如繁星般的点亮了夜空。
唐朝是中国最多元,最包容的时代,无论男女,只要有才,就可以得到社会的认可。
在这样一个开明的社会中,女子们也争相恐后,实现着自己的理想。
在众多的才女中属上官婉儿最引人侧目……
上官婉儿的一生历经武则天、唐中宗两朝,人称“巾帼宰相”。
起初的上官婉儿因聪慧善文而得到武则天重用,封为“内舍人”,掌管宫中制诰多年。
在唐中宗李显时期,上官婉儿被封为昭容,其权势更盛以往。
上官婉儿在唐朝的政坛、文坛有着显著的地位。
她以皇妃兼内舍人的身份掌管着内廷与外朝的政令文告。
上官婉儿曾建议唐中宗扩大书馆,增设学士。
在唐中宗李显的支持下,上官婉儿达到了人生的巅峰。
俗话说的好,爬高必跌重,政治不是好玩的。
710年,临淄王李隆基起兵发动了唐隆政变,上官婉儿与唐中宗的妻子韦后同时被杀。
那一年上官婉儿只有46岁,一代才女就此结束了生命。
现在的人们提起上官婉儿,总喜欢用“有才无德”来形容她。
人们普遍肯定上官婉儿的绝世才华,又痛恨她贪恋权势,与韦后母女勾结,祸乱朝纲,罪有应得。
然而随着上官婉儿坟墓的出土,碑文上的内容却颠覆了历史,填补了她的一段人生经历,还原了一个真实的上官婉儿。
根据墓志铭记载,上官婉儿和韦后关系并不是很好,而与太平公主关系密切。
当年安乐公主仗着韦后的宠爱索要"皇太女”的身份,想做第二个武则天,结果遭到了上官婉儿的极力反对,甚至饮毒酒死谏中宗。
后来唐中宗李显请来太医,这才救下了危在旦夕的上官婉儿。
由此可见,上官婉儿并不是韦后的党羽,而是太平公主一派的。
那么李隆基为何要以“韦后乱党”的名义杀了上官婉儿呢?
这一切都是因为政治上的利益,上官婉儿的一生都离不开政治的旋涡。
上官婉儿的曾祖父上官弘曾在隋朝时任江都宫副监,而她的祖父则是唐高宗时期的“诗人宰相”上官仪。
上官仪相貌堂堂,才高八斗,岀口成诗,他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
可显赫的家世带给上官婉儿不是幸福,而是灾难。
麟德元年(664年),上官仪因替高宗起草将废武则天的诏书时,不幸被武则天获悉。
此时的武则天已经获得了权力,所以她没有失去皇后之位,而上官仪与儿子,也就是上官婉儿的父亲上官庭芝却被处死了。
上官仪父子被处死后,还在襁褓中的上官婉儿与母亲郑氏成了朝廷的罪人,母女俩同被配没掖廷为奴。
郑氏由贵夫人变成了奴婵,心中悲苦可想而知,在余后的岁月中,她把全部的爱都给了女儿上官婉儿。
想那郑氏也是一名大家闺秀,她不甘心命运的捉弄,亲自教女儿歌诗歌赋,期待这个女儿能有岀头之日。
上官婉儿在母亲的教导下,不仅能吟诗着文,而且明达吏事,聪敏异常。
渐渐地上官婉儿的才名引起了武则天的注意,她虽然杀了上官仪,却不计较上官婉儿的身份。
仪凤二年(677年),武则天召见了年仅14岁的上官婉儿,当场出题,想要试一试她是否徒有虚名。
上官婉儿不经思索,文意通畅,词藻华丽,语言优美。
武则天看了上官婉儿的诗后,不禁感叹她惊人的才华,当即下令免其奴婢身份,让其掌管宫中诏命。
作为女政治家的武则天雄才大略,极其爱才,她相信凭借自己的魅力可以征服上官婉儿的心。
上官婉儿13岁成为了才人,这可能是武则天为了免去其奴婢身份而给予的名份。
武则天杀了上官婉儿的祖父与父亲,可上官婉儿依然对武则天忠心耿耿。
其实这不难理解,武则天虽是上官婉儿的仇人,可她也是唯一能让上官婉儿平步青云的贵人。
上官婉儿在襁褓之中就失去了祖父与父亲,她对祖父与父亲的印象几乎没有,而武则天却是欣赏提拨她的恩主。
况且作为宫廷中一个卑微的奴婢,上官婉儿除了依靠武则天外,她还能如何呢?
上官婉儿成了武则天的红人,她渐渐地被武则天的魅力所折服,心甘情愿地为她做事。
到了后来,武则天做了女皇,诏敕多出于上官婉儿之手,时称“内舍人”。
俗话说“伴君如伴虎”,不久之后,上官婉儿因违忤旨意,被判死刑。
但武则天惜其文才,而特予赦免,只是在其额头处以黥面。
破相之后的上官婉儿在额头上精心刺了朵小梅花,不仅遮住了伤疤,而且更加的娇媚了。
宫廷上下的女子们纷纷效仿,竟成为了一种时尚。
受刑后的上官婉儿知道了政治的险恶,于是更加精心伺奉,曲意迎合武则天。
武则天爱其才华出众,对上官婉儿更为宠爱。
从通天元年(696年)开始,武则天又让上官婉儿处理百司奏表,参决政务。
这时候的上官婉儿风光无限,权势滔天。
一个人再怎么强大也有倒下去的那一天……
神龙元年(705年),宰相张柬之与拥护李唐宗室的大臣们发动神龙政变,武则天被迫退位。
神龙政变后,唐中宗复辟……
武则天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可上官婉儿却没有失势,她成了政治上的不倒翁。
继位后的中宗李显又令上官婉儿专掌起草诏令,封为昭容,更封其母郑氏为沛国夫人。
唐中宗李显对上官婉儿信任无比,上官婉儿在政治上也越发的成熟了。
唐中宗李显生性懦弱无能,又长期处于母亲武则天的压迫下,继位后在政治上一无是处,权力尽归其妻韦后撑握。
韦后之女安乐公主也是一个野心勃勃的女人,她一心想要仿照祖母武则天,屡次与母亲韦后商议政事。
殊不知韦后母女此举惑怒了一个人,她就是武则天之女太平公主。
太平公主也不是一个安分的女人,武则天的成功,让宫廷中的女人有了榜样,她们都想尝尝权力的滋味。
上官婉儿身处光怪陆离的宫廷中,她不可能离开政治,为了自保,也为了前途,她必须拥有权势。
上官婉儿表面上与韦后及安乐公主交好,实际上心中向着太平公主。
她像走钢丝般的游走在政治的边缘……
上官婉儿经过一番思索后,她向韦皇后推荐了武三思,韦后对此甚为满意。
有些人认为上官婉儿与武三思有染,但事实的真相却扑朔迷离。
唐中宗李显对韦后一向言听计从,于是开始与武三思一起商议政事,这使得张柬之等人从此都受到了武三思的遏制。
不久之后,当初发动“神龙政变”的大臣们都踏上了不归路。
政治就是这么的冷酷无情……
话说唐中宗李显继位后,立长子李重俊为太子,这让韦后母女心中很不舒服。
韦后有一子名李重润,他因得罪了武则天的宠臣“二张”,而被女皇杖杀,这成了韦后一生的痛。
失去儿子的韦后一心想要立自己的女儿安乐公主为“皇太女”,而安乐公主也非常瞧不起庶出的李重俊。
武三思也很讨厌李重俊,他依仗韦后母女,对太子李重俊多有不敬。
安乐公主更是视李重俊为奴才,时刻都想要废了他的太子之位。
愤怒恐慌的李重俊决定发动政变……
关于这场政变的情况,正史中是这样记载的一一
景龙元年(707年)七月,李重俊与左羽林大将军李多祚等,矫诏发羽林军三百余人,杀死武三思、武崇训于其府第,并诛其亲党十余人,又引兵从肃章门斩关而入,叩击阁门而搜捕上官婉儿。
上官婉儿知道后,急忙逃至唐中宗和韦皇后处,并扬言说一一
“观太子之意,是先杀上官婉儿,然后再依次捕弑皇后和陛下。”
李显和韦皇后听了,大怒不己,遂带着上官婉儿和安乐公主登上玄武门逃避兵锋,又令右羽林将军刘景仁率飞骑二千余人,屯太极殿前,闭门自守。
不久之后,李重俊兵败被杀。
以上这些都是正史上的内容,但据上官婉儿墓志记载一一
“上官婉儿曾四次向中宗进谏,反对立安乐公主为皇太女,从检举揭发,到辞官不做,再到削发为尼,都没有得到唐中宗准许,最终以死相谏。喝毒药后,太医紧急救治,才得以保命。”
这可就让人觉得奇怪了……
正史与墓志上对这场兵变的记载为何会如此不同呢?
这里面到底藏着什么玄机呢?
景龙四年(710年),六月初二日,中宗李显突然驾崩了。
韦后与安乐公主欲仿武则天,取而代之。
可事情并没有她们想象的那么简单……
得到消息的临淄王李隆基与太平公主商议,决定先下手为强。
唐隆元年六月二十日(710年7月21日),李隆基发动唐隆之变,以禁军官兵攻入宫中,杀死韦后、安乐公主及所有韦后一党。
上官婉儿虽然是政治的弄潮儿,但她也对眼前的一切感到害怕。
李隆基率军进入宫中时,上官婉儿执烛率宫人迎接,并把她与太平公主所拟遗诏拿给刘幽求观看,以证明自己是和李唐宗室站在一起的。
刘幽求心存怜悯,他拿着遗诏求李隆基开恩,但李隆基不为所动,坚决斩上官婉儿于旗下。
46岁的上官婉儿命丧黄泉……
上官婉儿死后,葬于雍州咸阳县茂道乡洪渎原。
太平公主对上官婉儿的死感到非常的哀伤,遂派人前去吊祭,并出钱五百匹绢。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来,上官婉儿与韦后一党无关,她的确是太平公主那一边的。
既然上官婉儿不是韦后的人,那么李隆基为何要以韦后一党的罪名处决她呢?
李隆基一向精明过人,他或者已经知道太平公主的政治野心,他必须除去姑姑的左右手上官婉儿。
上官婉儿天资聪颖,如果不除,确实不好对付。
李隆基除去太平公主的左右手上官婉儿,也是向世人表白唐“女子当政”时代的终结。
上官婉儿成了政治的牺牲品,她无可奈何地走向人生的终点。
上官婉儿死后,她的历史被掩盖,只留下一个模糊的身影。
更加可悲的是,上官婉儿墓还遭到了人为的破坏,这应该是李隆基在诛灭太平公主后,为了泄愤,命人干的事情。
可叹上官婉儿生前不得安宁,死后仍然不得安稳。
历史就像是一块烙饼,翻过来又翻过去,一切全凭当权的喜好。
作者简介一一婉儿(婉㚥):一个喜欢读书,痴迷历史的女子,爱写文章的小女子。什么是好文章,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写文章就是写自己想说的话,想写的事。这就是我,一个尘世中的俗人,何愁深谷空,幽兰自飘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