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三·三七】
杨蓉裳金陵乡试,偕舅氏顾公斗光来。顾长不满四尺,而诗笔特佳。仿铁崖《咏史乐府》,《伏生女》云;“坑不得阃内儒,烧不得腹中书。伏生父女皆口授,典谟训诰如其初。吁嗟伏生女!强记人不如。”《漂母》云:“哀王孙,在淮阴,一饭之恩如海深。哀王孙,不求报,千金之赠不可少。千金容易一饭难,沛公家有轹釜嫂。”
杨芳灿,(1754年—1816年),字才叔,号蓉裳,常州江苏金匮人,清文学家。乾隆丁酉拔贡,官灵州知州,改户部员外郎。
舅氏,意思是即舅父。《诗·秦风·渭阳序》:“我见舅氏,如母存焉。”孔颖达疏:“谓舅为氏者,以舅之与甥氏姓必异,故书传通谓为舅氏。”
顾斗光,(1724年—1786年),字曜七,号谔斋。无锡人。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贡生。晚年游楚蜀间,为黄州书院山长。卒于黄州。有《翠苕词》、《列女乐府五卷附补遗二卷》行世。
杨维桢,(1296年-1370年),字廉夫,号铁崖、铁笛道人,又号铁心道人、铁冠道人、铁龙道人、梅花道人等,晚年自号老铁、抱遗老人、东维子。绍兴路诸暨州枫桥全堂(今浙江省诸暨市枫桥镇全堂村)人。元末明初诗人、文学家、书画家。杨维桢的诗,最富特色的是他的古乐府诗,既婉丽动人,又雄迈自然,史称“铁崖体”,极为历代文人所推崇。有《铁崖古乐府》等诗集传世。
伏生女,亦称“伏女”,指西汉经学家伏胜的女儿羲娥。伏生,名胜,字子贱,秦朝济南郡邹平人。嗜古好学,博览群书,对《尚书》研读尤精,为儒学博士。公元前213年,秦始皇焚书坑儒时,伏生冒险暗将述录唐尧、虞舜、夏、商、周史典的《尚书》藏在墙壁之夹层内,由此逃避焚烧之难。秦亡汉立,汉惠帝四年(前191年),除“挟书律”。伏生掘开墙壁发现尚有29篇保存完好,这便是中国古代史宝贵资料的《尚书》。伏生壁藏《尚书》并将其传播的事迹传到朝廷,汉文帝非常重视,欲召他进朝,但此时伏生已年愈九十,不能出行。于是文帝派晁错到章丘伏生家中,当面授受。伏生因年迈不能正常说话,他的话只有其女儿羲娥才能听懂,只好先由伏生言于其女羲娥,再由羲娥转述给晁错。终于将伏生胸藏《尚书》整理记录下来,补叙出所失篇章,使《尚书》得以完整流传。
阃内,音kǔn nèi。阃,门槛,门限。“送迎不越阃”。阃内,1、旧指家庭、内室。宋·陈亮《祭祖母夫人王氏文》:“察人之所不察而閫内之情毕见,爱人之所不爱而一家之势常平。”2、妻室。3、指国内。
典谟训诰,音diǎn mó xùn gào,释义:1、《尚书》中《尧典》、《大禹谟》、《汤诰》、《伊训》等篇的并称。2、泛指经典之文。出自《书序》:“典谟训诰誓命之文,凡百篇。”
吁嗟,音yù jiē。释义:1、叹词。表示忧伤或有所感。《楚辞·卜居》:“吁嗟嘿嘿兮,谁知吾之廉贞。”陈毅《感事书怀》诗:“吁嗟我与汝,沧海之一粟。”2、叹词。表示赞美。清·黄遵宪《纪事》诗:“吁嗟华盛顿,及今百年矣。”3、哀叹;叹息。《孔子家语·执辔》:“民恶其残虐,莫不吁嗟。”《剪灯新话·秋香亭记》:“女吁嗟抑塞,不能致辞。”
漂母,《史记·淮阴侯列传》中一个漂洗丝絮的老妇人。韩信年轻时又穷又懒,寄人篱下,被人辱骂和鄙视。有一次,他饿着肚子在城下的河边钓鱼,一位在河边漂洗丝絮妇人看到他可怜,不图回报的把自己的饭分给韩信吃。《史记·淮阴侯列传》原文:韩信始为布衣时,贫无行,尝从人寄食,人多厌之。尝就南昌亭长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觉其意,竟绝去。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信既贵,酬以千金。
王孙,此处泛指贵族子孙,古时也用来尊称一般青年男子。《史记·淮阴侯列传》:“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 司马贞索隐引刘德曰:“秦末多失国,言王孙、公子,尊之也。”张华《博物志》:“王孙、公子,皆相推敬之辞。”苏轼《送曾仲锡通判如京师》诗:“应为王孙朝上国,珠幢玉节与排衙。”
轹釜,音lì fǔ,犹轑釜。意思是用勺子刮锅底,并发出声音来。《汉书·楚元王刘交传》:轑釜。唐颜师古注:服虔曰:“轑,轢也。”以勺轢釜,令为声也。刘邦年轻时经常到哥哥家蹭饭,其嫂子很嫌弃他,故意用勺子刮锅底弄出声音来,表示没有饭了,羞辱并撵逐刘邦。
【闲言碎语】
何以对这条诗话有兴趣,是因为所记载的顾斗光模仿元代杨维桢《铁崖古乐府》而创作的两首诗,形式比较特殊。加之对《伏生女》一无所知,便想着深读细研一番。
诗话记述,顾斗光“身不满四尺,而诗笔特佳。”别看其貌不惊人,却是出生于无锡的世家望族。无锡顾氏在明清时代,中进士者共有23人。有过一门三兄弟均中进士的“三凤齐飞”佳话。明代万历三十二年重修东林书院,即是顾宪成(原吏部郎中,因举荐人选不合上意被革职)等主持。修缮完毕后,顾宪成早年所书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就挂在书院厅堂,彰显书院创立之宗旨。顾氏后人在清代还出了状元顾皋。顾斗光的哥哥顾奎光,乾隆十五年(1750年)进士,博学多识,诗古文俱有名于时,曾在《元诗选·总论》中提到:“宋人本领大,元人不及,然元人修饰琢磨之工,则胜宋也。论气格,则宋诗辣,元诗近甜;宋诗苍,元诗近嫩,论情韵,则元为优。”著有诗文集二十卷等。顾斗光本人则以词名于当时,担任过黄州书院山长,著有《翠苕词》、《列女乐府五卷附补遗二卷》行世。
说到顾斗光模仿元杨维桢撰《铁崖古乐府》,不妨将此书介绍一下。清《四库提要》载:
《铁崖古乐府》·十卷、《乐府补》·六卷(安徽巡抚采进本)。元杨维桢撰。其门人吴复所编。维桢以乐府擅名,此其全帙也。乐府始於汉武,后遂以官署之名为文章之名。其初郊祀等歌,依律制诗,横吹诸曲,采诗协律,与古诗原不甚分。后乃声调迥殊,与诗异格,或拟旧谱,或制新题,辗转日增,体裁百出。大抵奇矫始於鲍照,变化极於李白,幽艳奇诡、别出蹊径,岐於李贺。元之季年,多效温庭筠体,柔媚旖旎,全类小词。维桢以横绝一世之才,乘其弊而力矫之,根柢於青莲、昌谷,纵横排奡,自辟町畦。其高者或突过古人,其下者亦多堕入魔趣。故文采照映一时,而弹射者亦复四起。然其中如《拟白头吟》一篇曰:“买妾千黄金,许身不许心。使君自有妇,夜夜白头吟。”与三百篇风人之旨亦复何异?特其才务驰骋,意务新异,不免滋末流之弊,是其一短耳。去其甚则可,欲竟废之则究不可磨灭也。惟维桢於明初被召,不肯受官,赋《老客妇谣》以自况,其志操颇有可取。而《乐府补》内有所作《大明铙歌鼓吹曲》,乃多非刺故国,颂美新朝,判然若出两手。据《危素跋》,盖聘至金陵时所作。或者惧明祖之羁留,故以逊词脱祸欤。然核以大义,不止於白璧之微瑕矣。
以上出自纪晓岚等人之手的书籍提要,既介绍了乐府之由来,与诗词之区别,亦客观评述了杨维桢乐府诗的优秀与不足。对我们了解乐府之变化发展大有裨益。选了一首杨维桢的乐府,让大家了解一下其风格。
《精卫操并引》:按《述异记》,昔炎帝女溺死东海中,化为精卫鸟,日衔西山木石以填东海,怨溺死也。余悲其志,为作精卫词入琴操云:
水在海,石在山,海水不缩石不刋。衔石向海安,口血丽丽海同干。
由上引乐府来看,乐府不拘一格,体裁百出。似多以记述为主。但在记述中引出思考者,则更上一层了。如顾斗光的“坑不得阃内儒,烧不得腹中书。”“千金容易一饭难,沛公家有轹釜嫂。”虽是言语浅白,但细细回味,何尝不道理深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