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有八大怪,其中一怪:秦腔吼起来。在中国诸多曲种,能吼出来的不多见,而且吼了几百年也更为罕见。秦腔的豪迈、悲凉、雄浑、大气里有着多少故事与传说,记载了祖辈的喜怒哀乐,可以说这是炎黄之声,华夏之音。
说起秦腔,那可谓历史悠久,是诸多曲种的老祖先。秦腔是我国戏曲四大声腔中最古老、最丰富、最庞大的声腔体系,它的覆盖面极为广阔,流行遍及我国西北的陕西、甘肃、青海 、宁夏、新疆及西南的西藏、四川;中原的晋西、豫东、河北;东北大庆、东南的广东、福建,宝岛台湾等地以及吉尔吉斯坦共和国。同时也是我国最大地方剧种之一,对许多剧种都有很大的影响。它历经秦、汉、隋、唐、宋、元、明、清等历代发展日趋成熟,明末清初盛行于南北各地。秦腔的鼎盛时期在乾隆年间(1736-1795年),这个时期,全国很多地方都有秦腔班社,仅西安地共就有三十六个秦腔班社,如保符班、江东班、又赛班(一作双寨班)、锦绣班等。到光绪年间(1875--1908年)秦腔虽已不如乾隆时兴盛,但在西安和其它各县,仍有一些比较出名的班社,如金玉班、玉盛班、全盛班、福盛班、魁盛班、鹿鹤班、新声班等,还经常演出,为当地群众所喜闻乐见。目前,秦腔所保留的剧目达700多个,为各剧种之首。
要说痴迷秦腔的人那可大有人在。其中一位大咖大有来头,唐玄宗李隆基可算得上真正的秦腔票友,这位皇帝戏迷曾经专门设立了培养演唱子弟的梨园,据说演唱的还是秦腔,当时他亲自打板为歌伎伴奏,故此打板的师傅被尊称为老爷子,在戏班地位是最高的。而当时梨园的乐师李龟年原本就是陕西民间艺人,也可以算做当时秦腔界的大腕。他所做的《秦王破阵乐》称为秦王腔,简称“秦腔”,这大概就是最早的秦腔乐曲。其后秦腔受到宋词的影响,从内容到形式上日臻完美,也逐渐融入婉转多情的基调。明朝嘉靖年间,甘、陕一带的秦腔逐渐演变成为梆子戏。清乾隆时,秦腔名角魏长生自蜀入京,以动人的腔调,通俗的词句,精湛的演技轰动京城,如今京剧的西皮流水唱段就来自于秦腔。
秦腔产生于民间,生动的反映出人民的愿望、爱憎、痛苦和欢乐,反映他们的生活和斗争。秦腔的很多剧目都是表现我国历史上反侵略战争、忠奸斗争、反压迫斗争等重大的或富有生活情趣的题材,由于秦腔音乐反映了陕甘人民耿直爽朗、慷慨好义的性格,和淳朴敦厚、勤劳勇敢的民风。因此秦腔有着深厚的根基。在陕西的农村,每逢过年过节的时候,对于辛勤劳作一年的人们来说,最大的享受和褒奖就是听一场秦腔。如果有老人在过大寿,儿孙们要是能请上一个戏班助兴,唱上一台戏,那可是莫大的荣耀了,十里八村老人起码能唠叨好几个月。
秦腔并不是阳春白雪,而是下里巴人都可以亲近的艺术,当人们辛勤劳作,高兴的时候,可以放开嗓子吼上一段,高亢的吼声激荡长空,回荡四野,让人心中豪迈之极。如果在悲伤的时候,悲愤地吼一段秦腔,苍凉悲戚,低沉婉转,山川为之动颜,草木为之悲戚。秦腔就象一根脐带,一头连接着秦人的未来,一头连接着秦人的过去,为生活在这片黄土地的人们,提供着思想的乳汁。
秦腔的唱腔、道白、板路、脸谱、身段、角色门类自成体系。秦腔也称“乱弹”,唱腔音色高亢激昂,要求用真嗓音演唱,所以保持了原始豪放的特点。秦腔演出地点最好是选在露天的场所,那样才能有秦腔的味道,更体味到秦腔的精髓。正是因为秦腔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所以吸引着这片土地上的人民。秦腔的唱腔,用宽音大嗓,直起直落,给人以高亢激越、粗犷朴实之感。看秦腔时候,尤其看到秦腔中的“黑撒”吼声地动山摇的时候,你才会此刻真正认识到秦腔的豪放,这也是秦人的血性。如果婉约秀丽的江南,那里是永远不会发出这样雄浑的声音。在苍凉的夜里,当秦腔那激扬的旋律在广袤的上空回荡,这时候,作为一个纯粹的秦人,您的心中怎能不产生共鸣。在那片方圆天地,台下一声声地叫好,更激起了台上演员的表演欲望,尤其是演员的水平得到观众的一致认定,观众就会自发在台下鸣鞭放炮,给演员批上红绸缎,这可是对演员最高的褒奖了,于是在这样热烈的气氛中,一个接着一个的高潮连续不断……
也许有的人会鄙视秦腔为山野流俗,那他们可就是井底之蛙。秦腔是一种文化,有着很深的学问和讲究。秦腔在曲调上有“欢音”和“苦音”之分;唱腔音乐丰富多彩、优美动人。 唱腔部分主要为七声微式,有时也转用宫调式,除[滚板]外,均有“苦音”、“戏音”之分。秦腔创造了中国戏曲的腔体结构,其板类共有六大类:一,[慢板]、多是抒情性的,属三眼一板(4/4);二,[二六板],抒情性、叙事性较强,属一眼一反(2/4);三,[带板],长于表现激越、紧张等情绪(包括 “叮板”、“紧打慢唱”,“喝场”等各种唱腔),属有板无眼(1/4);四,[垫板],长于表现谈话悲壮等情绪,属无眼无板(节奏自由);五,[二倒板],一般只上一个上句,常作为唱段或转板的“引句”,属一眼一板(2/4);六,[滚板],是哭诉、吟诵性的唱腔,唱词有(上下)五字句的,也有字数不定、不讲韵辙、不论平仄的散句,属无眼无板。以上各类唱板,除基本唱腔外,还有用假声演唱的各类“彩腔”,如[苦中乐] 、[麻鞋底]、[三拉腔](三环)、软、硬[三滴水]、[倒板序]等。秦腔所用弦乐,笙管唢呐的传统曲牌共有二百多种,其代表性的弦乐曲牌为[小开门]、[点花开]、[小桃红]、[钻烟洞]、[扭门栓]、[跳门坎]、[梗生芽]、[永寿庵]、[纺线曲]、[杀妲己]等。笙管、唢呐曲牌多从民间音乐和其它剧种吸收而来,与昆曲等剧种常用曲牌大同小异。 秦腔打击乐乐谱,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配合角色各种动作的;二是结合剧情接引各种唱板和各种曲牌的;三是用于各种开场(打击乐套曲)等。各类打击乐,丰富多彩,名目繁多。秦腔所用的乐器,文场有二弦子、板胡、二胡、笛子、三弦、瑟瑟、扬琴等;音乐除笛子外,还有唢呐、海笛、管子、大号(喇叭)等;武场乐器有暴鼓、干鼓、堂鼓、勾锣、小锣、铙钹、铰子(小于铙钹、大于京镲,两片为一副铜制打击乐器)、云锣、碰铃等;主要击节乐器有梆子、牙子(板的俗称,又叫三页瓦)。解放后,秦腔除以本剧种长期演奏用的乐器为基础外,还吸收了其它一些民族乐器和西洋乐器,以丰富其音乐的表现力。秦腔角色分老生、须生、小生、幼生、老旦、正旦、小旦、花旦、武旦、媒旦、大净、毛净、丑等十三门。秦腔的表演朴实、粗犷、细腻、深刻,以情动人,富有夸张性。在脸谱(如秦始皇的金色正三块瓦花脸、带一字须)、身段(如趟马、拉架子、担柴担、水担等)、化妆(如改包头为梳水头)、特技(吐火、吹火、踩跷),以及语言声韵(秦腔是十四韵,内有入声)等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记得在我儿时记忆深处,最让我迷恋的就是丑角,演者将一盏油灯点着,置于头顶,耍各种动作。秦腔《三进士》的丑角常天保因赌博被其妻处罚顶灯。常天保头顶油灯,跪地、行走、仰卧、钻椅、钻桌、上桌等,均很自如,并能使油灯不掉、不洒、不灭。这全凭演员脖颈的平衡技巧。秦腔丑角演员刘省三、晋福长和汉调桄桄演员王半截、赵安学及汉调二簧演员蔡安今等,均擅长此技。王半截还能自己将头顶之灯吹灭。儿时的我非常羡慕这些有名的秦腔艺人,最大的梦想就是想成为一名秦腔艺人,而今不过只能哼着几曲不成调的秦腔聊以自慰。
秦腔也是多个剧种的鼻祖。秦腔可分为东西两路,西流露入川成为梆子;东路在山西为晋剧,在河南为豫剧,在河北成为梆子,所以说秦腔可以算是京剧、豫剧、晋剧、河北梆子这些剧目的鼻祖。秦腔所演的剧目多是取才于“列国”、“三国”、“杨家将”、“说岳 ”等说部中的英雄传奇或悲剧故事,也有神话、民间故事和各种公案戏,剧目超过1万本,剧目之丰富,居我国三百多剧种之首,因时代久远,佚散颇多,据现在统计,仅存约4700多个,而且,这些剧目目前还正以惊人的速度继续流失。而今,回到家乡时,却再也看不到以往秦腔兴盛的局面。现在的年轻人最推崇的是那些精心包装后的俊男靓女,而他们哼哼唧唧的小动静,让我们不由得想起了夏夜的蚊子,心中很不舒服。
民族的也就是世界的。秦腔不仅是是多少代人智慧和心血凝结成的结晶,也是我们炎黄子孙的文化遗产,更是世界文化的遗产。而今秦腔却越来越走向衰落,如果我们再不重视秦腔艺人严重流失的这一现象,那么以后我们的子孙,还能记得我们祖先那段辉煌的历史?我们还能倾听这片土地共同的心跳吗?
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我们能够忘记我们的过去吗?我们能够背叛我们的民族和祖国吗?不能!在未来征途上,不要在忘记中迷失方向,探索中寻求自己的路。因为路始终就在我们自己的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