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和每一个要上班的普通早晨一样,我起床听课洗漱准备好早饭后,照例是唤醒女儿,一路拖着她洗漱、坐下来吃早饭,她睡眼惺忪、磨磨蹭蹭、不情不愿,面对面前的牛奶碗毫无兴趣,往后半躺着靠在椅背上,就差去沙发上躺平了。
她现在上幼儿园小班。
我说“宝宝快点喝牛奶哦…我们要早点出门,一路蹦蹦跳跳去幼儿园哪“
她没反应。
我急了一点点,接着说“快点喝啊!“
又一会儿过去,我指着墙上的钟表,说“你看看都几点了?!非想迟到吗“
我开始上手,哼,只好“牛不喝水强按头“了,把她扶直,椅子推近点,牛奶碗再放近点。
她终于开始喝了!
嗯,我放心点了。
虽然她还会东张西望下,眼睛里透露着一副不屑,反正喝牛奶就是不情愿…
我也开始低头吃饭了,刚喝了两口粥……
“呀,怎么回事,牛奶打翻了!“ 这是娃的声音。
老母亲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抬起头来,果然只见牛奶碗半躺着,牛奶沿着桌子流下去,弄湿了她的裤子,和椅子上的垫子之后,又不甘心地流了一部分到了地上。
我心里点起十二根干柴烈火怒发冲冠,顷刻就要爆发。
她居然笑着说 “妈妈,你还记得牛奶打翻了那本书吗?嘿嘿“
“记得!!!“
“不是,你怎么搞的,让你喝个牛奶怎么那么费劲啊。“我一边收拾桌椅,一边念叨起来。
“不想喝一边呆着去……“
再看娃,她表情一下子阴沉了,小嘴巴抿着快要哭了。
我停下了,心一软,“好吧,你也是不小心的对不对?对不起,妈妈不该发脾气……”,搂起了委屈的宝宝。
想起了一次参加晓航老师线下亲子讲座时的体验,老师让妈妈们随机两两组合,轮流扮演妈妈和宝宝的角色,假装宝宝犯错了,妈妈指着鼻子训斥她。
我们每个当妈妈的,都使着嗓子,高高在上般,大声吼起来“说了多少遍你都记不住,你到底长没长点心眼?……“ 全情投入表演之中,对面的“宝宝”表情委屈,眼睛里慢慢都是惶恐不安,接着都低下了头,而妈妈们则好像很满意自己的表演。
接着交换角色,轮到对方吼叫怒斥了,演技好的妈妈们可是能从“宝宝”的身份秒切回来变成咄咄逼人的样子的,有的妈妈明显温柔了一点,可还是给挨训的“宝宝”们顷刻造成了一万点伤害……
而有的妈妈还没开始吼叫,就哭了。
她说,想到了平时自己这么对待犯错的娃,就五内俱废,心痛不已。
是啊,联想到平时,在成人的世界里,在职场里,在人际关系中,我们会愿意因为一点小事而挨训么?我们会接受对方高高在上明明恶语相向却一副“我都是为你好”的态度么?
显然没有哪个人愿意!
可在孩子这里,我们总觉得孩子还小,什么都不懂,孩子是我的,我想怎么管就怎么管,我这么做都是为了她好……浑然不觉地将犯错的孩子批评到底。
换位思考下,没有人天生喜欢被批评被训斥被责罚,你以为你吼她两下就管用了?
或许她只是停止了那个行为,或许她变得不敢尝试,或许她得学着隐藏错误……
这次角色扮演让在场的妈妈们无不深刻反思自己习以为常的教育方式其实是有严重问题的。
再来想想有没有更好的处理办法呢?
同样是洒牛奶,你知道吗?有人却因为母亲的聪明处理而受用一生,成为国际上杰出的医学家,甚至还获得了诺贝尔奖。
他就是史蒂芬·葛雷,他分享自己的成就与母亲的教育密不可分,在他小时候,不小心弄洒牛奶了,他当时很害怕被母亲批评,甚至是挨一顿打。
结果她的母亲并没有那么做,而是愉快地带着他一起在牛奶海洋里玩耍,他和妈妈拿着纸船在牛奶上面比赛。之后,母亲又让他选择喜欢用什么样的办法去清理牛奶,是海绵、毛巾还是拖把?清理完毕,也帮他一起分析为什么会打翻牛奶,并在花园里装满一瓶水反复练习怎么抓住奶瓶才不会打翻牛奶,从那以后,他再也没有打翻过牛奶。
史蒂芬·葛雷说,这件事影响了他的一生,给了他很大的启发:
一是学会了如何把看似没用的东西变得有价值,每次实验失败后,就会想起母亲把洒在地上的牛奶变成有价值的东西,他的很多科学发现就是这样得来的。
二是从童年开始,他就不怕失败、不怕犯错误,只要改正了就好,这也是他成功的关键秘诀。
所以呢?
想起刚刚打翻牛奶的女儿还在笑着说《小雄打翻了牛奶之后》的绘本,我们该继续就着这个故事畅想吧。
育儿过程中,孩子自然是会小错不断,我们不该在孩子犯错的时候一味生气,何不换一种轻松幽默的心情,用智慧的头脑加一点儿想象力,每一个小麻烦都可能变得好玩又有趣,还可以带给孩子宝贵的人生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