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囊》-——心似明灯,灵魂是芯,照亮皮囊
——肉体不就是拿来用的,又不是拿来伺候的,如果整天拿来伺候你的皮囊,是不会有出息的。
作者的笔锋尖锐,把每一痛苦都写得那么撕心裂肺,仿佛痛到不能够呼吸。
书中大多是在描写人与人之间情感的问题。
从父亲中风为起点,父亲生病后脾气暴躁,母亲辛劳撑起一个家的支出,姐姐因为家中穷困,愁着嫁妆如何解决,其中主人公在故事中扮演者一个不知所措的少年,面对家中的不断出现的困境,既心有畏惧,又有作为家里唯一男人想要担起整个家的强烈责任感。
主人公的存在同时也贯穿了所有故事的主线。读完这本书其潜在的精神食粮远不像《活着》那本书饱含得丰富,作者太过尖锐的笔锋让我有透不过气来,但还是想写写关于这本书让我受益的部分。
(一)只有会用肉体的人才能成才
阿太的一句话:“肉体不就是拿来用的,又不是拿来伺候的,如果整天拿来伺候你的皮囊,是不会有出息的。只有会用肉体的人才能成才。
作者书中描写的生活背景是在闽南风情的小镇里,上面阿太的一句话大体就是这本书的核心了吧,那个那个说话漏风,即使切断了手指,也冷静处之的阿太看尽了世间的苦难与变迁。阿太离世对作者内心冲击是非常大的,这是书中的第一个故事,也是我们最不愿看到的离别。
其实更多的时候亲人的疾病对我们来说不过是多了一份照顾的责任,但在这份责任之上给我们带来心理上的折磨是家人骨子里的那种倔强与隐忍,那才是我们心痛所在。
(二)即使无能为力也要继续走下去
就像书中父亲的人物设置,父亲本就是倔强而且自尊心强的人,身患残疾后,脾气愈发暴躁,其实对照顾她他的人来说是一种莫大的折磨,可是谁又能理解他心中的苦闷呢,既不愿拖累别人,可又无能为力。 故事中母亲每每的遭遇都让我揪心不已,面对生活拿出了她所有的勇气,可是面对生活的残酷却又无能为力,在家里唯一健全的男人还没有长大时,她只有独自撑起这个家,她也需要有期待,给她生活下去的希望,这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她对神灵执拗到魔杖的地步。
(三)没有绝对的赢家
作为作者童年的偶像——文展,因为其强烈的自尊心而自杀,这不得不说人生没有绝对的赢家,就像没有谁可准确定义幸福一样,尤其是面对人生这条路,没有人落后,也没有人领先,我们只需要在命运为你安排的属于自己的时区里,一切准时就好。 写到这里不得不提起一个人,张美丽,那个满嘴‘世界’、‘理想’却不停在遭受现实沉重打击的姑娘,在她身上有着古镇乡间姑娘的淳朴与干净,但是无奈的是小镇的古制旧俗不允许她一个妇女去谈理想抱负。
(四)皮囊之下的人性
在作者的眼里,这些事都是透过皮囊看见了人的本性,再伪装坚强的皮囊,当面对生活的残酷,也终有朽败的时候,一旦被揭开,人心的脆弱无助你无法想象。打开皮囊,那里事灵魂所在,心醒着立着的时候,你外在的皮囊就不会太差,若心倦了,倒了,那么就是拖着一具空壳行走在这世间的路上,无所去向。
(五)灵魂的结交才会结束真正的孤单
我们都是带着肉体在世间忙碌的灵魂,这幅皮囊的用处就是来经历各种风吹雨打,所以我们的灵魂才始终有地方可以安放,人生匆匆几十年,明白自己想要什么,明白自己活着为什么,未来怎样规划,当有一天脱下那层皮囊时我们该何去何从,应该在什么样的时间脱下这层皮囊,都是我们应该不断思考的问题。
最后,透过皮囊看他人,看见那个外表看似很隐忍坚强亦或是玩世不恭满不在乎的人儿们,揭开他们的外表下或许是一颗早已目不忍视的心。
每个人都是一个世界,在他们的世界里有不同的经历,当你在羡慕他人可以自由自在地去过自己想要的生活时,殊不知她在多年前那颗原本想要依赖的心却无港湾可以让她停留。所以我们要尽最大的能力去理解每个人,看见他人的忧伤。
在此推荐一本书《杀死一只知更鸟》告诉你当无法完全进入他人世界前就没有资格对任何人做出评价。同时,透过皮囊也要省识自己,这才是最重要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不会停留于皮囊的,灵魂的结交才会结束真正的孤单。 愿我们都能在皮囊在练就一颗理解的心,原谅他人,释然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