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上广为流传着这样一个视频,在视频中记录着成年人形形色色的瞬间崩溃——
95后男子陪客户喝酒后醉倒在地铁站,念叨着觉得自己没有用,妻子抱住他不停的安慰;
连续加班一个月的女子崩溃大哭,在工作终于完成之后,不知道该干什么、也不知道去哪里,因为她不敢回家哭,怕吓到家里的女儿;
小伙骑车逆行被查哭喊自己压力好大,女朋友遇到麻烦在催自己回家,公司在催自己回去加班…
成年人的世界没有”容易”二字,生活中的不如意总能轻易地击溃人们内心的最后一道防线。
这些不那么体面、令人感到心酸的成年人崩溃瞬间,真真切切地发生在我们身边,引起了许多人的共鸣。
幸运的是,无论是周边的人或是拍摄者都对这些脆弱报以了善意的接纳和帮助,让内心处于脆弱的人们感受到了压抑的释放与人情的温暖。
但是,还有多少成年人的崩溃是默不作声的崩溃呢?
成年人的逞强是默不作声地崩溃
最近一个朋友辞职了,大家都感到十分愕然。
平时他积极参与公司的每一次团建活动,和同事们谈笑风生、相处融洽,丝毫看不出他有什么异样。
后来,我们才得知原来他因为母亲的去世患上了重度抑郁。
想必他在心里早已经历了数次崩溃,但在大家面前还是表现得十分逞强。
其实,这已经成为生活在这个高压社会下的成年人之常态。
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全球有超过3.2亿人饱受抑郁症的困扰,占全球人口的4.3%。在中国,这个群体的总数约有9000万人。
然而,这些人们中的多数能够如正常人一般说笑和社交、表面平静,内心却不断地积压情绪,强撑着负重前行、逞强地负隅顽抗。
他们害怕暴露自己的脆弱,这样会令他们感到羞耻或负罪。
当他们与别人交往时大多也是克己复礼,生怕给别人添了麻烦。
为了掩饰自己的脆弱,他们把自己活成了孤岛,也阻隔了幸福的来源。
无法暴露的脆弱感,来自于被压抑的撒娇欲
事实上,人们害怕暴露脆弱,是因为在暴露脆弱的时候会感受到强烈的羞耻感和负罪感。
而研究这种羞耻感和负罪感的日本心理学家加藤谛三,在《我们为何如此不安》这本书中则对这种感受的根源做出了解答——无法暴露脆弱的人是童年的撒娇欲未被满足的人。
撒娇欲是孩子本能具有的欲求,是孩子处于弱势状态下能够自然而然地流露出的情感,它代表着孩子的需求。
当孩子的父母无法对孩子的撒娇欲产生共情和满足,甚至报以控制和斥责的时候,孩子的这种欲望就会受到压制。
而这些从小无法对人撒娇的人多数会成长为过分认真的大人,认为唯有处处认真,他人才可能喜欢自己。
这的确会赢得别人的好感,可说到底,这不过是浅层的交往,是通过表面化的交往而被信任、被喜欢。
正如日本文学作品《人间失格》里的叶藏,他的父亲是一个不苟言笑的官员,在童年时期,父亲送他面具作为生日礼物。
可他喜欢看书,提出想要一本书,这却激怒了他的父亲。
为了迎合父亲心意,他在深夜潜入大厅,在父亲的记事本上,写上想要面具的礼物来讨好父亲。
他父亲时常控制并斥责他的需求,他的撒娇欲从未被满足。所以长大后的叶藏变得谨小慎微、不遗余力地讨好其他人。
可是这种讨好只是表面化地与他人产生连接,他无法把自己真实的脆弱暴露出来,也就无法真正被他人信任和接纳、获得真正的幸福。
而在中国,之前的一项调查显示,北大40%的学生认为人生无意义,他们感受到孤独和无力。
这种空心病的起源正是孩子们从小生活在一个充满外界评价的氛围内,他们无法暴露出自己的撒娇欲,否则就会遭到父母的指责。
尽管他们成绩斐然,却丧失了感受幸福的能力。
正如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林·布朗曾说过,社会关系赋予我们生活的意义和追求。如果社会关系的链条断裂,即使一个人再功成名就,也会陷入一种无助与空虚之中。
而《请回答1988》的大热则让无数人感受到了温暖,这种温暖来自于剧中的人物都敢于暴露自己的脆弱,并且这些脆弱都获得了治愈的回应。
例如,德善家陷入缺钱的窘境时,豹子女士故意办了补习班请宝拉来上课,借此给她零花钱;
阿泽比赛失败的时候垂头丧气,大人们都让孩子们别提伤心事让阿泽难受;
德善爸爸为第一次当爸爸无法完全顾全女儿感受而道歉,解开女儿心结;
善宇摔断了腿,豹子女士煲了鲍鱼粥给他添补营养……
可见,暴露脆弱是一种深层次的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是内心柔软深处的连接。唯有敢于暴露自己脆弱的人才有可能收获真正的幸福。
脆弱自有价值,学会在脆弱中找寻力量
在意识到自己的脆弱后,不必感到羞耻和负罪,因为脆弱自有它存在的价值。
在《我害怕成功》这本书中收录了作者对一位知名导演的一次采访。
这名导演曾经获奖无数,在领奖台上风光无限。但他在接受采访时却坦言自己小时候非常瘦弱、容易害怕、书也念得不是很好。
用他自己的话说他经历过很多次失败,他的本心是非常脆弱的,但他在戏剧上的成功正是从脆弱开始。
他并不反抗自己的脆弱,反而能从自己的脆弱中产生对他人境遇的共情,并有勇气真诚地将它在电影中表现出来。
他说强大的东西不太容易打动人,而脆弱反而能调动观众的情感。
这便是脆弱之于艺术的力量。
纪录片《行向东西》记录了一趟止语行走、觉察情绪、内观自己的大自然旅程,每天漫长的行走对于大家来说可以说是一种“煎熬”。
有人因体力透支而无奈退出,感到沮丧惭愧。
这项活动的发起者对此深表安慰,他并不强求每个人都能走完这趟旅程。
他认为在旅程中表现出的柔软和脆弱并没有好坏之分,队员们不过是在彼时遇到一个真实的自己。
而只有悦纳自己的柔软和脆弱,才能感受到生命里那股坚韧的力量,从而感受到幸福。
写在最后:
如果你感受到自己的脆弱,尊重它、体会它。
不因羞耻和负罪,而感到抗拒。
让自身的脆弱赋予我们不断前行的力量,从而收获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