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骨之战》出了两季,它是《傲骨贤妻》的衍生剧。《傲骨贤妻》这名字有点傻乎乎,但是似乎又想不到更为合适的译名。“I have fought the good fight,i have finished the face,i have kept the faith",这部的剧名更贴切。
一如既往的好看,这才是大女主正确打开方式。相比之下,国内的职业剧拍的叫什么鬼?主角群像树立与多线推进是最重要的特点,难得的是条条线都合得起来,没有非黑即白的天真,从另类右翼思想到竞选和金融危机,还有种族歧视,涉及话题严肃也有普世性,关注点犀利无比。
60岁因为对朋友的信任面临破产、失业、分居,人生触底的Diana一场漂亮的翻身仗,打得荡气回肠。《傲骨贤妻》和《傲骨之战》立意重点都在描述女性觉醒。节奏感铿锵有力,个个角色都鲜明有趣。
因为政治正确和小资思想被低评分真的很让人奇怪,民主和共和尽管都是口号,也不妨碍你立了标杆做理想。有理想总比没有理想的好,还是这么宏大的理想。当然,第二季川普总统被黑的太多有点儿审美小疲劳。
爱情故事在《傲骨贤妻》里大费篇章,这部里面基本是佐料。这也是一部分观众抱怨剧闷的原因。Diana衣品依旧在线,气场无敌。和弹道专家Kurt纠纠缠缠,终于在第二季最后开始彻底和解。Lucca和Colin是典型的欢喜冤家,看着Colin的蓝眼睛不由自主就想去磕这对CP的糖。
这部剧值得你沐浴更衣去看,太燃了。开头的片花就极具视觉冲击力,所有东西和秩序都在破碎,从完整到虚无。做睡前消遣不适合,会看得人热血沸腾。
最难能可贵的点,在于女性真正的自由独立。A姐再独立,社会定义的身份还是Peter的妻子,甚至工作的初始机会,也是靠了Will的推荐。而这部剧里的三个女主,从开始就独立存在,不依赖与别人的关系得到身份认同。她们可以信赖和依靠的,也只是自己。年龄差距很大,也有不同的背景、知识结构、生活阶级以及信仰,但是各自活出了各自的精彩。
最像女主之一的女配小可爱Marrissa,得到自己的工作,是在Diana 和老板面前自荐,说我一定能把工作做好。在后面的几个案件包括老板博斯曼遇到枪击的时候沉静机敏,发挥了关键作用。对于自己想要的,无论是工作和男人,她都积极主动,毫不畏惧争取。野心放在男人身上是褒扬,放在女性身上,往往就是贬义。这并不公平。
即使到了现代社会,女性的话语权有了提高,仍有太多的困境需要突破和改善。重男轻女,以前或许在农村体现的明显,可现在即便是身边受过高等教育的同事朋友,也有生了儿子的,聊天中有意无意地带出优越感,这可是给谁谁家做了大贡献啊。男人这么说也就罢了,做为女人还这么讲,好不打脸。又不是家里有皇位要继承,就算要继承,英国的女王传了一世又一世,也把国家带的好好的啊。
作为女性,到了一定年纪,身边人都会催婚,再不找嫁不出去了啊。比起嫁不嫁的出去,能不能经济独立养好自己才更重要吧?注意,养好跟养活完全两个概念。觉得孤单想找个伴儿就结婚,结婚前不评判好是不是利大于弊会不会降低生活水准绝对是考虑不周详。
天经地义的事情没有那么多,可往往不加评判就被社会加到物化的女性角色身上了。职场里设定性别限制更不用提。这样的形势下,太多女人在自我评价与社会要求的夹缝中生存。要做点事情,付出的代价绝对是男人的几倍。不管是社会生活还是个人生活的差错,都可以怪到母亲或者妻子的角色上去,即使出现偏差,试错的成本也天差地别。
怎么争取话语权?文化大背景迥异的情况下,当然是自己独立相互扶持。强者才有话语权这句话放在男女身上都适用。如果是手心向上亦无独立思想的附属乞求者,怕失去的畏惧让你会自动闭嘴,不去讨论话语权,还暗暗责怪要话语权的女人太多了让身边男人反感。看吧,我们都是西西弗斯,推着巨石上上下下,总也没有尽头。
波伏娃在她的《第二性》里这么说的“女人的不幸则在于被几乎不可抗拒的诱惑包围着;她不被要求奋发向上,只被鼓励滑下去到达极乐。当她发觉自己被海市蜃楼愚弄时,已经为时太晚,她的力量在失败的冒险中已被耗尽。”
千万不要,力量需耗费在有意义的事情上去。比如,让自己变得强大。